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税收协定利益限制条款的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zi_l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今天,一些居民为达到其资本逐利性目的,通过多种手段安排使自己获取本不应当享受的国际税收协定优惠,这些避税行为为国际社会带来了包括国际税基侵蚀以及国际税收秩序失衡等一系列的税收问题。在众多滥用税收协定的形式中协定滥用尤其是择协避税是造成各国家税收利益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择协避税(Treaty Shopping)也称利用第三国税法,是指纳税人在两国没有签署税收协定或已签署的税收协定对纳税人提供税收优惠较少的情况下,该纳税人利用第三国与缔约国签署的税收协定来获取税收协定利益。目前,如何规制择协避税等滥用税收协定的行为已经引起许多主权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层面的普遍关注。但由于现阶段国际层面上并没有专门针对择协避税行为的特别规定,而该行为对国家税收利益的危害又极大,因此作为世界经济强国的美国开始探索反协定滥用规则并提出了利益限制条款,并将利益限制条款规定在美国税收协定范本,随后还将利益限制条款适用到了与其他国家签订的双边税收协定范本。在国际税收协定范本中,利益限制条款是指为了防止非缔约国居民通过择协避税行为获得税收协定利益而设置的一系列预防性条款。美国所制定的规制择协避税的利益限制条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测试规则:其一是客观测试规则,其二是主观测试规则。主客观相结合的测试对于规制择协避税而言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且预防效果显著,已成为各国争相借鉴的模范条款。现阶段,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进行,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同时大量的外资企业也纷纷在我国境内开展贸易商业活动。然而由于我国与外国税法规定的差异,跨国公司利用该差异来实现避税目的的现象越来越频繁,对我国所得税收入的消极影响也日益严重,对此我国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有力的措施打击滥用税收协定的行为,以充分保护我国正当的税收主权。此外,有效预防并规制择协避税不仅可以及时避免所得税流失,也是我国实现税收法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美国税收利益限制条款的深入研究,发挥其积极借鉴作用,以期促进我国反避税制度的改进和完善,维护属于我国跨国公司合法的所得税收益。文章第一部分对美国利益限制条款历史沿革进行了阐述。作者首先从1971年艾肯实业诉美国国内税务委员会案入手,介绍了美国制定利益限制条款的原因。接着是对利益限制条款基本理论的概述,包括利益限制条款的概念和法律特点以及其在规制择协避税行为上所起到的独特作用。第二部分是对美国利益限制条款适用的客观测试规则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剖析。本章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解释客观测试规则的定义,其次是阐述客观测试规则的主要标准,包括非公司纳税人的税收优惠资格限制测试、在缔约国上市的公司及子公司测试、个人居民以外的所有纳税主体所有权和税基侵蚀测试、积极贸易或商业行为测试和衍生利益测试。第三部分对美国利益限制条款规制择协避税行为主观测试规则的内容进行了解读,也同样分为两个部分:首先阐述主观测试规则的定义,随后分析了主观测试规则的主要标准,包括税局裁量测试和总部公司测试。第四部分的内容是关于美国税收利益限制条款对我国的启示,针对我国现阶段适用利益限制条款的现状,提出了完善我国适用利益限制条款的建议与构想。
其他文献
红色精神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将高尚的中华民族革命精神在近现代的新演变,是我国优秀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学习典范,是中国共产党指挥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时期、建设发展时期和改革实践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以“坚持真理、艰苦奋斗、勇于实践、无私奉献、改革创新、为民服务”为核心品质的一系列伟大精神,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杰出的理论品质和丰厚
广西融水苗族织绣图案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样式,千百年来就像血液一样流淌在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它可以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实用品,是精神的某种寄托,还可以是民族图腾的载体。融水苗族织绣图案具有一定的文字功能,记录着苗族发展的历史迁徒、生活环境和风俗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苗族织绣图案不断深入的挖掘和研究,发现融水苗族织绣图案所体现出来艺术美学原则和许多当代的设计艺术美学原则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随着民众的诉讼意识不断提高,作为诉讼环节之一的司法鉴定已引起广泛关注,其最终产物——鉴定意见——更因具有较强的证明力而备受重视。有些案件当事人出于获取诉讼利益的目的,从技术层面干扰鉴定活动,企图得到于己有利的鉴定意见,这种行为本文称为“反鉴定”行为。“反鉴定”行为已经对鉴定实务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轻则增加鉴定工作的难度、延缓鉴定进度,重则导致鉴定意见出错,甚至引发法院认定事实错误。然而,学界还没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秉承关注民生这一马克思主义的传统,始终高度重视农村民生的发展状况。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农村民生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等,传达了内在的民生关切;同时,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农村民生建设的宏观与微观措施,在政策安排上回归于民。这些讲话、措施等蕴含的农村民生建设思想,既来源于十八大以来党领
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人人也都可能成为热点事件的发现者。微博作为互联网背景下重要的舆论平台,每天都衍生着成千上万的热点事件,舆论格局呈现复杂多元的特点。本研究选取“李心草溺亡”这一热点事件作为研究案例,在微博平台抓取微博样本,结合框架研究方法,在微博场域对热度较高的微博文本进行文本细读,做阐释性文本分析。研究网络舆论中的多元行动者框架建构特征,并分析多元行动者之间的框架竞争。本研究首先
“借名购房”是实际出资人(借名人)与登记名义人(出名人)通过借名协议,以出名人的名义购买房屋,并将房屋登记在出名人名下的行为。在此情形中,借名人对借名房屋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借名购房”行为的出现导致房屋的实际出资人与登记名义人相互分离,故极易产生权属纠纷。在“借名购房”情形中,房产所有权归属的判定是核心难题,其涉及到借名协议的性质及效力、不动产登记效力及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等诸多问题
本文以刑事缺席审判程序中“被告人权利保障”为研究对象,以十八大以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和反腐败国际合作为历史背景,以不同诉讼阶段被告人权利保障之重心为写作脉络,探讨如何构建刑事缺席审判程序中被告人的权利保障体系。除引言外,文本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刑事缺席审判程序中被告人权利保障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公正审判权理论、诉讼关照义务理论、真实发现理论。其中,公正审判理论是保障被告人诉讼权利的前提
在互联网经济越发蓬勃发展的时代,知识管理思想和方法在企业和组织当中的越来越重要,良好的知识管理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重要方法。尽管企业在知识管理方面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开发各种信息系统以及利用各类方式来促进员工之间的知识、信息的交流,但是所得到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知识隐藏普遍存在于各种组织和公司中。本文基于公正敏感性理论、知识隐藏理论、资源保护理论以及心理所有权理论,研究了组织环境下员工的公正敏感性对
我国学界对于内幕交易的研究,以往主要集中在证券市场的内幕交易之中,而对于期货市场中的内幕交易却较少关注。2013年光大证券“乌龙指”案件发生后,期货内幕交易的认定以及其与证券内幕交易之间的异同等相关问题受到学界的关注,对于期货市场内幕交易中存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也开始逐步累积。除引言和结语之外,本文分四个部分对我国期货市场内幕交易法律规制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第一部分从内幕交易的产生原因、
明清鼎革,社会巨变,这给汉族学者尤其是明遗民带来巨大的心灵震动,他们纷纷开始反思宋明理学之流弊,清代学术就诞生在这个明清易代,异质满汉文化剧烈冲突的历史背景下。王国维曾以“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一语高度概括了清代学术的发展脉络,清初顾炎武为清学开山,乾嘉时期朴学趋于鼎盛,考据学风弥漫风六十余年,到了晚清今文经学再次居于主流地位。而三百年过去了,清末民初,中华民族再次遭遇三千年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