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居第1位的恶性肿瘤,同时在肿瘤死因顺位中也居第1位。小细胞肺癌占全部肺癌组织病理类型的15~20%。虽然对放化疗敏感,但小细胞肺癌具有恶性程度高、易复发,预后差的特点。化疗是治疗小细胞肺癌的基石。对于局限期的小细胞肺癌可能有联合手术切除的机会,而广泛期患者的标准方案是采用化疗为主,联合局部放疗的综合治疗。但近20年来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效果一直未见提高,主要是因为发病机制不清及靶向治疗未能取得突破。所以从癌基因异常表达分析入手,探索合适的治疗靶点,开发更加合理的药物意义重大。Fli-1属于Ets基因家族核转录因子的一员。有关Fli-1在恶性肿瘤中表达水平的研究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作为原癌基因,Fli-1的异常表达在红白血病的诱导发生中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其异常表达也在其它实体恶性肿瘤中被观察到,例如尤文肉瘤(Ewing’ssarcoma),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等。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Fli-1在多种肿瘤发生发展、肿瘤新生血管生成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提示Fli-1可能是针对肿瘤的一个良好的诊断指标和潜在的治疗靶点,但该基因在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与分期及预后等临床特点的相关性尚不清楚。目的:研究Fli-1蛋白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Fli-1在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差异,以及小细胞肺癌中Fli-1的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探讨Fli-1对协助诊断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意义。研究对象与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和北京301医院通过手术取材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理资料,同时收集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肺组织的标本蜡块和切片。所有组织标本均经手术取得,术后由病理诊断为小细胞肺癌。共有25例小细胞肺癌纳入研究。同时收集29例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蜡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组织标本进行Fli-1抗体标记,记录Fli-1在肺癌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中的表达阳性率和表达强度,以及在小细胞肺癌不同分期中的表达情况,对测定结果采用秩和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差异的分析。结果:25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位年龄58岁(44~78岁)。男性15例,女性10例(男女比为1.5:1);局限期14例(54.2%),广泛期11例(45.8%)。Fli-1阳性的细胞定位在细胞核,Fli-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3.8%和0%,在小细胞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Fli-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和0%,Fli-1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和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0.001)。Fli-1在小细胞肺癌局限期和广泛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8.5%和100%,Fli-1的表达阳性率和表达强度在小细胞肺癌不同分期中的也有差异,在广泛期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局限期(p=0.006);同时在TNM分期中也有明显差异,IV期的Fli-1表达强度高于I-III期(p=0.044)。Fli-1的表达水平在不同T分期中没有差异(p=0.231),但在N分期中Fli-1的表达有差异(p=0.03)。在小细胞肺癌中,不同性别之间的Fli-1表达水平无差异,同样不同年龄分层之间Fli-1的表达水平无差异。结论:本研究发现Fli-1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非小细胞肺癌组织,Fli-1可成为诊断小细胞肺癌的一种分子学标志物;同时Fli-1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和表达强度高于局限期,在IV期中表达强度高于I-III期,它可成为判断小细胞肺癌分期的相关指标。Fli-1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N分期高的小细胞肺癌其Fli-1的表达水平增强,可推测Fli-1在小细胞肺癌侵袭转移中起一定作用。本研究结果推测Fli-1基因在恶性肿瘤进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可能成为小细胞肺癌的潜在治疗靶点,本研究可为小细胞肺癌的分子发病机制及新型靶向药物研发提供临床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