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构网络中基于移动IP垂直切换技术性能优化的研究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c19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及市场需求的细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无线网络,例如无线个域网、无线局域网、无线城域网、无线广域网、卫星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AdHoc网络等无线异构网络。在这些异构网络中,移动性管理技术成为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而垂直切换技术作为异构网络移动性管理技术的重要部分,更加成为学者们的研究重点。在异构网络中,垂直切换需要综合考虑包括RSS、丢包率、网络带宽、用户偏好、网络开销等在内的诸多因素,问题在于如何从不同网络获取和管理这些决策因素,从而做出最优的切换判决。而考虑的因素越多,相应的决策算法也就越复杂,如何设计一种灵活易用的切换判决方法也成为了时下的研究热点。   本文针对UMTS和WLAN融合的异构网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介绍了UMTS和WLAN网络各自的特点,详细分析了松耦合和紧耦合两种不同的组网方式,同时对垂直切换及水平切换进行了介绍与比较,并对垂直切换过程、研究现状及垂直切换算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本文围绕UMTS和WLAN融合的异构网络提出了基于移动IP的垂直切换决策算法,该算法包括预判定、模糊逻辑控制和切换判决三个阶段。首先,根据MN的移动速度和接收信号强度对采样点进行筛选预判,滤除网络信号太弱和MN速度过高不适宜接入候选网络的采样点;而后,将预判定后提取到的接收信号强度、网络的可用带宽和网络开销送入模糊逻辑控制模块,得到各参数的隶属度后进行归一量化;最终,通过综合考虑网络综合性能值和驻留时间来进行垂直切换判决。该算法与传统模糊逻辑垂直切换决策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加入了预处理过程,减少了需要采集的数据量;简化了传统的模糊逻辑控制过程,减少了算法复杂度,并加入了驻留时间的判断,有效的减少了乒乓效应。最后采用NS-2软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显示,与传统的模糊逻辑控制算法相比,在UMTS和WLAN融合的无线异构网络下,本文提出的算法能有效的减少不必要的切换,降低算法的复杂度,减少乒乓效应。
其他文献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稻栽培技术已经从追求高产的单一目标朝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目标迈进,一种新型的水稻栽培技术也随之产生,即水稻精确定量化栽培技术。同时,信息化技术的深入使得有关农业决策等农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也日趋完善,从而产生了大量与农业相关的业务数据。传统的应用中,这些数据大部分只能简单地存储在数据库中,隐含在历史性数据中的潜在信息被闲置,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造成了极大的信息
虽然合作行为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的社会系统中,可是根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合作并不是一个最优的策略。因此,如何解释合作行为的出现在学术界一直是一个热点课题。其中,
随着网络应用的快速发展,XML(eXtonsible Markup Language)数据正成为主流的数据形式,如何对XML数据建立有效索引进而实现高效查询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大部分XML相关索引和查
K-means算法是最常用的聚类算法之一。由于K-means算法易于理解和实现,并且执行效率比一般聚类算法要高,所以在模式识别、机器视觉和信息检索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通过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技术的发展,CMOS技术进入纳米级别,一个芯片上集成的组件越来越多,片上网络(Network-on-Chip NoC)架构因能解决复杂多模块之间通信问题而逐渐被人们
近十余年来,我国在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分子设计育种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由于生物信息数据量极其庞大,又缺乏必要的数据整合技术。育种工作者在利用资源信息时感到无从入手或者所得信息缺乏时效性。因此,将分子设计育种信息通过多种技术的集成和整合,研究为育种科研人员提供一个集成的、能及时方便地获取和处理作物品种分子设计信息的生物信息学综合分析平台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选取棉花生物信息作为研究出发点,探
随着软件系统规模不断增大,软件复杂性不断增加,满足软件可信需求成为人们日益重视的问题。而软件可信性评估方法是否科学、合理,则直接决定了能否正确的衡量软件的可信性,从而在
遥感图像分割是指对遥感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从中提取目标特征的技术和过程。模糊聚类算法应用在遥感图像分割上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研究以安徽省东至县梅城林场2006年同期
伴随着全球通信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层出不穷的无线通信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更快的接入速度和更好的接入服务,这也是下一代无线网络的重要目标。但是有限的频谱和带宽资
近年来,计算机信息网络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IT产品安全测试技术应运而生。在实际测试过程中,测试者提出了基于B/S的在线测试系统。在基于B/S的在线测试系统中,用户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