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的空调胀管工序质量状态识别技术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23you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基于传感器数据和机器学习的产品质量检测方法,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取精确的质量检测结果。由于实际生产环境复杂、产品切换频繁等原因,空调冷凝管胀管工序中的管口质量检测面临着数据获取困难和检测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针对上述情况,将胀管工序的管口质量状态识别问题转换为数据驱动的模式识别问题,采用了SOM-BP模型和CNN-TL模型,在四种不同规模样本量的产品数据集上取得较好的识别效果。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基于胀管工序生产过程原理,搭建数据采集平台,采用压力传感器获取胀管过程支撑座所受压力,作为间接反映管口质量状态的数据指标,采用视觉传感器进行管口尺寸识别,用于数据分析的质量状态标定和验证,最终获取四种产品不同规模的实验数据集。其次,结合胀管工序特性进行数据降噪、分段等预处理,并对于提出的两种不同的模型,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从分段数据中提取多维特征值。一是用于SOM-BP模型的常规特征提取方法,包括提取压力数据的时域、频域和时频特征,并使用皮尔森相关分析进行特征筛选;二是用于CNN-TL模型的特征提取方法,基于小波变化将压力数据转换为小波尺度谱图像,然后提取图像特征。再者,进一步采用SOM-BP模型解决胀管工序中的管口质量状态识别问题,该模型兼顾了SOM神经网络收敛速度快和BP网络学习能力及自适应能力强的优点,在四种产品的数据集上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但实验结果表明,本模型在其中两种较小样本量产品的数据集上识别效果不如与其相似的另两种较大样本量产品的数据集。最后,利用CNN-TL模型来解决较小样本量产品数据集中识别结果不足够好的问题,即先利用较大样本量产品数据集训练CNN模型,再在较小样本量的产品数据集进行迁移学习,从而解决小样本量情况下训练不足和过拟合等问题。实验结果证明该模型可以取得更好的识别效果。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电子器件体积变小,其功率密度显著增大,对于散热的要求越来越高。纳米材料由于其优越的导热性能,被引入到电子器件中与有机物混合或被压制成片以增强散热。但是,纳米材料之间通常会形成一种相互交错堆叠的界面,显著降低器件材料的导热能力。因此,交错堆叠界面导热的机理研究和性能优化对于解决散热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理论方面,本文从导热微分方程出发推导得到了交错堆叠界面导热的理论模型。相比于传统的一维
低压真空渗碳是一种高效、节能、排放少的绿色热处理技术,可以实现精密生产、高效生产、清洁生产、经济生产、智能生产,是热处理行业重点推广的先进技术。作为低压真空渗碳工艺首道工序,真空加热过程控制是保证高质量渗碳的关键。真空辐射传热滞后现象明显,传热量与物体之间相对位置密切相关,实验和传统经验指导设备设计和工艺控制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严苛的热处理质量要求。本文借助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低压真空渗碳加热过程
薄带铸轧技术是高效、节能、环保的短流程技术,也是钢铁业最具挑战性的技术。薄带铸轧与热轧-温轧工序配合,为难加工材料的生产提供了可行的技术路线,在该工艺过程中,温度是最重要的工艺参数。基于该工艺思路,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了薄带铸轧试验机项目的研发工作,本文重点针对铸轧薄带热轧-温轧过程的温度模型开展研究工作。论文主要内容如下:(1)介绍了论文依托的薄带铸轧试验机项目的工艺设备概况和
水资源目前已经成为了国家战略性资源,目前钢铁企业仍然是工业领域耗水大户,水污染大,补充新水多,谁的消耗控制已经成本钢铁企业行业准入标准,工信部2015年颁发的钢铁业行业规范,明确了钢铁企业吨钢耗新水指标的准入水平。宝钢是国内领先的钢铁精品生产基地,炼钢工序是该工序重点生产工序,该工序耗水主要用于炼钢设备的冷却、清洗等用途,根据调查分析,炼钢工序长期以来新水消耗比较大,较之国内先进企业差距大,一方面
透平机械在航空航天、能源动力、水利、石化行业等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而整体叶轮由于其高性能、高效率和高强度等特点,已经逐渐成为透平机械中不可替代的核心部件,其加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透平机械设备的性能,其加工效率的高低则直接影响透平机械设备的制造成本。然而,由于加工部位多为薄壁结构,加工可达性差,如何在保证生产效率的同时不降低加工质量,这一直是制造领域的难题。围绕这一问题,本文以整体叶轮的数控加工为
随着科技发展,单一的二元TiN薄膜已越来越不能满足行业对薄膜的使用需求,镀膜更高的力学性能的需求使得刀具薄膜的性能必须向高结合力和高硬度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需求下,为了获得更好的性能,人们考虑在二元TiN薄膜中掺杂新元素形成的多元复合过渡金属化合物来提高各方面的性能。本文使用TiAlSi靶材(靶材原子是钛原子:铝原子:硅原子为65:25:10)通过磁控溅射设备通氮气制备TiAlSiN薄膜,相比Ti
流水车间调度问题又被称为同序作业排序问题,在制造业中被广泛的应用于许多实际流水线。随着时代的不断变革,市场经济加快了变化的节奏,制造业也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加上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加快了分布式制造的产生,使得分布式车间调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分布式置换流水车间调度问题主要研究工件如何选择合适的工厂完成加工以及在某个工厂内的工件如何安排加工的先后次序,从而使相应的优化目标达到最优。从理论上来
Al中Fe的固溶度很低,在普通铸造条件下存在较大的针片状Al3Fe相,Al3Fe相的存在影响了 Al-Fe合金的性能和应用范围。为改善富铁相的分布,本文研究了在普通铸造条件下的Al-3Fe合金在缓慢冷却凝固过程以及不同模具温度和不同浇注温度下的金属型中冷却的凝固过程,同时进行了在线测温,得到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凝固组织和冷却曲线。分析模具温度和浇注温度的变化对Al-3Fe合金凝固组织和冷却曲线的影响。
本文选取Cr17高纯铁素体不锈钢作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低应变速率、高应变速率以及疲劳预变形对Cr17高纯铁素体不锈钢单向拉伸行为的影响,并利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 Cr17高纯铁素体不锈钢变形后的表面变形和损伤特点以及微观组织结构,进而揭示应变速率和疲劳预变形影响Cr17高纯铁素体不锈钢力学行为的微观机理,为其实际应用提供参考。论文取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在10-4 s-1~10-2 s
微合金化技术是目前钢铁行业大力发展的重要技术之一。由于具有资源丰富、综合性能优异等特点,VN微合金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研究表明:Mo元素的添加可以优化VN微合金钢的组织结构并显著提高析出强化效果。为系统的研究V-N-Mo系微合金钢,本文使用了五种不同成分的微合金钢,分别研究了各钢种的高温奥氏体变形行为、奥氏体连续冷却相变过程、贝氏体区析出行为,之后根据研究结果进行了实验室试制,并对其组织性能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