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福州三坊七巷与中国近代文化关系研究——一个历史街区社会与文化繁荣的解读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astinsb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闽越有材,左海为盛。素有“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之称的三坊七巷是福州城市文化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筹码,是福州的城市魅力所在,在都市现代化进程中日益突显着其难以抵挡的魅力和不可替代的文化与社会价值。这个占地44万平方米,现存我国唯一坊巷格局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出了不少有建树于家国的近代名人,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为近代中西文化的会通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近代三坊七巷文化繁荣的原因何在?三坊七巷近代名人是怎样在中国近代历史舞台上独领风骚的?现代三坊七巷何以风采不在?如今怎样改造才能使这古老的历史街区既适合人们生活又具有历史韵味?本文将综合社会学、文艺学、史学等相关理论与知识,运用比较分析、文献归纳分析、逻辑分析等方法从理论上深入分析近代三坊七巷发展特点的成因,从中探讨福建文化的海洋特质、近代三坊七巷与现代的新和谐。
其他文献
传统的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的农业科技转化率和科技贡献率低下,需要一种新的技术发展模式来替代,在有关参与式理论和参与式研究的推动下,产生了一种新
作为社会的细胞,家庭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基本单位和组织形式。家庭代际关系是反应家庭成员是否良性互动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家庭关系的主要内容。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如何解决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是目前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经济问题。本研究关注于失业者的再就业观念对再就业行为的影响力大小以及作用方式。本研究以湖北三地的问卷调查资料
我国目前处在城市化加速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制定科学的城市发展战略对于推进城市化进程和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尤为重要。文章在对城市规模聚集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理论分
城市和乡村作为不同的社区,在城乡一体化和城乡融合的过程承载着不同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功能。本文通过乡村与城市的比较探讨了乡村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态功能。乡村的经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占据了总人口比例的10.2%,这一数据表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型社会。与此同时我围城市化的进程在加快,这造成的一个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