血气与时间,斯洛特戴克对愤怒的一种诊断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icafra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愤怒对当代人而言不是一种陌生的情绪,但愤怒一定会与怨恨相伴生吗?德国哲学家彼得·斯洛特戴克(Peter Sloterdijk,1947-)继承了尼采对于怨恨的批评,为重新寻回愤怒的创造性力量而展开了他的血气政治哲学,本文聚焦于他的《愤怒与时间》(2006)(Rage and Time)(Zorn und Zeit)一书。在第一章,本文对于当今时代的愤怒、愤怒理论的发展史与斯洛特戴克的血气政治学进行了一些背景式的概要梳理与介绍。在第二章,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分阶段梳理了书中对于不同时期的血气经济学的论述。在犹太-基督教的形而上学血气银行,共产主义要求实践的血气银行,与血气经济学破产的多元论时代,斯洛特戴克分别论述了这些阶段里愤怒作为一种血气能量,是被怎样的时间模型统筹起来的。在第三章,本文聚焦于愤怒之主体的转变,试图指出愤怒在不同时期的转变是因为时间概念的转变,而时间概念的转变则是由愤怒主体的转变所决定的。高贵的战士的血气沦为卑贱者的狂怒,破坏性和时间维度都因为卑贱者自身的无力而被灌注进愤怒。时间概念与主体之间的相互拉扯,不仅使得愤怒泛化,也使得当今时代的愤怒者陷入了危险的自我毁灭倾向。在第四章,本文引述了努斯鲍姆(Martha Nussbaum)的愤怒理论以及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的贱斥(abject)理论,希望通过这两位女性哲学家的视角进行一种补足与对话,进一步观审卑贱与愤怒的关系,以期能够在为爱欲所支配的当代医治愤怒者倾向于自我毁灭的隐疾。在结语部分,我们对前文的论述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并且希望借助一种从时间学到空间学的转向,来接近尼采对于“超人”的畅想。
其他文献
学界普遍认为葛洪作《神仙传》乃为《抱朴子·内篇》修仙理论作实例,旨在证明“神仙实有,仙道可学”。本文认为著者为神仙立传,“神仙实有”并非其论证的终点,反而是信仰者视角下作为前提被给出的。而建构“人-仙”关系,以史实口吻,探讨“人何以成仙”才是仙传关注的重心。“由人而仙”的传记文风一方面作为信仰的显在方式带有鲜明的“书写者个性”,此一点正是历来学者以“文本虚构”和“出于宗教目的的造仙”指谪《神仙传》
移情是我们在道德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语,但是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同的学者对于移情的定义存在极大的多样性。本文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梳理不同类型的移情概念的基础上,指出适合伦理学领域所采用的移情的概念模型。二是探究移情在道德生活中的功能。首先,本文将基于当代道德心理学的视角,梳理出几种不同类型的移情概念模型,并指出其中哪种定义方式是更适合在伦理学领域中采用的。其次,对于移情在道德领域中的功能,学者产生
佛教初传中国以后,在魏晋南北朝进入中国化的重要时期,奠定了此后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方向。这一时期佛教与地区社会的结合,是佛教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其具体实践。中国各地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既有共通之处,也存在地方特色,佛教在不同地方的传播自然要采取不同的路径。南北朝政治的多变,又使佛教在社会中的建设历史更为复杂多绪。以南方的会稽地区为例,东晋南朝会稽佛教曾一度为人所称道,但佛教渗入地方社会的
威廉·爱德华·多德是20世纪30年代的一位美国驻德大使。罗斯福就任总统后,多德在好友的推荐下,受邀成为罗斯福政府的第一位驻德大使。这一时期,国际局势并不稳定,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刚刚席卷全球,各国都忙于恢复自己的经济。而在德国,纳粹党党魁希特勒上台执政,开始推行独裁统治。多德带着为德国树立民主榜样以及争取和平的期望前往德国开始大使生涯。多德与罗斯福派政治家有着比较良好的关系。他长期从事民主方面的研究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尧舜形象及相关事迹在《孟子》文本中随处可见,孟子谈各种问题都涉及尧舜概念的使用,“称尧舜”可以视作孟子哲学思想的鲜明特色。相较孔子着眼于尧、舜的历史功绩,孟子对尧、舜的评价更多地看重德行方面。在孟子的哲学世界中,尧舜是具有完备道德心的大人。尧舜之于人伦道德维度是处理孝悌之道和君臣之道的典范;之于社会道德维度是由仁义行、法先王之道施行仁政的历史依据;之于天地道德维度是能够
集合论规格悖论是典型的集合论悖论。由于集合论悖论含有相似的结构,所以它们在集合论悖论研究中通常被视为同一类型的悖论做统一处理。以往的集合论悖论解决方案大都认为悖论产生的原因是集合缺乏必要的限制,因此它们都通过不同的方式限制集合的范围来避免悖论的产生。但集合论规格悖论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本质地涉及无穷集之间的大小比较,涉及潜无穷和实无穷这两种无穷观念。集合论规格悖论的构造过程涉及一个比原无穷集更大的
爱一个人的理由是什么?我们通常认为是所爱之人的卓越品质,因为卓越的品质能够给我们带来实际的利益、愉悦和道德审美,对我们产生吸引力。但这也使我们疑惑:爱的对象究竟是品质还是人?如果其他人具备同样卓越的品质,为何我只爱她?如果其他人在该品质上的表现更为卓越,我有什么理由拒绝替换?赋予理论反转了爱和价值的关系,认为并不是有价值的品质引起了爱,而是爱赋予了所爱之人重要性,爱创造了新的价值。既然品质并不是爱
行动者因果理论(Theory of Agent Causation)是当前讨论自由意志问题的重要理论。与事件因果性理论不同,其核心观点是行动产生的最终原因是人,而不是任何的事件。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奥康纳提出的行动者因果性理论遭遇了一个二阶性难题:即行动者作为原因的可理解性问题或神秘性难题。本文最终目的是借用国内学者(颜青山)的“行动势”(Agent Potential)概念来为这一困境寻找新的
王充在其性命论框架之下展开对修身的探索。尽管学界一直强调王充性命论的命定论面向,王充对性命何以改易的看法有一定复杂性。王充的性命论基于其元气论框架,气的特质运作方式奠定了性命的底色。气的运作具有“偶”与“自然”的特点,偶然性贯穿于天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王充以“人偶自生”削弱了天与人的伦理关系,将主体置于一种孤立的境地,又试图在这种境遇中探索修身工夫。寿命是天生气禀奠定的,其中身体的强度与寿之长短
自1868年克罗利创立妇女联谊会之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涌现了各类妇女俱乐部。妇女俱乐部运动初期与妇女选举权运动处于并行状态,彼时妇女俱乐部在美国女性群体之间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社交网络,起到团结妇女,鼓励并推动女性走向公共领域的作用。为进一步扩大社会改革的作用,妇女俱乐部运动逐渐与妇女选举权运动结合,从而为美国妇女争取选举权的斗争添砖加瓦。同时期,纽约市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浪潮中成为美国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