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县回族村建筑风貌综合整治研究——以东营镇回族村建筑风貌整治为例

来源 :河北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xce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族是我国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回族特色文化源远流长,回族独具民族特色的建筑风貌也是我国建筑风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汉文化及经济快速发展,回族建筑风貌逐渐丧失,变得千篇一律毫无回族特色,因此亟待进行建筑风貌整治保护。大名县回族居民人数最多,回族村分布最广最多,因此选取大名县回族村建筑风貌作为研究对象,从保护与传承回族文化及回族建筑风貌为出发点,研究大名县回族村建筑风貌整治的有效策略以及主要的整治内容,为大名县回族村发展提供永续动力,从而达到大名县回族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建筑风貌整治的相关理论及阿勒屯回族村、青海洪水泉村等的建筑风貌整治的实例研究初步了解大名县回族村建筑风貌整治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再通过分析归纳法、文献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及实地调研法等方式了解大名县回族村的历史发展与概况,整理出回族村建筑风貌构成要素,分析大名县回族村建筑风貌与其他地区村镇存在的差异,概括出影响大名县回族村建筑风貌的因素,并通过实地走访的方式整理出大名县回族村建筑风貌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有关回族村建筑风貌整治研究的实例,总结出回族村建筑风貌整治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以保护文化与突出回族建筑美的整治定位,尝试通过高度多样处理、建筑拆除处理、外立面统一以及增加回族符号等手段对入口空间、街巷空间、景观空间三个宏观层面以及建筑空间布局、材料、颜色、装饰四个微观层面进行风貌整治,将大名县回族村建筑风貌打造成为在统一和谐前提下多样变化的回族风貌;最后,通过大名县东营镇回族村建筑风貌整治的实例,对其基础资料、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期针对建筑风貌整治内容进行东营镇回族村建筑风貌的实践,验证与修正回族建筑风貌整治研究的结论。  大名县回族村建筑风貌整治从保护与传承回族文化的角度下,满足大名县发展回族村旅游与经济的需求,完善我国回族村建筑风貌整治的理论与方法,丰富少数民族建筑风貌体系,以期通过大名县回族村镇建筑风貌整治为其他地区的回族村镇建筑风貌整治的实践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当前,人口激增、污染加重、交通拥堵、房价上涨、用地紧缺、绿地减少等因素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严峻问题。在城市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要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保证
川西平原是四川境内较为发达富饶的地区,川西平原城镇经过灾后重建的“跨越式”发展后,许多传统的川西平原的城镇形态和发展模式正在迅速融入现代小城镇的发展轨迹。而街道空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很多城市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出发,规划和建设了新行政中心。以城市新行政中心为吸引点,其周边地区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能够带动新区发展的核心片区,即新行政中心
近年来,西安的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城市生态环境却不断恶化。随着人们逐渐意识到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建筑立体绿化因其特有的生态效应以及对城市热岛现象的改善,越来越受
目前,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而近日各地出现的严重的雾霾天气,也再一次让我们意识到“低碳”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的共同发展的重要性。城市作为高能耗
空间句法轴线地图模型为研究城市空间提供了一种量化分析方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其在实际计算中只考虑了人的选择行为而忽略了街区内的人流量。由于中国城市的组织方式不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轨道交通的持续发展促使城市结构以地铁为核心向近郊或远郊辐射延伸。作为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中的主导客运方式,地铁串联起市区内若干经济社会活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是一项恢宏庞大的系统工程,在新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科学
90年代后期蔓延向全世界的网络化、数字化,加速了经济政治的全球化浪潮,文化在全球范围的重新调整、发展或整合。在这一过程中,公共文化建筑功能日趋复合化,社会性与城市性日益加
保障性住房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其小区公共配套用房的设计直接影响到保障性住房小区的后期使用状况。保障性住房小区配套用房为居民生活中基本的消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