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R3在儿童髓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预后作用研究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检测利钠肽受体3(NPR3)基因在髓母细胞瘤(MB)患儿中的表达,分析NPR3相对表达水平与各临床特点及生存时间的关系,探讨NPR3可否作为临床指导MB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标志物,为以后重新定义MB预后危险分层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纳入于2017年4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深圳市儿童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并术后病理证实为MB的患儿病例。收集纳入的MB患儿临床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血型、肿瘤的部位、体积、术前有无转移、病理分型、侧脑室外引流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有无复发、生存时间)和术后石蜡包埋肿瘤标本。用RT-qPCR方法检测石蜡包埋肿瘤标本中NPR3相对表达水平。采用SPSS25.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Q-Q图法进行正态性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或多个独立样本比较的Kruskal-Wallis H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描述生存变化情况,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的差异。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根据1例MB患儿术后肿瘤标本的Sanger测序结果,MB可能表达NPR3基因2和/或3亚型。共入组22例MB患儿,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范围1.25岁至11.25岁,平均年龄6.16岁,中位年龄5.09岁。统计22例MB患儿术后石蜡包埋肿瘤标本NPR3相对表达量,最大51.75,最小0.01,平均值为5.75,中位数1.07。NPR3相对表达量与年龄(P=0.786)、体重(P=0.706)、肿瘤体积(P=0.470)、术中出血(P=0.844)和手术时间(P=0.449)相关性均不显著。影响NPR3相对表达量的因素包括术前有无转移(P=0.039)和术后有无复发(P=0.016):术前评估有转移组NPR3相对表达量均值11.60比无转移组NPR3相对表达量均值3.56高出2.26倍,术后有复发组NPR3相对表达量均值9.91比无复发组NPR3相对表达量均值0.75高出12.21倍。NPR3相对表达量在不同性别(P=0.973)、年龄(P=0.811)、血型(P=0.449)、肿瘤部位(P=0.290)、病理分型(P=0.067)、侧脑室外引流(P=0.593)中差异性不显著。年龄分组(P=0.027)、术前有无转移(P<0.001)、NRP3表达(P=0.025)对患儿总体生存时间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性别(P=0.984)、血型(P=0.801)、肿瘤部位(P=0.492)、病理分型(P=0.935)、侧脑室外引流(P=0.342)、术后有无复发(P=0.223)对患儿总体生存时间的影响无显著差异。结论:NPR3的表达水平有望作为临床指导儿童MB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标志物。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s)中lncRNA CoroMarker的表达水平,和血浆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
研究背景及目的:聚醚醚酮(Polyether ether ketone,Peek)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与骨骼接近的弹性模量、优异的机械强度,并且没有生物毒性,是目前骨科植入物的常用材料之一,但因其生物惰性不利于与周围骨组织结合,限制了它在临床中的应用。杜仲多糖锶(strontium Eucommia ulmoides polysaccharides,Eup-Sr)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活性络合物,
目的评价低温灌注液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在本次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中,选取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入院并诊断为白内障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Phaco+ICL)的患者40例共56只眼,其中试验组(4-11℃)28只眼,对照组(约24℃)28只眼。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
学位
背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睡眠障碍,越来越多疑诊患者被转诊到睡眠诊所。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简单且高效的筛查工具。GOAL问卷是一个新的简易问卷,本研究旨在评估GOAL问卷在疑诊OSAHS患者筛查中的作用,并将其与Epworth嗜睡量表、STOP-Bang问卷和NoSAS评分的预测价值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19年5月-2021年1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睡眠中心就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融合训练对融合功能的促进作用。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8月在汕头国际眼科中心(JSIEC)确诊为达到手术标准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2例间歇性外斜视病人随机分为2组,第一组17例,仅行手术治疗;第二组15例,手术后进行集合卡片融合训练,融合训练采用集合卡片训练方法;利用条形三棱镜以及同视机测量2组病人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的视远(5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约占全国所有新发肿瘤的7.1%,死亡率约占全国所有肿瘤死亡率的10%,发病率及死亡率常年居于高位。在组织学上可分为: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EC在发病早期无
吸烟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发展相关,香烟烟雾中的致癌物多环芳烃,是芳香烃受体(Aryl-hydrocarbon receptor,AHR)途径的激动剂,其中属芳香烃受体阻遏物(Aryl-hydrocarbon receptor repressor,AHRR)是吸烟导致的DNA甲基化改变和基因表达水平变化最为敏感的基因之一。AHRR的表达进一步加重了吸烟导致的炎症反应。炎症促进了色氨酸(Tryp
目的:使用二代基因测序的方式检测MPN患者JAK2、CALR及MPL等驱动基因和ASXL1、TET2、TP53等非驱动基因突变分布情况,得出基因突变状态与MPN疾病表型、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方面的联系,辅助完成MPN的精准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判断、疗效评估等。方法:使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病历系统、检验报告系统、影像及图文报告系统获取包括详细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及病理检查结果等临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NPC)是一种起源于鼻咽粘膜的上皮癌,在东亚和东南亚尤为流行。据报道,中国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为3例/10万人,五年总生存率为61%。EB病毒已被证实为NPC的主要的致病因子,因此有效的EBV人群筛查在早期NPC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使用PCR分析血浆EBV DNA被认为是检测EBV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缺乏标准化的检测方法,其检查结果在实验室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最近,抗EBV抗体的血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