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生活到现代表演:神农溪纤夫文化品牌建设研究

来源 :湖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ewmyse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当代,建设民族文化品牌是发展地方文化产业的重要选择。论文聚焦于巴东神农溪纤夫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活动,传统的纤夫文化在现代手段的运作下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原本断裂的传统纤夫文化因此得以获得新生。论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田野调查法尽可能还原纤夫文化的历史传统,详细描述传统纤夫的技艺传承、纤夫的凝聚力、纤夫的性格特征、纤夫的民俗信仰和纤夫的劳动工具等方面。讨论纤夫号子在当代非遗语境下与神农溪纤夫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活动的互动关系,以及它们之间良性的互动对纤夫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和纤夫号子的非遗保护的积极功能。论文聚焦神农溪纤夫文化旅游品牌建设,分析巴东地方政府在文化品牌建设取得的成果,神农溪纤夫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活动主要是凝练神农溪纤夫文化的精神、举办巴东·纤夫文化节、利用新媒体对神农溪纤夫文化品牌的推介、对神农溪纤夫文化进行文化阐释化的知识传承、嵌入土家族文化因子这五个方面。论文运用文化再生产理论对神农溪纤夫文化的文化再生产的动因与机制进行分析。论文指出,在权力、市场、大众传播媒介以及文化本身内在作用的交错影响下,作为“地方性知识”的神农溪纤夫文化被建构为“品牌”。在这一过程中,“纤夫文化”作为地方传统符号,其内核被重新挖掘以迎合市场效应,同时也使得纤夫文化重新焕发生机。而在这一过程中,“纤夫文化”也在不断经历“解构”与“建构”过程。结语部分通过对神农溪纤夫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活动进行思考,简要分析当下文化品牌建设中所存在的不足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期对其它地方的民族文化品牌发展战略提供一些思路和路径。
其他文献
“满堂音”是鹤峰县五里乡极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它是在漫长的流传中逐步从皮影戏中脱离出来的一项民间说唱,2007年被列为湖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满堂音剧团这个民间艺术团体展现了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乡音乡韵,对“满堂音”戏曲的传承和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该剧团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也面临一些困境。本文运用文献法、深度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等方法,通过对鹤峰五里乡满堂音剧团的深入调查,分析探讨民间剧团在当
高等教育教学形态的发展有其内外逻辑,“双线融合教学”新形态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当下,高等教育存在学校教学管理惯性沿袭、师生教学适应消极被动、课程资源供给结构失衡、信息技术条件支撑羸弱等问题,制约着高等教育“双线融合教学”新形态的形成。高等教育“双线融合教学”的理想图景在于教学时空弹性灵活,教学主体良性互动,教学内容整体融通。推进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培养师生双线教学适应能力,整合优化课程资源体系
谣言就如同病毒一般,不知何时会出现,也不确定何时会消亡。随着媒介的发展谣言也在不停的变换自身的寄生形态。新冠疫情期间,社交媒体不仅能及时传播最新疫情信息,也能成为谣言传播的主要平台。本文试图回答在新冠疫情时期网络谣言内容特点有哪些?传谣者的动机是什么?有哪些因素会对谣言传播产生影响?进而基于当下疫情发展趋势,对谣言内容进行梳理,进一步预判传播因子的预判,并给出对应性的建议。全文共分为五章。绪论阐述
《晋绥日报》发起的反“客里空”运动是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也是一个不断被不同话语“阐释”的历史事件,反“客里空”运动毫无疑问与新闻真实联系紧密。作为最早在行业内部开展自我反思和维护新闻真实的《晋绥日报》,其建构新闻真实话语的建构方式、建构意义等至今依然值得媒体借鉴。本文以费尔克拉夫所提出的话语分析理论的三个向度为理论依据,采用文献研究、内容分析、个案研究等不同方法,对《晋绥日报》新闻
红色旅游作为我国特有的旅游形式,因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播、经济发展等功能而受到国家的重视和大力支持。首先,作为政治工程,红色旅游涵盖着党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有利于增进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其次,作为文化工程,红色旅游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无数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和革命精神,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国古代道德思想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重要实际意义。再次,作为惠民工
健康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社会公众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也日益提升,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健康问题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基于民族农村地区M镇的健康传播情况展开调查研究,深入农村地区对健康传播状况进行实地调查。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通过随机发放问卷,向300名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280份有效问卷,对20名村民进行了一对一的深入访谈,全面了解M镇的健康传播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都柳江流域上游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散居的特点,这里世代居住着苗族、水族、瑶族、布依族等众多少数民族。防染工艺作为中华传统手工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就有不少诗篇描写当时人们染布的情景,赞颂染织品的精美。水族、苗族(白领苗)以及瑶族(白裤瑶)在承续中华传统防染工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都柳江流域上游的自然资源,结合本民族的生活智慧创造了具有各自民族特征的防染工艺。习近平同志在2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较高要求,并且在精神层面上有更高期盼。在此背景下,农民幸福感的探究与提升也成为了促进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而我国又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幸福感的提升对我国民族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是促进民族地区共享乡村振兴下经济社会发展繁荣成果的关键。本文以湖北省恩施市太阳河
土家族《摆手歌》作为土家族史诗,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它是土家族历史和文化的载体,包含了土家族起源与发展的轨迹,涵盖着土家族人民最原始的思维方式和朴素的世界观。《摆手歌》中,许多故事和情节体现了土家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认识,还有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的高度觉醒。从文学人类学角度入手,利用神话学理论,探究《摆手歌》的神话思维的对象、内容、符号载体等方面,弄清其神话思维性质和特征,对于拓宽《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