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收集温州地区的胆囊结石患者和正常体检人群的血液标本,记录详尽的临床资料,初步建立温州地区胆囊结石患者线粒体遗传数据资源库。 2.筛选胆囊结石患者线粒体tRNA基因的变异位点,通过整理比对绘制出与胆囊结石相关的突变频谱。 3.对线粒体tRNA基因变异位点进行系统地分析,探讨线粒体tRNA突变与胆囊结石的相关性。 方法: 1.对收集好的胆囊结石患者和健康体检人群的血液标本进行外周血基因组DNA的提取,再检测其纯度和浓度。 2.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22个tRNA基因进行扩增,纯化,用高通量测序(Illumina HisSeq2500测序平台)方法测序。 3.分析测序后的数据结果,汇总所有发生在线粒体tRNA基因上的碱基改变,计算各变异位点的突变频率,并绘制成表。 4.进一步对tRNA基因突变位点进行:17物种保守性分析、tRNA基因二级结构分析、碱基配对改变分析,探讨线粒体tRNA基因变异与胆囊结石的相关性。 结果: 1.本研究收集了胆囊结石患者88例和正常对照376例,并完成了线粒体tRNA基因关联分析,初步建立线粒体相关的胆囊结石遗传资料库。 2.88例胆囊结石患者年龄均值为49.34岁,范围在18-70岁之间;376例健康体检人群年龄均值为48.80岁,范围在24-66岁之间。胆囊结石患者在BMI、Glu、SBP、LDL等4个项目上,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是胆囊结石病的影响因素。 3.胆囊结石患者组中共发现了有碱基改变的线粒体tRNA基因15个,涉及变异位点38个,包含7个未报导的突变和31个已报导突变;正常对照人群中共检出发生碱基改变的tRNA基因有11个,涉及变异位点18个,且均已报导,其中tRNAphe、tRNAval、tRNACys、tRNAGly4个基因上无突变位点。 4.tRNA基因保守性>75%的有12个。tRNA基因二级结构分析中,共有9个突变导致WC碱基配对改变,2个产生了新的碱基配对,7个导致碱基配对消失。2个为G-C配对的改变,7个为A-U配对的改变。这些变异位点有2个位于线粒体D茎,2个位于Ac茎,2个位于T茎,2个位于D-Ajunction区,1个位于Acc茎。 结论: 1.研究发现病例组中31例存在tRNA基因突变,占35.2%;对照组中有62例存在tRNA基因碱基改变,占16.5%(Χ2=15.62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胆囊结石患者比健康体检人群拥有更多的突变位点,表明线粒体tRNA基因确实是胆囊结石的一个热点突变区域。 2.通过对线粒体tRNA基因测序结果进行分析比对后,符合标准的变异位点有:tRNAphe G625A、tRNACysA5810G和T5814C、tRNAIleA4295G、RNAAla T5587C、tRNAGlyA10005G、tRNALeu(CUN)A12280G、tRNAThrA15896G,推测这8个位点可能是与胆囊结石发生发展相关的线粒体tRNA变异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