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钩藤药对干预硝酸甘油致慢性偏头痛大鼠的血浆代谢组学和肠道菌群研究

来源 :江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sfdasdfa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偏头痛是国际公认的最致残的4种慢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化药由于其毒副作用、耐药性等原因在治疗偏头痛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药具有多靶点、多效应综合调节的作用特点,所以从中医药中寻找有效的偏头痛治疗药物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来源于中医经典方剂的天麻钩藤治疗慢性偏头痛的效果显著,值得深入研究。当前对于偏头痛及天麻钩藤药对的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慢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是什么?天麻钩藤药对治疗慢性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是什么?目前代谢组学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疾病及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中,此外,近年来也发现很多疾病的发生和药物干预都会引起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变,尤其是中医药治疗过程中对肠道环境及肠道菌群的影响,为解释中药复方的临床效果提供了一个新思路。针对慢性偏头痛的复杂发病机制及天麻钩藤治疗慢性偏头痛的显著疗效,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天麻钩藤药对水提物对硝酸甘油致大鼠慢性偏头痛模型的干预作用为验证硝酸甘油致大鼠慢性偏头痛模型成功建立及确证天麻钩藤药对水提物对该疾病模型的治疗效果,本章通过测定造模及天麻钩藤药对水提物给药后大鼠体重、热痛阈值及血浆NO、CGRP、ET、5-HT的含量,对天麻钩藤药对的量效关系进行评估。造模后大鼠体重增长缓慢、痛阈降低,血浆NO、CGRP、ET含量升高,5-HT含量降低,天麻钩藤给药后大鼠体重变化、痛阈值及血浆NO、CGRP、ET、5-HT的含量都趋于正常。初步证明模型建立成功并且药物有较好的疗效。但对该疾病发生及药物治疗的机制仍不清楚,需要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对其进一步阐述。2.天麻钩藤药对抗大鼠慢性偏头痛的代谢组学研究为阐明硝酸甘油致大鼠慢性偏头痛模型的发病机制及天麻钩藤药对抗大鼠慢性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本实验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正常大鼠与慢性偏头痛大鼠血浆内源性代谢物进行研究,并分析了给药治疗对偏头痛生物标志物的调节作用。应用QI和UNIFI软件及在线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定性分析,最终发现了40个与慢性偏头痛相关的差异性代谢物作为潜在标志物,天麻钩藤对其中34个成分有调控作用。进一步利用Meataboanalyst 3.0,KEGG数据库富集,绘制了相关信号通路(涉及亚油酸代谢,色氨酸代谢,精氨酸代谢,谷氨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酪氨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等),从体内代谢水平为慢性偏头痛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推测了天麻钩藤药对可能通过调节这些代谢通路发挥疗效。但有研究报道,天麻钩藤入血成分较少且生物利用度相对较低,除成分入血发挥药效外可能还有其他起效途径。由于药物在胃肠道滞留时间较长,有可能引起肠道菌群结构的变化,从而参与了天麻钩藤的起效过程,因此有必要研究该药对是否能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发挥药效。3.天麻钩藤药对抗大鼠慢性偏头痛肠道菌群研究为进一步阐明天麻钩藤药对抗大鼠慢性偏头痛的作用机制是否与肠道菌群有关。本章通过采集大鼠的粪便样本进行16S rRNA测序,发现疾病模型的肠道菌群水平失调,而天麻钩藤药对干预后部分肠道菌的丰度水平又趋于正常。并且通过16S rRNA功能预测分析,这些菌主要参与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等通路,这与血浆代谢组学的结果存在一致性,Pearson相关分析也进一步表明肠道菌与血浆生物标志物有统计学相关性。但这些结论只是通过实验结果推测而来,是否确实存在关联性,还需要进一步验证。4.肠道菌群与代谢组学相关性验证分析为了证明天麻钩藤药对影响肠道菌群的结构也是药物发挥药效的途径之一,本章进行了两部分实验,利用UPLC-QTOF-MS/MS技术建立一种快速分析方法,首先测定肠内容物代谢轮廓图和内源性差异成分,证明血浆代谢成分的变化可能由于肠道中的成分吸收入血引起;进行粪便体外共孵育的实验,利用抗生素抑制肠道菌代谢,发现药物对模型大鼠粪便中的成分不能起到调节作用;而未加入抗生素的样品,加天麻钩藤培养后,部分生物标志物的含量趋于正常,这表明药物能通过肠道菌群对肠道内的内源性成分起到调节作用而影响疾病的进程。本实验结合代谢组学技术与肠道菌群研究,对硝酸甘油致慢性偏头痛模型和天麻钩藤药对的治疗机制进行研究,并对二者进行关联性分析,从新的角度阐释了天麻钩藤药对抗大鼠慢性偏头痛的作用机制,也为慢性偏头痛的临床治疗和天麻钩藤药对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传染病是一类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病毒和细菌是引起多数传染病的主要病原体。基于Taq Man探针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常用于病毒和细菌的诊断或
在分布式电源系统和微电网等应用中,双向DC/DC变换器在实现功率双向流动,连接能量端口以及储能方面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其中双有源桥(DAB)变换器易于控制,能够实现宽范围输入输出,易于模块化。双有源桥的控制方式主要是对变压器两端口的电压进行移相控制,传统的单移相控制,拓展移相控制,双移相控制等都存在各自的缺点,如轻载失去软开关,电压电流应力大,产生回流损耗,传输功率大小受限制等。而随着变换器的功率等
《五雜組》是明代謝肇淛所撰的一部考據辯證類筆記。該書内容廣博,涉及明代政治、經濟、文化、社会等多個方面。該書也是漢語史、漢語名物學史、漢語訓詁學史的重要典籍。本
1.目的通过应用加味五苓散治疗高尿酸血症中湿热蕴结证的患者,观察加味五苓散对本病患者的血尿酸(SUA)、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腺苷脱氨酶(ADA)、黄嘌呤氧化酶(XOD)以及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3D-STI)技术评价慢性肾功能不全(CKF)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及评价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肌损伤提供一种客观、便捷的新手段。方法:选
水墨动画一直是世界动画分支中一个独特的存在。它的独特不仅是在造型美术的设计、镜头语言的安排和故事内涵的表达上,还在于它独树一帜的角色表演上。近些年,对于角色原画设计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大部分都聚焦在人物的动作设计上。对于鸟类角色的动作设计研究甚少,围绕水墨动画这一样式进行探讨的更是鲜见。虽然飞禽类角色在动画中一般作为配角而存在,但是其对整个影片的情感表达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为了促进水墨动画中角
双硫仑(disulfiram,DSF)是一种有近70年临床使用历史的酗酒治疗药物,其安全性已经得到广泛认证。双硫仑在进入血液后的代谢产物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diethyldithiocarbamic aci
[目的]第一部分: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是一组具有强免疫抑制功能的细胞,在人类,MDSCs的表型为HLA-DR(-)CD33(+);而作为一类重要的抑制性受体,Ig的Fc段受体Ⅱb(FcγRⅡb)在B
教研活动是我国教师任职以后都必须参与的提升教学质量的活动,这对于我国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研活动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活动有着区分,教学活动是指
背景:结直肠癌(CRC)是几种常见的高度转移性癌症之一,其发病原因与遗传和饮食等习惯有关。最新统计数据显示,CRC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四位,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1]。近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