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龙眼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保鲜功能微生物对采后龙眼致腐菌的抑制作用和龙眼腐烂与酶的活性的关系,及其保鲜功能微生物对龙眼的保鲜机理。试验结果如下:1、采用常规分离法和Sherlock MIS微生物全自动鉴定仪分离并鉴定了采后龙眼果实的致腐菌,试验结果表明:采后不同腐烂等级的龙眼果实共分离了54株细菌和11株真菌,经鉴定,它们分别为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葡萄座腔菌属(Botryosphaeria parva )葡萄球菌属(Staphyloccus simucans)、微球菌属(Micrococcus lutens-GC)、短芽孢杆菌属(Brevibacillus choshinensis)、非典型的密执安棍状杆菌(Clavibacter micrhiganenisis),且福眼果皮的腐烂病原菌含量比果肉多。我们从各种水果分离的细菌及本研究室的菌种资源库中,筛选到3株对龙眼致腐菌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株。其中菌株JK-2对龙眼致腐菌的抑制作用最强,经16SrDNA鉴定为短短芽孢杆菌(Breivbacillus brevis)。2、龙眼果皮褐变腐烂与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关系极为密切,龙眼采后自然状态下,随着龙眼的逐渐腐烂,龙眼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逐渐升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却相反。此外,不同浓度的保鲜菌对龙眼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效果不同,试验结果表明,当保鲜菌JK-2的菌液浓度为6×105 cfu/mL时,能够抑制POD、PPO的活性和MDA含量,提高SOD的活性。3、不同的贮存方式对龙眼的保鲜效果不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纸包裹的龙眼其保鲜效果远远好于用树叶覆盖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采用纸包裹进行贮藏,可以较好地保持龙眼果实的品质,延长龙眼果实的保鲜期;JK-2不同施用方式对龙眼的保鲜效果也不同,用JK-2处理“福眼”、“石硖”龙眼果实,结果表明:在室温(29~30℃)和相对湿度60~70 %下贮藏5天,龙眼采后喷施JK-2,其好果率明显高于对照,,龙眼采后处理的果实其保鲜效果明显好于采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