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比湖地区荒漠—湿地生态系统CO2通量特征研究

来源 :新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ewye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明荒漠-湿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O2交换过程,本文对艾比湖地区荒漠-湿地生态系统一年内不同时期碳通量变化规律及其环境响应机制进行了研究。于2012年1月~12月运用涡度相关系统对艾比湖流域荒漠-湿地生态系统进行频率为10Hz的连续通量观测,分别在日、月、季节尺度上探讨CO2通量变化规律,同时对碳交换进行阈值分析和量值估算,结合主要环境因素进一步分析了CO2通量的响应机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CO2通量的日变化特征。除冬季外,CO2通量的日变化曲线基本呈“U”型。最大CO2净吸收峰值多出现在12:00~5:00,最大CO2净释放峰值出现在日落前后1小时。冬季由于天气寒冷,CO2通量的日变化特征不明显,仅在正午左右吸收碳,在其他时段释放碳。观测期内荒漠-湿地生态系统NEE日变化的阈值为-0.700mg/m2s-1~0.699mg/m2s-1,全年平均碳通量为-0.00972mg/m2s-1,从全年水平看研究区荒漠-湿地生态系统表现为碳吸收。2、CO2通量的季节变化特征。研究区内荒漠-湿地生态系统CO2净交换量(NEE)的变化幅度表现为:春季阈值为-0.354~0.040mg/m2s-1,NEE的绝对值呈缓慢上升趋势;夏季阈值为-0.568~0.137mg/m2s-1,NEE的绝对值先升高后降低;秋季阈值为-0.306~0.283mg/m2s-1,NEE的绝对值逐渐降低;冬季阈值为-0.306~0.383mg/m2s-1,NEE变化幅度不大。NEE日平均值最大值均出现在夏季,分别为6月的(-0.568mg/m2s-1)、8月(0.272mg/m2s-1)。荒漠-湿地生态系统在春季NEE平均值为0.020mg/m2s-1,表现为碳源;夏季NEE平均值为-0.076mg/m2s-1,表现为碳汇;秋季NEE的平均值为0.028mg/m2s-1,表现为碳源;冬季NEE平均值为0.028mg/m2s-1,表现为碳源。3、CO2通量对空气温度的响应。对空气温度与碳通量的全年日平均变化数据的分析表明:空气温度与NEE之间决定系数R2=0.5497(P<0.01),说明在全年水平来看,空气温度对NEE影响较大,且随着季节改变,空气温度与NEE之间的响应机制也随之变化。春季当Ta<7.00℃时,随着Ta的升高,NEE也随之上升,而在Ta>7.00℃以后,随着温度的升高,NEE逐渐降低;在夏季随着气温Ta的升高,NEE始终保持下降趋势;秋季在Ta>3.00℃时,随着Ta的升高,NEE随之降低,生态系统总体表现为碳汇;而在Ta<3.00℃时,随着Ta的降低,NEE随之升高,生态系统逐渐由碳汇向碳源转变;冬季Ta较低,NEE基本在0值附近。4、CO2通量对土壤温度的响应。对土壤温度与碳通量的全年日平均变化数据的分析表明:在年际变化中,5cm处土壤温度(T5)与NEE的决定系数R2=0.5956(P<0.01),10cm处土壤温度(T10)与NEE的决定系数R2=0.5715(P<0.01),说明浅层土壤温度对NEE影响也较大。浅层土壤温度与NEE的相关系数r在白天和夜晚相差较大,从季节尺度上来看,除春季外土壤温度与NEE之间的相关性均为白天大于夜晚。而冬季由于试验区积雪较厚,土壤温度与NEE无显著相关。5、CO2通量对风速的响应。研究区风速与NEE关系密切,在微风天气下,当风速较小,变化较平缓时,NEE变幅平缓;当风速较大或风速变化较剧烈,NEE变幅较大。除冬季外,大风天正午的NEE随风速的升高而减小;夜晚的NEE随风速的升高而增加;冬季正午期间,NEE随风速的升高而增加。
其他文献
身高在众多的人类遗传性状中是一种经典的、高度遗传的、多基因相互作用的表型性状,也是反应人类生长发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理指标,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复杂而连续变异
在国家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企业员工离职行为出现新的状态,即离职创业行为。从企业角度上分析可以发现,离职后创业的员工都是企业的核心技术、管理人才,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核心技术、管理人才的流失对于企业而言是一笔巨大的损失。同时,对于原企业,这类员工在离职后所创立的企业类型往往与原企业类似,也会产生企业竞争。因此,明确员工产生离职创业倾向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并以此采取有针对性的
植物修复技术是用绿色植物来降低土壤中的重金属残留,并最后使之变为可回收利用且对环境无害的一种环境友好,有成本效益的修复技术。国内外研究发现,通过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在
本文所研究的问题涉及两类生物动力学模型,一类是具有Holling Ⅲ型的捕食-食饵模型和一类具有Holling Ⅱ型带有交叉扩散捕食-食饵模型.主要运用非线性分析理论和非线性偏微分
捕食与食饵之间的动力学关系是众多生物数学工作者研究的热门问题,由于生物现象的不同表现形式,用来研究其相互作用的模型也是丰富多样的,反应扩散方程则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从新疆不同地区煤矿采集煤样及煤水样进行菌种分离、纯化,并从中筛选出低阶煤降解菌,开展利用微生物转化技术对新疆低阶煤进行液化的研究。采用察氏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
本文主要运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和非线性分析的知识,研究了两类捕食-食饵模型共存解的存在性和稳定性.首先运用分歧理论和不动点指标理论,研究了如下具有Holling-Ⅲ型功能反应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汽车行业市场环境竞争的白热化和市场准入门槛逐步提高,汽车制造商越来越趋向于通过建立联盟、合营或项目合作联合开发整车项目,期望通过利用互补性的
本文基于农药分子设计策略,设计合成了 3个类型39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30个,所有化合物均采用1H NMR、13C NMR和HRMS等表征手段进行了结构确证。第一部分设计合成脱氢姜酮衍生物共30个,并研究了其构效关系。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50 μg mL-1浓度下所有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均高于天然产物脱氢姜酮,并且得到了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的化合物13、16、18、19和27,这些化合物的抑菌活
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约20%的农耕地受到盐渍化影响。筛选盐生植物耐盐相关基因并研究其功能,理解植物耐盐的生理分子机制成为农业研究领域的迫切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