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宜居城市理论的骑行友好型居住区设计策略研究——以青岛市部分居住区为例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411574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居住环境逐步改善,但公共交通拥堵、城市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逐渐显现,居住区环境的公共服务配套设计缺失首当其冲。2015年底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把“宜居城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明确指出要把“建设和谐宜居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作为全民适宜并且符合绿色低碳理念的自行车骑行,再次进入全社会视角,并且已从单纯通勤需要转变为一种宜居的生活方式。居住区骑行环境在规划设计层面的策略缺失与设计方法的不足,很大程度限制了城市居民的骑行活动。  (1)梳理宜居城市理论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理论发展过程。宜居城市理念注重城市居民在城市生活中的生存与发展,致力于让城市居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概述宜居城市理念的居住区规划与设计旨在逐步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和更加休闲活动空间。  (2)综合解析宜居理念的居民骑行活动方式。骑行活动符合城市居民健康生活的宜居理念,居住区环境和街道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居民主要的骑行活动场地。分析比较国内外在创建“骑行友好型”城市中对居住区环境建设侧重,梳理国外骑行友好型城市的建设经验,梳理骑行友好型居住区概念。  (3)以青岛市代表性居住区为例,解析骑行友好居住区环境要素,梳理骑行友好型居住区设计策略。在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通过骑行友好型居住区内涵的解析,提出骑行友好型居住区的规划策略及其指导下的设计方法,分析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骑行友好设计策略与环境改造方法。  本研究在宜居城市的理念与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居住区骑行友好设计为切入点,重点研究骑行友好型居住区设计方法,通过青岛市居住区骑行友好设计实践,梳理提出居住区层面针对性的相关设计策略与方法研究。为相关领域研究与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其他文献
儿童天生就爱好玩耍,他们在进行玩耍的同时,对自身智力、体力的发展都有所提升。儿童在户外进行活动时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城市中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通常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人口向城镇集聚,城市资源环境利用规模和强度不断扩大,土地资源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空间资源危机日益加剧,以及城市生活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必然
为了缓解以机动车交通为主体的发展方式引发的众多城市问题,自行车交通系统和绿道网络的倡导与构建俨然已为国内外城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系统整合的角度
学位
中共中央连续多年出台关于村庄规划建设的文件,旨在为村庄规划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然而现实中,村庄规划由于存在缺少产业发展研究,盲目套用城市规划方法,重图纸表现、轻实际
随着全球范围内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崛起、节能减排及健康促进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自行车由于其自身的绿色、低碳节能、零排放特征,加之骑行活动本身对居民的身心健康起
由于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消失殆尽和小微型产业建筑的兴起,本文通过提炼传统民居建筑文化的现代价值,挖掘其与农村小微型产业建筑的契合点,探究切实可行的传承策略。笔者在河
在高速城市化模式面临转型发展的当下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提出,是党和国家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步骤,也是城市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作为公共政策的城市规划如与之相结
城市中学是教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城市中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中,教学建筑作为城市中学的重要类型,又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已经得到了社
大学是一个制度化的文化传播和社会交流的机构,知识创新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当代大学最重要的两项社会职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核心。大学校园是其存在和发展的载体,完善、舒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