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作家梅维斯·加兰特(Mavis Gallant)是加拿大著名短篇小说家。其特殊的身份影响着她作品的主题和人物的刻画。本文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身份角度解读加兰特的作品,涉及作品包括小说集中《热气球上的漂泊》,《另一个巴黎》,《医生》,《青春是快乐的》,《在零和一之间》,《多彩的流放》和《迷失在雪中的声音》。本文将借助霍尔(Stuart Hall)的文化身份理论和巴利(John Berry)的文化适应理论进行文本解读。本文从身份建构和跨文化适应角度分析移民对不同身份认知采取的不同建构策略,重点是移民的身份构建,主要从个体身份,民族身份认同和跨文化身份建构三个方面分析加兰特作品中人物身份构建的影响因素。本篇论文主要包含五部分。绪论对作家加兰特与其小说进行简要介绍,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加兰特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身份认同理论,并对文章内容作了概述。第一章主要从个体身份认同角度分析加兰特笔下人物形象,作品折射了作者早期经历,反映自我追寻中的迷惘和顿悟。个体身份认同指专属于个体的属性,比如区别于他人的性格特性,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个体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个体的身份认同。在加兰特的“林奈特系列”中,小说在开始就向读者交代了林奈特的疑问:林奈特是谁?林奈特从小经历的创伤使她难以真正确立自己的身份,于是通过返乡这一行动来寻找自我,在加拿大后经历一系列事件之后,林奈特通过写作这一方式建立个体身份——流放。“林奈特系列”是加兰特的半自传作品,加兰特把早年经历投射到作品中,也说明了个体身份对作者艺术创作的影响。第二章主要从民族身份认同角度解读加兰特作品。首先从寻求加拿大民族身份的角度来解读。在双语制和加拿大国民意识中寻求加拿大民族身份,这也成为了加拿大特有的“民族性”。民族性是基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民族的共同认知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小说主人公林奈特的学校采取英语和法语双语教学,小说中加拿大人对法语口音和英语口音的敏感,通过口音来判断人们的职业和阶级,加拿大人就说法语还是英语的争辩,英裔加拿大人与法裔加拿大人的对立等,这一系列情景都说明双语的影响是加拿大民族的特性之一。小说中“汇款男”凯恩斯是来自英国的移民,通过参军这一事件,摆脱母国控制,最终建立加拿大的民族身份。从民族身份认同角度分析加兰特的作品,读者能够更好地解读作者本人对于加拿大国籍身份的态度,加兰特虽然旅居异乡多年,但始终保持了加拿大民族文化身份。第三章主要从跨文化身份认同角度解读加兰特作品。主要以流散小说《热气球上的漂泊》和《另一个巴黎》为文本借助巴利的跨文化适应理论来分析加兰特笔下的流散人物。首先解读了《热气球上的漂泊》中的流散人物——沃尔特从边缘到中心与建立新身份的诉求。《热气球上的漂泊》为其刻画离散人群生活的代表作,主人公沃尔特租住于公寓中,缺少亲友的关爱,但仍羁留于巴黎。同时也分析了《另一个巴黎》中来自美国的卡罗的渴望在巴黎建立新生活并且融入巴黎的诉求。然后分析了跨国移民沃尔特和卡罗的身份建立。一方面他们对巴黎人有心理防备,另一方面巴黎本地人对移民的排挤造成了移民身份建构的困难。沃尔特和卡罗是加兰特笔下流散人物的代表,他们有其独特的身份认知,很难融入巴黎主流文化,加兰特在作品中也表达了对巴黎社会阶级的封闭性和排外性的批判。加兰特的跨国背景使其对流散人群有独特的理解和关注,她不但描写出跨国移民在异乡的身份诉求及生活困境,而且呼吁了社会对离散人群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