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基催化剂界面结构调控及其协同催化碳氧键加氢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zh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短缺引起的能源危机和温室气体排放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将煤、天然气和生物质资源高效转化为清洁燃料和高值化学品引起了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其中,碳氧键化合物(如:酯类、醛类、酮类和CO2等)的选择性加氢过程作为重要的基础反应之一,广泛应用于多种化学品的合成。尤其是催化合成气(CO+H2)经草酸二甲酯(DMO)加氢制乙二醇(EG)的C1化学转化过程,为聚酯纤维、防冻剂及溶剂等精细化学品的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化工原料。负载型铜基催化剂通常具有温和的解离氢能力、较高的碳氧键活化和不易发生C-C键断裂等特点,兼具低毒、价格低廉等优势,已普遍用于C=O/C-O键加氢的反应体系中。前人研究揭示了铜基催化剂Cu0和Cu+协同催化作用机制;但是,金属与载体的界面活性结构调控及其协同催化作用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依然存在挑战。
  本论文以草酸二甲酯加氢合成乙二醇为碳氧键加氢的探针反应,采用二维层状结构的Cu基水滑石(LDHs)材料为前驱体,经结构拓扑转变过程获得了两类负载型Cu基纳米催化剂。通过控制催化剂前体结构转变的参数,精细调控了金属Cu与载体表面的酸碱位点和界面活性结构,对草酸二甲酯加氢合成乙二醇表现了优异的催化性能。进一步采用多尺度的原位结构表征手段,对负载型Cu基催化剂的活性位点进行了定性确定和定量分析,研究了催化性能与金属与载体界面活性位的内在联系,揭示了金属与载体界面结构调控规律及其协同催化作用机制。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
  1.金属铜与载体酸碱位协同催化草酸酯低温高效加氢
  针对草酸二甲酯加氢的苛刻反应条件,通过“成核晶化隔离法”制备了一系列CuMgAl-LDHs材料,基于“层状前体结构拓扑法”系统调变了结构转化条件(焙烧/还原温度),制备了系列酸碱位可调的负载型Cu/MMOs纳米催化剂。催化DMO加氢评价结果显示,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438K),Cu/MMOs催化剂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性能(EG产率:~94%);与文献报道的其他Cu基催化剂反应温度(~478K)相比,降低了大约40K。采用多尺度原位表征手段(原位XRD、半原位XPS、原位XAFS和原位FTIR等)证实了铜物种主要以高分散Cu0的形式存在,而且通过调变CuMgAl-LDHs前体的焙烧温度,有效调控了复合金属氧化物载体的酸碱活性位浓度。进一步采用反应物DMO的原位红外技术,揭示了Cu/MMOs系列催化剂的金属铜和酸碱结构与催化活性的关联:高分散金属Cu纳米颗粒提供解离氢气的位点,而载体上的酸碱位点促进了DMO分子的碳氧键的活化,三者的协同催化作用实现了草酸二甲酯的低温高效加氢。本部分工作通过精细调变LDHs前体结构和转变条件,显著增强了金属Cu位点与载体表面的酸碱位点协同催化碳氧键加氢反应的性能;为设计合成高效负载型Cu基催化剂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为复杂体系界面协同催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2.铜与载体界面结构的调控及其协同催化碳-氧键高效加氢
  基于对碳氧键加氢反应机制的理解,利用铜和锆在LDHs层板高分散的特性,通过铜锆水滑石的原位结构拓扑转变制备了系列界面结构可控的负载型Cu基催化剂(表示为Cu/ZrO2-x,0<x<1)。多种结构表征研究手段(包括HADDF-STEM电镜、原位XRD、原位EXAFS和半原位XPS)表明Cu和Zr均呈现介观尺度上高分散状态,Cu纳米颗粒和ZrO2团簇形成了独特的界面结构Cu-O-Zr3+-V(o)(V(o)表示氧空位)。而且,该界面位点的浓度可以通过调变Zr的掺入量来有效控制,并在Cu/ZrO2-x-S3催化剂达到最高值。在DMO加氢反应中,Cu/ZrO2-x-S3催化剂展现出了显著提升的催化性能(EG产率:~99%),DMO的转换频率TOF值达到了42.4h-1,EG的时空产率为1.05gEG·gcat-1·h-1,与目前文献报道的Cu基催化剂相比处于较高水平。基于界面结构与催化活性的关联分析,采用原位DMO-FTIR、原位DMO-EXAFS研究,证实了Cu/ZrO2-x催化剂界面Cu-O-Zr3+-V(o)位点是DMO加氢的催化活性中心:H2在Cu表面解离并溢流到界面位,Zr-V(o)结构促进了速控步C=O/C-O键的极化吸附和活化。二者界面协同催化有效降低了DMO加氢的活化能,从而显著提高了碳氧键加氢反应性能。该部分工作为负载型Cu基纳米催化剂的界面结构设计、合成及其对碳氧键加氢反应性能强化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及实际工业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随着十三大水电基地的建成,中国已形成世界规模最大的互联水电系统,合理配置水资源,优化流域水电站群调度运行管理逐渐成为研究重点。然而,随着水电系统规模不断增大以及调度要求的日益复杂,水库优化调度问题的建模求解变得越来越困难,传统数学规划方法和启发式智能算法难以满足工程实际需求,亟需从改进创新算法与引入最新计算机技术两方面开展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以金沙江下游-三峡梯级的溪洛渡、向家坝、三峡和葛洲坝四座梯级水电站为研究对象,将并行分布式计算技术与梯级水电站发电优化调度结合,提出适应单机多核环境的基于Fork/J
水电作为经济、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系统中不仅能承担基荷,降低碳排放水平,还因其调节迅速的特点,常承担调峰调频任务。随着我国一批巨型水电站的建成投产,逐步形成流域梯级巨型水库群,水库群的协同运行在防洪、发电、航运、供水等多个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然而巨型水电站装机容量大,机组台数、型号众多,外送线路繁多,梯级电站之间存在复杂水力电力联系,为梯级巨型水电站短期发电计划编制、计划执行以及厂内经济运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电力市场环境下,如何统筹兼顾多层次复杂约束,充分发掘梯级发电潜力,提升水资源精细
抽水蓄能电站是电力系统有效的、不可或缺的调节手段,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国家极力发展绿色能源的大环境下,抽水蓄能电站调峰填谷的运行特性,能过有效地实现负荷调节和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因此,抽水蓄能电站的运行状态将会直接影响整个电网的稳定运行水平。
  抽水蓄能机组是一个水机电高度耦合的机械系统,主要由水泵水轮机、发电电动机和主进水阀等子系统组成,其中主进水阀是保障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设备,主进水阀上下游分别连接压力钢管和蜗壳,相比于常规机组,抽水蓄能机组运
近几十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大流域内都规划并兴建了一批综合利用效益显著的大中型水库,但这些水库在承担防洪、发电、航运、环保等任务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改变了流域水文情势,而掌握准确的流域水文规律是开展水资源研究和规划的必要前提,也深刻影响着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因此,本论文围绕水利工程胁迫下的流域水文情势变化问题,从流域径流预测、水库调度规则提取、流域调度模拟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将深度学习算法与水文预报、水库调度问题结合,以期掌握流域径流变化过程,直观反映水库调度运行情况,为决策者进一步制定流域规划提
金沙江下游-三峡梯级水库群包含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以及葛洲坝六个水库,肩负着繁重的防洪、发电、泥沙、航运、生态保护等综合任务,是开发长江、治理长江的核心工程,为了最大程度的发挥这些梯级水库的经济效益,缓解联合调度运行中的矛盾,建立金沙江下游-三峡梯级水库联合调度管理模式十分必要。随着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研究的深入,如何进行调度方案决策、合理分配梯级联合调度效益逐渐成为水库群调度运行管理决策的重难点。为此,本文研究工作以金沙江下游-三峡梯级水库群为研究对象,围绕梯级水库群联合调度评估相关管理决
近年来,随着流域梯级水库的不断建成与投产,我国水利工程的主要任务已从水库工程建设转变为流域梯级水库的调度管理工作。梯级水库在消落期需要兼顾流域的发电、供水、航运和生态等多个调度需求,如何合理配置梯级水库在消落期有限的水能资源以满足流域多方面的用水需求已成为水库调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传统的水库消落调度多以确定来水过程下的发电量最大为目标,已无法适应如今复杂约束条件下的多来水情景和多优化目标的梯级调度需求,亟需开展梯级消落期综合利用和调度规则提取的研究,以充分发挥梯级水库的库容补偿效益。为此,本文以金沙江下
随着我国水电能源领域研究的发展,传统单纯追求发电效益的水库调度模式已无法满足流域水库群防洪、发电、供水、生态、航运等综合效益的需求。同时,受社会经济发展、流域生态环境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流域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技术仍存在一系列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难题。本文紧密结合长江流域梯级水库联合优化调度的工程应用实际,以水电能源开发利用综合效益最优为目标,运用水动力学理论和模糊逻辑推理系统相结合的建模途径,深入分析了生态目标、通航目标量化方法,进而采用多目标优化理论及其求解算法对梯级水库群中长期联合优化调度问题求解,取得
电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电力需求不断增长,且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发展模式逐步转换成高质量发展模式,能源结构也在积极升级优化。在电力需求增长的同时,电网负荷峰谷差的快速增长与新能源并网规模的逐渐扩大,对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电站因其良好的调节性能与快速灵活的响应能力,在电网的调峰调频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有力保证。然而,在水电站中长期运行过程中,多以电站自身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编制运行计划,但该计划往往难以契合电网的实际需求。因此,如何在满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尤其是清洁的水能利用需求快速增长。一大批流域梯级水库群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水库群所构成的水电能源系统联合运行态势已初具格局。然而,水库群联合调度运行在发挥防洪、航运、生态补水等综合效益的同时,也加剧了水电能源系统的复杂、高维、强耦合特性,使得系统优化运行和管理中面临的复杂现象和技术难题日益凸显,给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带来了新的挑战。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受水文不确定性、多种兴利需求等因素影响,且水库间水力和电力联系密切,是一类典型的高维度、非线性、强耦合的复杂约束优化问题,其问
实现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增长和实质性应用,不仅需要降低可再生能源本身成本,还需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可用性”,这也激发了可移动电化学能源转化、储存技术和装置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伴随氢能研究热潮的再次兴起,燃料电池成为众多电化学能源转化技术中备受关注的一类。除了广泛研究的氢气燃料电池,金属(锂、锌、镁)燃料电池和直接硼氢化钠(水合肼、氨硼烷)燃料电池得益于燃料的相对便携、易储存的特点,也展现了不错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