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分析及基intI1在生物被膜中转录水平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u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是临床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了解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现状,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整合子是一种可以移动的基因元件,通过位点特异的基因重组在临床细菌耐药性传播中起重要作用。了解Ⅰ类整合子在肺炎克雷伯菌中的分布状况,分析它在多重耐药中的作用;细菌生物被膜是细菌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的材料表面后,由细菌及其所分泌的胞外多聚物(主要是胞外多糖)共同组成的呈膜状的细菌群体。研究表明,生物被膜菌的性质与浮游菌有所不同,它可以增加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肺炎克雷伯菌形成生物膜是其重要的毒力因子,检测肺炎克雷伯菌Ⅰ类整合酶基因在生物被膜状态和浮游状态表达水平的差异,探讨整合子的作用机制。   方法:收集肺炎克雷伯菌共123株,药敏实验了解其耐药情况,设计合成Ⅰ类整合酶、Ⅰ类整合子可变区的上下游引物,煮沸法提取细菌总DNA作为模板,整合子可变区PCR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序,所得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将Ⅰ类整合酶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分别进行普通液相培养和生物被膜培养,提取各菌株两种状态下的总RNA。通过RT-PCR半定量方法,以细菌的16sRNA为内参照,分别测定整合酶基因在生物被膜状态和浮游状态下的各自表达量。   结果:1.收集的肺炎克雷伯菌株中,经过药敏实验发现其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药物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哌拉西林(100%)、头孢曲松(76%)、左氧氟沙星(60%)、妥布霉素(60%)、复方新诺明(63%),所有菌株均对美罗培南敏感。   2.Ⅰ类整合酶基因在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中较为常见,123株细菌中检出Ⅰ类整合酶阳性菌47株,检出率为38.2%。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对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阴性菌株有统计学差异(x2检验,P<0.05)。47株整合酶阳性菌株,进行Ⅰ类整合子可变区扩增,其中23株有阳性扩增产物,阳性扩增产物片段大小含680bp,1600bp,2400bp三类。主要为aadA2和dfrA12基因,aadA2基因编码链霉素3’-腺苷酰基转移酶,介导对链霉素和壮观霉素抗药性;dfrA12基因编码蛋白介导甲氧苄氨嘧啶的抗药性。dfrA12-orfF-aadA2是最常见的基因盒排列方式。   3.试验检测到肺炎克雷伯浮游菌和生物被膜菌均有intⅠ1的表达。菌株在两种状态下intⅠ1mRNA的表达量不同,生物膜细菌intⅠ1基因的表达水平较高。在普通液态培养组Ⅰ类整合酶基因表达量为0.08±0.05,而在生物被膜状态组Ⅰ类整合酶基因表达量则为0.28±0.004。生物膜状态整合酶基因表达量约为浮游状态的3倍。   结论:药敏实验证实KP临床菌株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药物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Ⅰ类整合子在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株中广泛存在(整合酶检出率38.2%),耐药情况较为严峻(16种抗生素中有9种耐药率超50%)。整合子中的耐药基因盒与其抗药性密切相关。Ⅰ类整合酶基因在生物被膜状态下mRNA转录水平上调,提示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有利于整合子及相关耐药基因的表达,整合子在生物膜细菌中可进行更加活跃的基因盒捕获和积累,整合子和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是导致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spe,POP)是指盆腔器官和与其相邻的阴道壁突入阴道或自阴道脱出,是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与功能障碍造成的主要后果。POP和压
探讨了在温和条件下在碱的水溶液中氧气液相氧化 4-硝基甲苯 - 2 -磺酸制取 4,4’-二硝基二苯乙烯 - 2 ,2 ’-二磺酸的反应机理 ,发现 4-硝基甲苯 - 2 -磺酸在碱作用下发生离
期刊
介绍了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数学教育跨学科卓越奖的建立背景、缘由和重大意义.有别于数学教育界和数学界的其它奖项,该奖项强调了认识和重视数学教育的跨学科性和跨学科协作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从事多年的学生德育教育活动经历,列举了中等职业学校班级主题活动内容的设计和班级主题活动形式的选择两方面的几种尝试,对中等职业学校班级主题活动进行了积极的探究。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班级主题活动    班级主题活动是指以解决学生问题及提升学生发展需要为目标,有主题、有计划、有专题的班级活动。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策划、实施、反思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自我教育、自主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