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酵母红素对急性肝损伤的干预及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wl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酵母红素与番茄红素具有相似的结构,拥有很强的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及抑制肿瘤等功能。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证明,红酵母红素对多种疾病都有良好的预防和干预作用,但对急性肝损伤的干预效果和机制还未进行系统研究。药物、酒精、化学物质、病毒及自身免疫等因素均可导致急性肝损伤,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式不恰当,急性肝损伤很有可能转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发展为肝癌。本论文旨在研究红酵母红素对急性肝损伤的干预及作用机制,为开发功能食品奠定基础。本论文首先通过建立过氧化氢(H2O2)诱导大鼠肝细胞(BRL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和四种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采用转录组高通量测序(RNA-seq)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探究红酵母红素对急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和机制。然后利用纳米乳液对红酵母红素进行包埋,通过建立体外模拟消化模型和小鼠灌胃模型,研究其体内吸收过程和对急性肝损伤干预效果的影响及潜在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基于H2O2诱导BRL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发现,红酵母红素能抑制氧化损伤导致的细胞活性氧自由基(ROS)增加,提高细胞内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缓解氧化应激导致的细胞损伤,从而提高氧化损伤细胞的存活率。另一方面,红酵母红素干预提高了线粒体膜上SOD活性,恢复了氧化损伤导致的线粒体膜通透性变化,使线粒体膜电位(MMP)恢复正常,从而维持了线粒体的正常结构功能,抑制了线粒体破裂造成的细胞凋亡。2.基于四种常见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研究发现,红酵母红素干预显著缓解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肝脏肿大,降低模型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使肝损伤程度得到缓解。对抗氧化酶系活性测定发现,红酵母红素干预显著提升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肝脏中SOD和GSH-Px的水平、降低MDA的含量,从而缓解模型小鼠肝脏氧化应激。对炎症相关细胞因子测定发现,红酵母红素干预显著降低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肝脏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此外,HE染色观察模型小鼠肝脏病理组织发现,红酵母红素干预能够缓解不同诱因导致小鼠肝组织出血、炎症浸入及组织坏死等病理损伤。3.为探究红酵母红素干预H2O2诱导BRL细胞氧化损伤的机制,利用RNA-seq和Western Blot方法对红酵母红素干预细胞损伤后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进行分析并验证。结果显示,红酵母红素干预组与模型组之间DEGs共有2808个,其中1334个DEGs表达上调,1474个DEGs表达下调。通过对DEGs进行富集分析后发现,红酵母红素主要通过调控抗氧化及抑制凋亡等相关信号通路缓解H2O2对肝细胞的氧化损伤。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红酵母红素干预抑制了H2O2诱导的p53、Bax、Caspase-3蛋白过量表达,提高了Bcl-2、p-PI3K、p-Akt、p-MTOR以及Nrf2蛋白表达。说明红酵母红素通过调控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下游蛋白m TOR和Nrf2的表达,提高肝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抑制细胞凋亡,从而起到对H2O2致BRL细胞氧化损伤的干预作用。4.为探究红酵母红素干预几种急性肝损伤的机制,利用RNA-seq和Western Blot方法对红酵母红素干预急性肝损伤小鼠DEGs进行分析并验证。结果显示,不同模型中红酵母红素干预组与模型组之间的DEGs数量不同。药物性急性肝损伤中干预组与模型组之间的DEGs共有1743个,其中1075个DEGs表达上调,668个DEGs表达下调;化学性急性肝损伤中干预组与模型组之间的DEGs共有1519个,其中263个DEGs表达上调,1256个DEGs表达下调;酒精性急性肝损伤中干预组与模型组之间的DEGs共有806个,其中506个DEGs表达上调,300个DEGs表达下调;免疫性急性肝损伤中干预组与模型组之间的DEGs共有434个,其中72个DEGs表达上调,362个DEGs表达下调。其中药物性急性肝损伤和化学性急性肝损伤模型中组间DEGs数量较多,酒精性急性肝损伤和免疫性急性肝损伤模型组间DEGs数量较少。通过对DEGs进行富集分析后发现,红酵母红素干预不同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调控的信号通路有所不同,但都同样影响到细胞凋亡及氧化相关信号通路。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红酵母红素干预上调了p-PI3K、p-Akt、p-m TOR、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抑制了NF-κB蛋白表达水平。表明红酵母红素可以通过调节PI3K/Akt/m TOR和Nrf2/HO-1/NF-κB信号通路提高小鼠肝细胞抗氧化能力,抑制细胞凋亡,从而缓解急性肝损伤症状。5.以大豆分离蛋白(SPI)和多聚果糖(Polyfructosee)制备一种纳米乳液使红酵母红素纳米载体化,利用体外模拟消化实验及小鼠灌胃实验探究包埋对红酵母红素消化吸收及对急性肝损伤干预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利用纳米乳液包埋后,红酵母红素的体外生物可给率由油溶液中的18.62%提升至48.06%;小鼠模型中,小鼠小肠中红酵母红素含量提高2.55倍,肝脏中红酵母红素含量提高2.33倍,肝脏中视黄醇含量提高1.62倍,表明纳米乳液包埋能显著提高红酵母红素的生物利用率。基于四种急性肝损伤模型研究发现,相较于油溶液,纳米乳液包埋能显著提升红酵母红素对急性肝损伤的干预效果,包括缓解小鼠血清指标、提高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及抑制炎症因子水平。综上所述,红酵母红素对H2O2诱导BRL细胞氧化损伤和小鼠急性肝损伤都有显著的干预效果,但是干预效果明显受到红酵母红素生物利用率的制约。而纳米乳液包埋能显著提升红酵母红素的生物利用率,从而提高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干预效果。本论文不但为急性肝损伤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了新思路,也为红酵母红素的资源利用以及开发功能保健品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路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具体来说,在市政道路建设过程中除了基础问题,还会遇到路基较软的情况,如果不及时进行解决和处理将会影响到整体公路建设的质量。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转变思想,重视基底、道路承载力和路堤的稳定性要求,加强对路基软基处理的质量控制,这样才能确保市政道路施工建设的质量。文章对市政道路建设中路基软基的处理概念、问题及质量控制方式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以供参考。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感染约全球一半人口的革兰氏阴性致病菌,长期感染具有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甚至胃癌等肠道疾病风险。5.5%的癌症以及60%以上的胃癌被认为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幽门螺旋杆菌定义为I类致癌因子。随着幽门螺旋杆菌耐药性增加,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和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效果逐渐降低,以幽门螺旋杆菌特异性糖抗原作为靶标分子开发幽门螺旋杆菌糖
低聚原花青素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聚多酚类化合物,分为A型和B型两种构型:B型原花青素由单体间的碳碳单键连接而成,A型原花青素则通过碳碳单键和醚氧键双重连接,在自然界中较为少见。与B型不同,A型原花青素除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活性、抗炎活性和保护心血管等生理功效外,还具有独特的抑制大肠杆菌等细菌黏附上皮细胞的功能,能够防治尿道感染。食品来源中A型原花青素主要见于蔓越莓及其制品,而蔓越莓仅产于北美、北欧及我
阿拉伯木聚糖(AX)是谷物中含量最为丰富的非淀粉多糖,阿魏酰基是AX重要的功能基团,与其氧化凝胶性能密切相关。然而,常规提取方法(水提法、碱提法)限制了阿魏酰AX的制备和性能。近期研究表明,亚临界水在阿魏酰AX提取上具有较大的潜力,但其对阿魏酰AX的氧化凝胶性能的作用尚不明确,这限制了阿魏酰AX的制备及其凝胶性能的发挥。因此,明确亚临界水提取阿魏酰AX的机理,阐明亚临界水条件、AX结构和氧化交联性
豌豆蛋白作为一种新兴植物蛋白资源受到消费者的关注。相比于大豆蛋白,具有非转基因、低致敏性和高营养价值标签的豌豆蛋白更受投资者青睐,其市场需求增长迅速。但是,豌豆蛋白替代传统动物蛋白以及大豆蛋白应用于食品开发,特别是应用于植物蛋白饮料和植物乳时,其风味是最大的限制因素。本论文对豌豆分离蛋白(PPI)中挥发性成分、气味活性成分及其相应的异味贡献比例进行了系统表征;考察了豌豆源异味成分前体物质及脂肪氧合
柠檬酸属于多元羧酸类无甲醛免烫整理剂中的一种,其价格低廉、无毒、绿色可再生,被认为是性价比最高的免烫整理剂之一。然而,经柠檬酸免烫整理后的棉织物折皱回复性不佳、布面泛黄严重、强力损失大等缺点严重制约了柠檬酸的进一步广泛应用。本课题研究主要针对柠檬酸免烫整理折皱回复性能问题,提出丝光-液氨前处理以及柠檬酸/水性聚氨酯复配免烫整理来对其免烫性能进行提升,并从纤维内部孔隙结构变化角度分析了其中蕴含的免烫
中国传统酿造食醋,也被称为谷物醋,口感丰富,风味独特。作为一种酸性调味品,我国传统食醋中富含氨基酸和糖,非常有利于糠醛和5-羟甲基糠醛(HMF)等呋喃类化合物的形成。糠醛作为我国食醋特有的焦甜香的关键贡献物质,常被用作热加工处理的质量参数,过量的糠醛会产生异味和潜在不良影响。本论文旨在阐明糠醛在镇江香醋的生产过程中的形成机理,包括糠醛产生的主要阶段、形成前体和反应途径,同时研究了糠醛形成的影响因素
1930年代是上海家庭迅速拥抱现代文明的时期,对此时期家装设计历史的梳理有助于认识当时的社会物质文化与生活状态。本文聚焦于1930年代的上海家装设计,从纸媒入手,展开关于其如何走向现代的路径研究。首先,梳理相关历史文献,了解纸媒是如何传播和表述现代家装设计内容的;其次,以图像和文本分析的方式探讨当时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基本理念与模式;再次,基于不同层面的具体个案,归纳具有现代特征的家装设计之实践与推广
活性羰基化合物(RCS)是一类含有一个或多个羰基且具有高反应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典型代表如乙二醛、甲基乙二醛、丙烯醛和丙二醛。食品加工和储藏过程中的美拉德反应和脂质氧化可生成RCS,人体内RCS除直接来源于膳食外,还可通过脂质、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消化和代谢而产生。RCS在人体内的不正常积累会引起机体的羰基应激,导致组织蛋白和DNA变性,进而引发一系列疾病及慢性并发症。结合酚是通过酯键、醚键等方式
鸡蛋液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良好的凝胶特性,是优质的动物性蛋白来源,但是其应用范围较窄,多为鲜食和应用在鸡蛋布丁、鸡蛋干及蒸蛋糕等以鸡蛋为主的产品中,在以其它蛋白为主的凝胶体系中使用较少,这样就限制了鸡蛋营养价值和凝胶特性在其它凝胶类产品中的发挥。大豆分离蛋白(SPI)是优质的植物蛋白,价格低廉,市场上使用它的产品较多,但是其蛋氨酸含量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与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配比,拉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