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与食管癌变关系的初步探讨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4791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约占全国所有新发肿瘤的7.1%,死亡率约占全国所有肿瘤死亡率的10%,发病率及死亡率常年居于高位。在组织学上可分为: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EC在发病早期无或只有轻微临床症状,当出现明显的进行性吞咽困难症状时,往往已经进入中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因此找到与食管癌相关的危险因素,对食管癌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一种能够在胃内定植的革兰氏阴性致病菌,这种细菌的感染被证实与多种胃部疾病有关,例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胃淋巴瘤等。但它感染与胃的邻近器官-食管疾病的关系尚不明确。据研究报道,H.pylori的感染与EAC呈负相关,是EAC的保护因素,而在我国对食管癌高发地区的研究则提示H.pylori感染是ESCC的高危因素。因此,本课题拟通过体内外实验探究H.pylori感染对ESCC的发生发展的作用,进而为ESCC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材料与方法材料(1)组织样本:食管癌患者的远端切缘黏膜(15例)以及癌组织(13例)新鲜样本提取DNA,用于PCR检测食管癌中H.pylori的感染。课题组前期收集来自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50例ESCC患者未经放化疗的手术后标本,用于免疫组化,术后标本均经临床病理医生确诊为食管癌。分别取癌、癌旁黏膜、远端切缘黏膜组织,根据组织病理分型,分为正常上皮(50例),上皮内瘤变(38例),食管鳞癌(50例),共计组织样本138例。(2)细胞及菌株样本:NE6食管永生化细胞系由香港大学曹世华教授馈赠,H.pylori菌株由课题组前期分离培养经测序鉴定证实为幽门螺杆菌。方法(1)检测食管癌患者H.pylori的感染: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28例食管组织DNA样本(远端切缘黏膜15例以及癌组织13例)H.pylori特异的CagA基因,并通过荧光原位杂交(H.pylori探针)在石蜡标本中验证PCR结果。(2)H.pylori菌株对NE6细胞的影响:采用H.pylori菌株与NE6细胞体外共培养,并通过特殊染色及显微镜观察H.pylori对NE6细胞形态的影响,通过CCK-8检测H.pylori对NE6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免疫荧光检测NE6细胞中8-OHdG及53BP1的表达情况,通过转录组测序检测H.pylori对NE6细胞m RNA转录水平的影响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3)对差异表达基因在食管癌变过程的表达情况检测:通过免疫组化对差异表达基因—凋亡抑制蛋白3(BIRC3)在食管癌变不同阶段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1)28例样本中有10例样本CagA基因阳性,并通过荧光原位杂交在4例样本中检测到H.pylori的荧光信号。(2)在细胞与细菌共培养后,能够观察到H.pylori粘附在NE6细胞周围及间隙,并引起细胞的空泡化,相较于对照组8-OHdG入核表达,53BP1由核内散在表达变为点灶状聚集。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的菌株能够不同程度的促进细胞增殖。(3)转录组测序筛选到差异表达基因共计788个,其中上调基因508个,下调基因284个(|log2(Fold Change)|>2,padj<0.001)。通过对差异基因的功能和通路富集,上调基因主要参与了应对氧水平下降、凋亡、细胞间粘附、白细胞活化、血管生成等功能,并富集到肿瘤及炎症等相关通路;下调基因主要参与了角化、I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等功能,并富集到阿米巴病、β-丙氨酸代谢等通路。进行DO数据库富集,这些基因主要与肿瘤及炎症性疾病相关,并且能显著富集到食管肿瘤。(4)差异基因中BIRC3被显著上调,免疫组化显示BIRC3随着ESCC癌变过程的发生发展表达也逐渐增加,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01)。结论食管组织中可以存在H.pylori的感染。H.pylori在感染NE6细胞后能粘附于细胞表面、引起细胞形态变化、促进细胞增殖、引起DNA损伤、基因转录水平的广泛改变,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参与了应对氧水平下降、凋亡、细胞间粘附、白细胞活化、血管生成等功能。
其他文献
高动态范围图像(High-Dynamic Range Image,HDRI)相比传统的图像,能够拥有更加宽泛的动态范围,可以全面的展示真实场景,给人们带来极佳的观赏体验。但是,为了能保存这么高的动态范围,高动态范围图像单个像素所占用的存储空间较大,这就给HDR内容的传输和存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旨在提出一种HDR图像压缩算法,解决HDR图像占用内存高,传输代价大的问题。本文主要有两个贡献。首先,
随着信息技术和硬件技术的发展以及短视频等多媒体行业的快速兴起,图像和视频数据的传播和保存数量在以几何速度增长。单靠硬件技术来进行存储设备扩容以及传输设备带宽升级,已经很难支撑如此庞大的数据量。图像和视频压缩技术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技术。二维图像系数和三维视频系数在做压缩处理时,都需要将二维或三维的系数通过扫描曲线,将系数扫描到一维,以便于后续的处理。以往的压缩方法中大多采用算法相对简单的逐行扫描或
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作为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酶COX的同工酶之一,可以快速应答一系列促炎介质和细胞因子,介导炎症的产生。根据相关报道,在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发生发展的过程中,COX-2参与了心肌I/R损伤的病理炎症发展过程,在心肌损伤的病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JunB,是转录因子激活蛋白-1(Activating
近年来,视频压缩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并且飞速发展。随着5G的时代到来,对于视频的清晰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可避免的是视频清晰度越高,整个视频的数据量就越大。视频压缩技术一般包括下面几个部分:变换、量化、熵编码。其中熵编码是对于整个视频能否压缩到理想熵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实现的是一种新的三维变换视频压缩算法,该算法不使用运动补偿。实现的视频压缩算法的每个模块都是采用更独立和高效的算法。对于变换的步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s)中lncRNA CoroMarker的表达水平,和血浆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
研究背景及目的:聚醚醚酮(Polyether ether ketone,Peek)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与骨骼接近的弹性模量、优异的机械强度,并且没有生物毒性,是目前骨科植入物的常用材料之一,但因其生物惰性不利于与周围骨组织结合,限制了它在临床中的应用。杜仲多糖锶(strontium Eucommia ulmoides polysaccharides,Eup-Sr)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活性络合物,
目的评价低温灌注液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在本次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中,选取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入院并诊断为白内障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Phaco+ICL)的患者40例共56只眼,其中试验组(4-11℃)28只眼,对照组(约24℃)28只眼。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
学位
背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一种相对常见的睡眠障碍,越来越多疑诊患者被转诊到睡眠诊所。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简单且高效的筛查工具。GOAL问卷是一个新的简易问卷,本研究旨在评估GOAL问卷在疑诊OSAHS患者筛查中的作用,并将其与Epworth嗜睡量表、STOP-Bang问卷和NoSAS评分的预测价值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19年5月-2021年1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睡眠中心就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融合训练对融合功能的促进作用。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8月在汕头国际眼科中心(JSIEC)确诊为达到手术标准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2例间歇性外斜视病人随机分为2组,第一组17例,仅行手术治疗;第二组15例,手术后进行集合卡片融合训练,融合训练采用集合卡片训练方法;利用条形三棱镜以及同视机测量2组病人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2个月的视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