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叶集》所见古代日本人的国家意识——以“倭”和“日本”为中心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s7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叶集》是日本最古老的和歌集,收录了从古坟时代到奈良时代四百年间的四千五百多首和歌,日本有很多学者从事万叶研究,研究主题主要有《万叶集》的歌体、歌风、歌人、修辞手法等等.该文试从万叶集文字表现的角度,结合历史来考察《万叶集》中的日本国号表记,以及围绕国号表记的汉字的意象问题.日本国内对国号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何时正式开始采用"日本"这个国号的问题上,即从历史的角度出发,研究国号的更迭.该论文是从文字表记的角度来探讨国号问题.历来学者们的国号研究,多以《古事记》,《日本书纪》为依据,而忽略《万叶集》中的国号表记.虽然《万叶集》成书较晚,约在8世纪中期以后,但其收录的和歌的年代却是跨越了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另外作为官方史书的"记纪"为了高扬国威,包含一些虚构和捏造,而《万叶集》中的和歌却是古代歌人感情的直接吐露,相比较而言可以说其历史的虚构成分较少.以此,可以说《万叶集》的国号表现值得我们研究探讨,其文学真实不容忽视.这不仅对日本的国号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万叶集》本身的研究也可以说是一个新的角度.万叶歌人在表现奈良倭的时候,用的表记有:"倭"或者"日本";表现奈良倭国的时候,用的表记有:"倭国"及"日本国",这说明当时"倭"和"日本"是通用的,都表示奈良一带,表现日本全域的国号是"倭国"或者是"大日本国".通过对万叶集国号表记的考察,我们可以把国号表记分为两类:一是表现整个日本国土的"倭国"和"大日本国",即和中国有对等关系的统一的律令国家.二是日本的中心地,国家中枢的"倭"、"日本"和"日本国".日本的历史学者认为日本从大宝元年,即701年正式改国号"倭国"为"日本".但我们在被称为日语语言活化石的万叶集和歌的表记中,却看到了在此以后变化多端的国号表记,从表达的不确定性,说明了当时文人使用汉字的不稳定性,在此认为国号"日本"的书写使用要更迟于大宝元年.万叶时代歌人们的"国家意识"还处于朦胧时期,和歌中的国号表记时而显得明朗,时而又错综复杂.该文还进一步分析了国家意识在影响日本文人表记国号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国号的研究不应该只着眼于倭国更号日本的问题上,"国"的概念也应该是一个焦点.通过对国号表记的分析,反映出古代日本在学习汉字以及吸收由汉字意象所产生的各种意识方面,经历了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这个问题,对于研究同属汉字文化圈的日本语言文化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切入点,也是该论文的创新之处.
其他文献
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在许多国家里都是一个复杂问题.在中国,历史经验表明,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教学受到两个主要因素的制约:一个是政治因素,另一个是文化因素.就教育层面来看,
杰克·伦敦(1876-1916)是19世纪90年代一位非常受欢迎的美国作家.《荒野的呼唤》被认为是杰克·伦敦最伟大的文学成就及美国文坛上的经典.杰克·伦敦被公认为一名自然主义作
引言:清末民初“美术”概念的引进在晚清中国,“美术”是个源自日本的概念。“美术”概念的引进对于近代中国的特殊社会意义,正如陈振濂所指出:近代中国绘画、“美术”的变迁
随着对外交流的增加和对外经济的发展,英语在社会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英语口语的学习和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口语学习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背影》作为最具典范作用的散文之一,近年来一直备受学者们的青睐。谈到中国散文研究,必谈《背影》,对于《背影》的翻译研究也就少不了学者们的参与了。说到《背影》的译文,当数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十二逾万日裔美国人被美政府当局以"战时安全需要"为借口关进集中营.这一事件既给当时的受难者造成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伤害,同时又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美国
该文从分析语用学中礼貌原则的研究现状入手,来界定礼貌原则的总体概念.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了俄语言语礼节中的你——您指称和诸如称呼、问候、感谢、祝贺、道歉、告别、请
日本人在其言语生活中,广泛使用否定表达.说起日语中的"否定表达",学习日语的外国人首先想到的是"ス"和"ナィ",对于"否定"的含义,也是简单地理解为"与肯定是相反的".该稿由以
中部槽是刮板输送机的机身和物料承载机构,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刮板输送机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该文从结构形式、材料、加工工艺、耐磨处理、价值工程及优化设计方面对中部槽的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尤其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交际不断增加,日益显得重要.研究表明,外语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成功的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