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诈骗罪中的诈骗行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R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诈骗罪是一种在司法实践中常见的财产犯罪,古今中外的刑事立法都将其作为重要犯罪加以惩治和防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活不断变化,这使得诈骗罪的内涵和外延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诈骗罪的手段、内容、种类、程度、对象等日新月异。因此,研究诈骗罪的相关问题,在刑法理论和实务中具有重要意义。行为是犯罪论的基本问题,诈骗行为是构成诈骗罪的核心。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普通诈骗罪中的诈骗行为,以诈骗罪的基本概念及立法概况为基础,以诈骗罪中诈骗行为的结构模式为主线,最后对诈骗罪中的诈骗行为与其他诈骗行为的区分作了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一章为诈骗罪概述,通过对国内外诈骗罪立法概况的介绍,总结出诈骗罪的概念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欺骗或欺诈的手段,使他人陷于错误认识并“自愿”处分财物或财产上的利益,因而给他人造成财产损失的行为。第二章为诈骗罪中诈骗行为的结构模式。通过对诈骗罪传统行为结构的检视,分析了诈骗罪中诈骗行为的理想结构模式,即:行为人的欺骗行为、被害人陷入认识错误、被害人基于认识错误而处分财产、行为人获得或者使第三人获得财产、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本章论证了各要素之间存在的必然的因果关系。第三章主要讨论了诈骗罪中的诈骗行为与相关诈骗行为的区别,具体包括诈骗罪中的诈骗行为与民事欺诈行为以及与特殊诈骗罪中诈骗行为的区分。诈骗罪中的诈骗行为与民事欺诈行为,区分的关键主要是看行为人有无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主观目的;与特殊类型诈骗犯罪行为的不同主要在于主体、客体以及诈骗行为的表示形式三个方面。
其他文献
公共政策制定是政策过程的首要阶段和关键环节,是政策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在公共政策实践中,对影响政策制定的各类要素进行分析,对于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随着农业耕作制度和农业的管理措施的加快,人类的人为活动使土壤的酸化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特别是近些年来化学氮肥的大量的投入。导致土壤不断的酸化,养分不断的流失,铝离
对于较大的目标场景,由于摄像器材的局限性,普通的摄像机只能采集到其中的一个局部,而为了得到全景图和超宽视角的图像就用到了图像拼接技术。图像拼接技术就是将两幅或多幅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内蒙古的公共文化服务当前还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金投入不足、城乡文化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因
本研究以龙眼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保鲜功能微生物对采后龙眼致腐菌的抑制作用和龙眼腐烂与酶的活性的关系,及其保鲜功能微生物对龙眼的保鲜机理。试验结果如下:1、采用常规分离
乡村水岸景观是乡村景观的组成部分。目前,国家大力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乡村水岸景观营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改
本文分析了安庆市农民经济收入现状、构成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调整经济结构、
2007年8月-2008年7月,对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海拉尔东山机场、乌兰浩特民航机场、通辽民航机场7公里范围内的鸟类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研究了
地方自治,简而言之就是在一个国家领土单位之内,由本区域居民选举产生地方自治机关在法律框架下和中央的监督下,行使自治权,处理本区域内的公共事务的一种地方政治制度。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