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高分子—无机纳米复合粒子改性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相态与群子标度之间关系的研究

来源 :北京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ANDY_YA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充满生机的21世纪,信息、生物技术、能源、环境、先进制造技术和国防的高速发展必然对材料提出新的需求,元件的小型化、智能化、高集成、高密度存储和超快传输等对材料的尺寸要求越来越小;航空航天、新型军事装备及先进制造技术等对材料性能要求越来越高。新材料的创新,以及在此基础上诱发的新技术是未来10年对社会发展、经济振兴、国力增强最有影响力的战略研究领域,纳米材料将是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材料之一。纳米材料是纳米科技中最为活跃、最接近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纳米技术是80年代末诞生并正在蓬勃发展的一种高新技术,主要是研究由尺寸在1~100nm之间的物质组成的体系。当粒子尺寸进入纳米量级时,其本身就具有一些常规粒子所没有的奇特的效应,如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因而展现出许多特有的性质,成为探索和制备高性能和多功能复合材料的重要途径。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纳米复合材料正在崭露头角。 纳米复合材料是指材料显微结构中至少有一相的一维尺度达到纳米级的材料。无机纳米粒子一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复合体系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体系,也是最有应用潜力的体系。无机纳米粒子一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复合体系是集无机、有机和纳米材料的特点于一身,因此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同时,可以通过两相的优化组合来剪裁其物理性能,合成出不同用途的复合材料。 纳米粒子粒径小,表面能大,且粒子表面的原子价健处于不饱和北京化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状态,表面原子有极大的物理与化学活性,因此纳米粒子非常易于团聚和吸附,而使得其拥有的性能难以充分发挥,从而失去应有的对高分子材料的改性作用。另外,纳米粒子往往是亲水疏油的,呈强极性,在有机介质中难以均匀分散。因此,纳米材料的应用功效主要取决于纳米粉体材料的表面分子设计(即与基体材料的相容性问题)及其在基体材料中的分散度,也就是如何将纳米粒子以纳米尺度分散于高分子基体中。 因此,要制备有纳米无机粒子改性的功能材料,首先需要对纳米无机粒子进行表面处理和改性,其应用开发的难度也在于此。本文采用原位聚合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碳酸钙因具有材料来源易得、价格较低、毒性低、污染小、白度较高、填充量大及混炼加工性能好等特点而成为塑料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无机填料之一。日本早在四、五十年代就率先将纳米级碳酸钙投入工业化生产。随着高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纳米级碳酸钙有着很大的应用价值。 本文采用超重力场法制备的纳米级碳酸钙新鲜浆液,经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试,碳酸钙粒子尺寸在20一60纳米之间。 本文研究了在纳米碳酸钙原生粒子存在下,进行的丙烯酸酷类的原位乳液聚合实验。通过实验,制备出以纳米碳酸钙为核、丙烯酸酷类为壳的核一壳型复合材料(纳米复合ACR)。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ESCA)、热失重分析(TGA)、动态扫描量热分析(DSC)、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证实在纳米碳酸钙原生粒子存在下,可以进行丙烯酸酷类的原位乳液聚合,乳液聚合顺利,纳米碳酸钙表面被丙烯酸酷类聚合物所包覆,使纳米碳酸钙粒子间的团聚不易发生,同时由于丙烯酸酷类聚合物与PVC、ABS、AS等极性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相容性,从而使纳米碳酸钙在聚合物基体中能达到纳米状态分散,从而发挥纳米效应。北京化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本文同时研究了纳米复合ACR对PVC、ABS、AS体系的改性效果,以及纳米粒子与CPE对RPVC的协同改性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自制的纳米复合ACR对这些体系进行改性,具有增强增韧效果,特别是纳米复合ACR与CPE对RPVC的复合改性体系中,其增强增韧效果更为显著。实验结果表明,纳米复合ACR与CPE产生了协同作用。通过扫描电镜显示,在此复合改性体系中,冲击断面结构出现了拉丝及网化结构,正是由于这种拉丝一网化的超大变形,吸收了大量的冲击能量,使得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得以大幅度提高,同样的研究结果在前人的工作中尚未见到报道。 本文在对一系列增韧、增强RPVC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首次运用第四统计力学一JRG群子统计理论对聚合物改性材料的破坏行为进行了分析。以群子模型为基础,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得到了力学性能与群子参数Rl、RZ、inRI、hiRI·R:之间的关系。群子理论能较好地拟合改性体系的粒度积分分布。群子标度InR,·R:与低温缺口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及InRI与弯曲强度均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通过以上实验结果验证了群子理论的合理性。
其他文献
对普通教育教师进行职前特殊教育能力的培养是英国普通教育教师职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在普通教育教师职前特殊教育能力培养体系中设立了独立的管理机构,制定了详细的
本论文以一维纳米线、纳米管、纳米孔阵列的电化学制备、表征及其性能为研究目的,通过电化学研究手段和现代物理测试技术对电化学法组装纳米孔阵列、导电聚合物纳米线(管)、
复合材料身管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固化温度、缠绕张力等因素的影响,在身管中产生一定量的残余应力。本文旨在对带金属内衬复合材料身管中的残余应力进行研究,为复合材料在火炮身管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金属材料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促进了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由于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密度小,比强度、比刚度高,耐磨性、导热性好,高温强度及高温
首先介绍了Pb(ZrxTi1-x)O3(PZT)和Bi4-xLaxTi3O12(BLT)的结构、性能,并对PZT的准结晶学相界(MPB)、以及钙钛矿相PZT和铋层钙钛矿结构BLT相的合成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和讨论;然后,
到目前为止,在纳米碳管相关的溶液或基体树脂中处理、控制及组装等功能性领域中,共价键合方式修饰纳米碳管已经成为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然而对纳米碳管进行聚合物修饰的方法中仍
企业研发人员在企业中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十分特殊的群体。对企业研发人员的激励,应了解研发人员的特殊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激励。
近年来,碳纳米管(CNTs)因其具有独特的结构特性、电学特性和机械特性而在纳米科学技术研究领域中备受瞩目。对于碳纳米管的应用研究而言,碳纳米管的有序组装和定向操控是碳纳
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不仅具有耐腐蚀性、无毒性,还具有可重复加工使用的特点,有利于环保,因而倍受人们的重视。热塑性聚酰亚胺(PI)具有突出的热稳定性、良好的抗冲击、抗辐
本论文主要探索在低温或室温的条件下合成氮化硼、磷化硼、氮化磷、过渡金属硼化物、金属氮化物和磷化物无机纳米材料的方法,并对所制备的纳米材料进行了鉴定和表征。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