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睢宁县2018-2020年奶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防控技术示范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YE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鲁氏菌病(可简称为“布病”)和结核病对奶牛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布病主要侵害生殖系统,引起母畜流产、不孕。结核病能引起奶牛咳嗽、消瘦,病变部位形成结核结节。它们属于人兽共患病,对人病患者影响非常大。加强“两病”监测及防控在奶牛饲养和公共卫生上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江苏睢宁县奶牛布病和结核病的流行情况,本研究于2018-2020年在睢宁县境内选取7家规模奶牛场的部分奶牛进行试验研究,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和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6963份样品进行布病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结核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和μ-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对1971份样品进行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参与一种布病新型快速检测方法(正在申报专利)对比试验,助力更加经济实用的布病检测方法的研发。试验结果显示,2018-2020年睢宁县奶牛布病阳性率呈下降趋势,但形势依然严峻。存栏500头以下的奶牛场布病阳性率最高,为8.36%(51/610),存栏500-1000头的奶牛场布病阳性率居中,为0.93%(6/643);存栏1000头以上的奶牛场布病阳性率最低,为0.11%(6/5665)。3种血清学检测方法检出的布病阳性率对比,虎红平板凝集试验(13.38%,21/157)>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11.67%,18/157)>试管凝集试验(10.19%,16/157)。2018-2020年睢宁县奶牛结核病感染率持续偏高,已经威胁到奶牛业发展及公共卫生安全;只有存栏1000头以上的牛场结核病阳性率保持为0(0/1132),其他规模的奶牛场阳性率普遍较高;2种检测方法检出的结核病阳性率对比,μ-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26.67%,16/60)>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20.00%,12/60)。通过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新型快速检测方法的对比试验,发现新型快速检测方法方便快捷,特异性和敏感性高,对于基层动物检疫部门和养殖场来说非常有益。2017年对D牛场开展奶牛“两病”监测,121头份样品中检测出23头奶牛患有结核病,25头奶牛患有布病。为帮助该场更好地继续养殖工作,维护睢宁县奶牛业健康发展,2018年起对D牛场开展奶牛养殖场布病、结核病净化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经过环境改造、科学饲养、精细化管理等全方位的净化措施,2020年该场奶牛“两病”阳性率为0(0/126),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应用试验优化发酵床养殖技术,减少病原菌滋生,通过奶牛场智能监管系统能预警奶牛健康状况,对于奶牛“两病”防控有很大帮助。根据示范成效深化综合防控措施,突出了改善饲养方式和加强智能监管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检测新生儿败血症组、局部感染组与非感染对照组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27(interleukin-27,IL-27)、白细胞介素-35(interleukin-35,IL-35)的表达,探讨此二者与新生儿感染、感染程度以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两者在新生儿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1、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1月收住我院新生儿科的85例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胎龄37周~42周,出生体重2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ALV-J)感染可以引起鸡群的免疫抑制,诱发髓细胞型白血病和血管瘤。自从1989年首次分离于英国肉鸡,ALV-J随后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我国于1999年报道了首例ALV-J肉鸡感染病例。与其他亚群相比,ALV-J具有更强的致病性与传播能力以及更广泛的宿主范围,且常与其它亚群ALV以及肿瘤性病毒混合感染,给养殖业带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以SVV为目标进行围术期液体导向治疗,观察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变化及术后康复质量等情况,探讨其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以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将于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G组为观察组(n=30),采用SVV指导下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C组为对照组(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生猪养殖业从分散、个体经营逐渐向规模化、集约、封闭式的养殖模式发展。然而,疫病的发生并没有随着猪场集约化程度的上升而减少,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是引起不同日龄猪只腹泻的重要病原,是规模化猪场最为常见的高发病毒病之一。各种日龄的猪只都会发生,哺乳猪、架子猪和育肥猪的发病率都很高。断奶猪、架子猪和母猪呈现精
第一章 低剂量CT灌注成像术前评估胃癌分化程度的价值目的:探讨低剂量CT灌注成像对术前评估胃癌分化程度及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与胃癌分化程度之间的关联性。方法:纳入受试者83例,均已胃镜证实为胃癌,采用320排多层螺旋CT行灌注扫描,获得血流量(BF)、血容量(BV)、毛细血管通透性(PS)和平均通过时间(MTT),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组,比较不同分化组间灌注参数的差异。采用CT灌注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一种细菌感应自身群体密度而调控自身行为的过程,群体感应抑制剂(Quorum sensing inhibitor,QSI)破坏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可作为抗生素替代品,降低细菌毒力,在医疗、农业等诸多领域均有着广泛应用前景。据报道,QSI可作为饲料添加剂,显著改善猪生长性状,但其作用机制并未阐明。肠道黏膜屏障是机体抵御外界侵害的重要保护屏障,QSI可能在保
目的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的危急情况,窒息后引起的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目前仍是危及新生儿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针对HIE,目前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因此如何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一直以来都是临床医师面临的巨大挑战。早期检测与窒息后脑损伤有关的生物学标志物也至关重要,有利于对脑损伤做出早期的判断。爱帕琳肽(Apelin)在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脑损伤中具备神经保护作用,其中Apelin-1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一种癌症,也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之一。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包含乳腺癌的双原发癌(Double primary cancers,DPC)以及乳腺癌作为第一原发癌(First primary cancer,FPC)已成为了近几年来国内外竞相研究的热点,然而目前仅仅关注第二原发癌(Sec
当下,“深度学习”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研究热题,国内外学者对“深度学习”开展了众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理论价值、教学策略、评价方式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问题引领常常作为教学领域中促进深度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开展深度学习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提出的教学实践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业成长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比较
目的:胰腺癌以其晚期诊断、侵袭性生长和对当前治疗策略的不良临床疗效而著称,多种原癌基因的异常激活或抑癌基因的异常失活与胰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因此,寻找潜在的分子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探讨胰腺癌的潜在分子机制,对于促进该病的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应用前景。COL17A1(ⅩⅦ型胶原蛋白α1链)在许多恶性肿瘤中表达被上调且具有预测患者预后作用,并有助于促进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但是,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