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合并糖尿病患者及CAP不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住院临床资料,探讨CAP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同时为罹患CAP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年龄≥45岁CAP住院患者120例,其中合并糖尿病的患者60例,非糖尿病患者60例,记录患者的住院期间有关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降钙素原、空腹血糖、血清白蛋白、血肌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指脉氧(%)、痰培养结果、抗菌药物使用方案、住院天数等,上述信息应用Excel整理,并应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选择年龄、糖尿病史、吸烟史、血清白蛋白、体重指数、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血肌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作为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得出肺炎进展至重症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临床症状及一般情况:CAP合并糖尿病组在年龄、性别构成、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方面与非糖尿病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发热方面CAP合并糖尿病组(22例/36.67%)较非糖尿病组(48例/80.00%)发生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实验室及器械检查:CAP合并糖尿病组空腹血糖(11.89±3.23)mmol/L,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5.33±2.24)mmol/L;糖尿病组入院血中性粒细胞比率为(79.62±2.33)%,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82.32±2.41)%;降钙素原水平糖尿病组为(0.54±0.12)ng/ml,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0.32±0.11)ng/ml;血肌酐水平糖尿病组为(115.05±20.33)umol/L,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87.24±18.94)umol/L;糖尿病组平均指尖氧饱和度为(85.2±7.78)%,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89.3±7.16)%,上述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炎症累及肺叶、白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等方面两组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痰培养结果糖尿病组阳性为46例(76.7%),非糖尿病组为44例(73.3%),其中以肺炎链球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杆菌检出率较高,糖尿病组检测出多重耐药菌3例,非糖尿病组2例,两组无统计学差异。3.病情转归及预后:入院后糖尿病组予糖尿病饮食加药物控制血糖。维持所有患者氧饱和度>90%。所有患者均接受静脉抗感染治疗,并根据痰培养结果调整抗感染药物方案。糖尿病组发展为重症肺炎的患者为9例(15%),非糖尿病组发展为重症肺炎的患者为2例(3.3%),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住院期间均无死亡病例;合并糖尿病的CAP组抗生素使用级别及联合使用情况均多于无糖尿病合并组。CAP合并糖尿病组的平均住院时间(15.5±3.7)天,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平均住院天数(11.4±3.2)天,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CAP合并糖尿病组的平均治疗费用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4.CAP进展至重症肺炎危险因素分析:CAP进展至重症肺炎组中高龄比例、糖尿病史比例、吸烟史比例、降钙素原、血肌酐均高于CAP组,血清白蛋白低于CAP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糖尿病史、吸烟史是CAP进展为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AP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对不显著,但其病情较重,更易发展成重症肺炎,同时住院时间更长,因而治疗费用更多。在CAP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上,严格控制血糖是基础,同时需重视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加强抗感染是关键。CAP进展至重症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糖尿病史、吸烟史,临床上需重视相关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