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江西诗僧诗作研究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uli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僧诗既是佛禅文化的一部分,亦是广阔而精细的宋代诗歌的组成部分。北宋诗僧众多,除了最著名的参寥、惠洪被研究者们格外关注以外,其余诗僧及其诗作多不被人们所知晓,因此本文选择北宋江西僧诗作为研究对象,尝试展现江西诗僧的整体风貌。本文通过文本分析法,精读北宋江西僧诗,联系文学史和社会历史,了解社会文化和时代背景,以期在对作品足够理解的基础上展开论述。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第一章是对北宋江西诗僧辈出之原因的综合考察。原因主要有:整体上来说,北宋时期文学繁荣期统治者实行良性的佛教政策,文人士大夫群体体验参禅以及僧人群体对禅宗的改造。从地域上讲,江西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与寺院的大量兴起,江西地区禅宗发达僧侣众多,再加上两宋时期江西地区文人辈出,僧俗往来密切。通过整理搜集到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到北宋江西诗僧的概况,诗歌文本的存留状况。第二章探讨北宋江西僧诗的内容,北宋诗僧在题材内容上的选择的特点,在唐代诗僧通俗诗和清境诗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通俗诗方面,发现诗僧在诗歌中更多地提到日常生活,世俗化倾向更加明显。第三章分析北宋江西诗僧的文学贡献,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诗僧群体的创作对江西区域文学的丰富;二是禅偈诗的发展,分析文字禅与看话禅对诗僧诗歌创作的影响;三是禅宗的宗旨对诗歌创作理论的影响,如黄庭坚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理论的出现。第四章研究北宋江西诗僧对江西一域文学的影响,他们这个群体的出现与江西诗派的出现息息相关,北宋江西诗僧的创作风格以及创作理念如何推动江西诗派的发展变化。本文既在总体上归纳北宋江西僧诗的共性,同时也在具体分析诗歌时注意到个别诗僧所创作的诗歌的不同个性,共性和个性结合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典型文本。
其他文献
随着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中国确立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体现教师专业素养的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水
从古至今,联合结构一直是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一种结构,但是学术界缺乏对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联合结构的系统研究。明清时期叙事体文本中的语言有文白兼容的特点。此外,近代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传感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s)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由于资源的限制和无人值守的部署方式,无线网络面临着比有线网络更严重的安全挑战。传统的安全技术(如加密和身份验证)虽然可以保护WSNs免遭窃听或篡改,但是由于传感器资源的限制,部署这些技术将会消耗大量能量,影响传感器的性能。因此,有必要利用新的攻击检测和防御
报刊作为近代时期重要的传播路径,对于体育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促进体育在学校和社会全面推广的关键工具。学校校刊一方面作为学校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和载体,另一
教育公平是新时代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少数民族理科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领域中的薄弱环节,近年来愈发受到重视。为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加强少数民族的理科教育势在必行,培养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高速提升的城市化水平提升了公民环保意识和权利意识。某些公共设施在向全社会提供便利的同时会让附近区域承担相应的成本,从而引发居民反对,滋生邻避运动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是欧洲音乐文化史上重要的古典作曲家,其《第三小提琴钢琴奏鸣曲》等室内乐作品亦对于西方音乐而言具有着重大意义和巨大贡
在全球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不断革新,越来越多的智能移动终端设备涌入网络,使得无线网络容量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因此,研究者们在该领域不断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以满足人们对网络服务质量的要求。而传统的无线通信技术存在着缺陷—不管怎样调整编码策略,都难以突破香农容量的限制。因此,如何提高网络容量成为难题。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ulti-Input and Multi-Output,MIMO)的出现为研究
“名器”在《左传》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并在维护春秋秩序的稳定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故而本文通过对《左传·成公二年》所载的仲尼评论进行详细的分析,分别探究“名器”的
为了获取观测场景的多方面特征信息,提高信息探测系统的信息探测能力及信息探测的可靠性,基于不同成像类型的(异源)图像传感器被广泛地集成应用于一个探测系统中。基于异源传感器获取的场景图像,具有显著的信息互补与信息冗余特性。如何有效地提取互补信息,利用冗余信息,在一幅融合图像中尽可能地呈现出异源传感器图像所有的互补信息,获得针对该场景更加准确和全面描述,利于后续的图像处理,是图像融合技术领域的研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