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革命文艺思想研究

来源 :湖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622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五四时期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直至两次国内革命,由“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鲁迅在文化领域一直起着先驱作用。其间,他遭遇了革命的苦闷,产生了自我怀疑。在各种文艺思潮和革命文艺论争的冲击下,他翻译、学习外国革命文艺理论,通过“扬弃”,最终形成了其独特的革命文艺思想。从1918年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各文学团体就无产阶级文学展开论争时,鲁迅就在不断的学习中探索、形成、完善其革命文艺思想。在这个过程中,鲁迅利用新的革命文艺理论不断更新、丰富其创作,充分体现了其革命文艺思想。本文将对鲁迅革命文艺思想形成的国内外缘由、具体内涵以及在其创作中的体现进行阐述。第一章讨论了鲁迅革命文艺思想产生的国内缘由。要研究鲁迅的革命文艺思想,首先要了解其产生的土壤。鲁迅革命文艺思想的形成既受到“文学革命”的影响,又受到“革命文学”的影响,而其中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是鲁迅革命文艺思想形成的直接原因。同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翼文学运动的影响下,尤其是左翼文坛与各文化团体之间的论争,促使鲁迅进一步完善其革命文艺思想。第二章论述了鲁迅革命文艺思想产生的国际缘由。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备受压迫的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理论武器,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由此展开。文艺领域的革命也随之而来,日本、中国纷纷加入世界无产阶级文艺运动。在无产阶级文艺运动中,各文化团体利用苏俄无产阶级文艺理论对鲁迅进行攻击,于是鲁迅开始学习、译介苏俄普列汉诺夫、卢那察尔斯基、托洛茨基等的革命文艺理论进行反攻。另外,许多攻击者是从日本留学归国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的攻击也带有日本无产阶级文艺的痕迹。因此,鲁迅也对日本革命文艺理论进行了译介、学习和“扬弃”。第三章分析了鲁迅革命文艺思想的具体内涵。在国内外革命文艺理论的洗礼下,在各种文艺论争的冲击下,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的影响下,鲁迅逐渐形成、完善其革命文艺思想。首先,提出独特的文艺本质论,主张文艺是对社会生活的能动反映,文艺来源于生活等理论。其次,是创作论,鲁迅主张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进行“美化”,还对题材选取以及典型人物创作等提出了新颖的主张。最后,他对文艺批评也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第四章剖析了鲁迅革命文艺思想在其创作中的体现。学习文艺理论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文艺创作实践。鲁迅在研究革命文艺理论的同时,也积极地利用这些理论进行创作。这些创作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其革命文艺思想:一是革命文艺观下的叙事选择,着重选取反映现实的大众化题材。二是人物形象刻画技巧,主要刻画不同的阶级人物,重点表现不同人物的典型性及个性。三是小说的叙事策略,主要体现在文艺影响社会的艺术构思、虚实结合的技巧以及大众化语言的应用等。本章着重论述鲁迅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革命性、阶级性、功利性、大众化等革命文艺思想。总而言之,鲁迅的革命文艺思想融汇了国内外各派的文艺理论,经过了千锤百炼,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其革命文艺思想主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全新的文艺本质观、创作观、批评观。理论指导实践,鲁迅在形成和不断完善其革命文艺思想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进行小说创作,他的很多小说都体现了其革命文艺思想。鲁迅的革命文艺思想形成不易,他积极学习、寻求真理和不断追求进步的革命精神值得学习。鲁迅的革命文艺思想除了指导其创作实践外,亦丰富了中国文艺理论,指导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在当下仍然值得借鉴与学习。
其他文献
谣言就如同病毒一般,不知何时会出现,也不确定何时会消亡。随着媒介的发展谣言也在不停的变换自身的寄生形态。新冠疫情期间,社交媒体不仅能及时传播最新疫情信息,也能成为谣言传播的主要平台。本文试图回答在新冠疫情时期网络谣言内容特点有哪些?传谣者的动机是什么?有哪些因素会对谣言传播产生影响?进而基于当下疫情发展趋势,对谣言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预判传播因子的预判,并给出对应性的建议。全文共分为五章。绪论阐述
《晋绥日报》发起的反“客里空”运动是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也是一个不断被不同话语“阐释”的历史事件,反“客里空”运动毫无疑问与新闻真实联系紧密。作为最早在行业内部开展自我反思和维护新闻真实的《晋绥日报》,其建构新闻真实话语的建构方式、建构意义等至今依然值得媒体借鉴。本文以费尔克拉夫所提出的话语分析理论的三个向度为理论依据,采用文献研究、内容分析、个案研究等不同方法,对《晋绥日报》新闻
红色旅游作为我国特有的旅游形式,因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播、经济发展等功能而受到国家的重视和大力支持。首先,作为政治工程,红色旅游涵盖着党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有利于增进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其次,作为文化工程,红色旅游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无数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和革命精神,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国古代道德思想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再次,作为惠民工
健康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社会公众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也日益提升,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健康问题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基于民族农村地区M镇的健康传播情况展开调查研究,深入农村地区对健康传播状况进行实地调查。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通过随机发放问卷,向300名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280份有效问卷,对20名村民进行了一对一的深入访谈,全面了解M镇的健康传播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都柳江流域上游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散居的特点,这里世代居住着苗族、水族、瑶族、布依族等众多少数民族。防染工艺作为中华传统手工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就有不少诗篇描写当时人们染布的情景,赞颂染织品的精美。水族、苗族(白领苗)以及瑶族(白裤瑶)在承续中华传统防染工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都柳江流域上游的自然资源,结合本民族的生活智慧创造了具有各自民族特征的防染工艺。习近平同志在2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较高要求,并且在精神层面上有更高期盼。在此背景下,农民幸福感的探究与提升也成为了促进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而我国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幸福感的提升对我国民族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是促进民族地区共享乡村振兴下经济社会发展繁荣成果的关键。本文以湖北省恩施市太阳河
土家族《摆手歌》作为土家族史诗,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它是土家族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包含了土家族起源与发展的轨迹,涵盖着土家族人民最原始的思维方式和朴素的世界观。《摆手歌》中,许多故事和情节体现了土家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认识,还有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的高度觉醒。从文学人类学角度入手,利用神话学理论,探究《摆手歌》的神话思维的对象、内容、符号载体等方面,弄清其神话思维性质和特征,对于拓宽《摆手
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当代,建设民族文化品牌是发展地方文化产业的重要选择。论文聚焦于巴东神农溪纤夫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活动,传统的纤夫文化在现代手段的运作下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原本断裂的传统纤夫文化因此得以获得新生。论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田野调查法尽可能还原纤夫文化的历史传统,详细描述传统纤夫的技艺传承、纤夫的凝聚力、纤夫的性格特征、纤夫的民俗信仰和纤夫的劳动工具等方面。讨论纤夫号子在当代非遗语境下与神农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