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韧性作为新兴的研究议题,其实质在于研究系统面对不确定冲击的应对能力,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来自外界及自身的诸如周期性经济危机、技术变革或经济增长疲软等不确定性冲击。这些现实存在的不确定性冲击与人们希望区域经济稳步增长的愿景之间就产生了矛盾,在寻求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韧性理论为此提供了新思路,促使区域经济与韧性相结合,引起国内外学者对区域经济韧性的研究,以促进区域经济更好地发展。本文以长三角为研究区,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区域经济韧性相关理论研究、经验研究和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从经济稳定指数、经济多元指数、经济创新指数和经济活力指数四个准则层建立长三角区域经济韧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极值熵值法测算2007-2016年长三角41个市的区域经济韧性综合评价值。首先从整体、省域和市域三个层面分析区域经济韧性的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整体层面上长三角区域经济韧性总体提高,各准则层评价值也整体上升,但发展不均衡。(2)省域层面上三省一市经济韧性稳步提高,但发展速度不均衡,主要分为持续快速增长、均衡发展和稳步发展3个阶段。(3)市域层面上区域经济韧性总体增强,差异减小,发展速度不均衡。其次,选取2007、2010、2013和2016年四个年份利用ArcGIS中的自然断裂点分级法将长三角区域经济韧性分为四类,结果表明:区域经济韧性呈现总体分布不均、省内差异明显和经济危机影响下41市经济韧性差值呈三级阶梯状分异的空间分异特征。区域经济韧性整体表现为高值区扩大,低值区缩小,省内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格局不断发生变化的空间演化特征。再次,本文利用空间自相关和重心分析等方法,研究长三角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集散特征,结果表明:(1)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集聚性变化较小,总体呈现“先分散-后集中”的空间变化过程。(2)十年内区域经济韧性的局部空间集聚格局整体上保持稳定态势,空间结构表现为一定的锁定特征。(3)十年内区域经济韧性的空间集聚仍然很显著,热点区主要集中在上海、苏南部分地区和浙江省北部,且范围总体扩大,冷点区主要分布在池州市、皖北地区以及苏北部分地区,总体范围保持不变。(4)从重心迁移特征看,区域经济韧性整体向西北方向偏移。最后,利用空间重叠性和变动一致性分析得到区域经济韧性的重要驱动力是经济稳定和经济多元指数,其次是经济创新指数,并在区域经济韧性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基础上,从整体和区域两个方面提出区域经济韧性的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