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术后复发因素探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目前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主要治疗方式是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即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但术后复发率高,部分患者甚至需要二次手术,重复手术会增加患者卵巢功能减退、盆腔器官粘连、损伤和不孕的风险。本论文通过研究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的复发情况,对比术后复发和未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灶组织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标志物、雌激素受体以及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差异,探究卵巢型内异症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研究对象与方法:1、采取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与临床组织标本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及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卵巢型内异症患者病历资料。符合纳入条件,同时保留完整石蜡切片及组织的患者共508例。依据术后随访的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n=77)及未复发组(n=431)。2、收集两组患者的手术前后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对比分析,探究影响卵巢型内异症术后复发的因素。3、通过q RT-PCR实验观察两组病灶组织中EMT关键转录因子的m RNA表达情况;通过免疫组化检测EMT相关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Keratin、Vimentin)、上游转录因子(sanil、slug、twist、ZEB1、ZEB2)、雌激素受体(ERα、ERβ)及孕激素受体PR蛋白表达情况。研究结果:1.在本研究的508例患者中,术后复发77例,累计复发率约为15.2%。其中术后1-2年内的复发率显著高于其他年份。2.两组患者的血型、体质指数(BMI)、经期、HE4、CA199、最大囊肿直径、是否多发囊肿、右侧囊肿比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单变量分析显示复发组患者的初潮年龄、月经周期、孕产次、年龄>35岁比例、术后妊娠比例低于未复发患者,痛经年限、CA125、AMH、左侧囊肿比例、双侧囊肿比例、合并子宫腺肌病比例高于未复发患者。此外,相比于其他年龄段,年龄≤25岁的患者术后复发率最高(P35岁、术后用药(Gn RH-a)、术后妊娠。2.年龄≤25岁的卵巢型内异症患者术后复发风险最高,应慎重选择手术时机。3.CA125高的患者术后易复发,术前CA125大于92.1U/ml时,提示保守性术后复发的风险提高,需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预防术后复发。4.卵巢型内异症术后病理组织上皮间质转化程度与疾病复发风险呈正相关。5.高表达的ERα、低表达的ERβ和PR,有望成为指示内异症患者保守性术后复发的生物学标志物。
其他文献
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癌症种类中都位居前列。由于大多数病人在发现时已处于进展期阶段且不再适用于手术治疗、放疗等其它治疗手段,因此常常选择化疗来改善患者的生存状态。然而肝癌的病理特征和分子改变较为复杂,使得传统的化疗方案对于肝癌敏感度较低,且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单一的治疗模式难以达到有效抑制肿瘤的目的,需要进行不同位点药物联合治疗策略,改变用药方式,增加效率并降低系统毒性,以实现更好抑制肿瘤
目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在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 GVHD)中的潜在作用备受关注。本研究目的是为了验证EGF能够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a GVHD的功效,并初步探索其生物学机制。方法:对受鼠进行全身放射处理后,输注供鼠骨髓和淋巴细胞以构建a GVHD小鼠模型。从BALB/c小鼠的
【背景】随着癌症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但是化疗引起的心脏毒性严重影响肿瘤幸存者的生活质量。蒽环类药物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线化疗药物,其所致心脏毒性已引起临床广泛关注。在出现心衰症状前,大部分隐匿性心脏毒性无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因简便、经济等特点是目前临床监测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最常用的技术。左室射血分数(LVEF)是临床最常用的监测化疗患者心功能指标,但其敏感性较差,故其
目的研究PROX1(Prospero homeobox 1,同源异型盒转录因子1)在原发性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探讨胃癌中PROX1表达及与VEGF-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表达、MLD(Micro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T-cadherin(T-钙粘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预后的关系,并分析甲基化抑制剂5-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Cd R)对T-cadherin表达和结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临床收集40例新鲜的结肠癌和癌旁组织样本,分别提取总RNA和总蛋白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
目的:观察大蒜素(Allicin)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结肠炎小鼠的结肠病理学、结肠组织炎症因子和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C57BL6小鼠(体重约24-26g)按照体重以4:1随机分成:实验组(S组,n=32)和空白对照组(A组,Cont组,n=8)。A组小鼠自由饮用蒸馏水;S组小鼠饮用2%DSS溶液诱导结肠炎模型,自第5天起,改为饮用0.75%DSS溶液,
目的: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筛查出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的危险因素,并建立一个临床预测模型用于预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突变的概率,为指导临床上部分病情较为危重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抢救性的靶向药物治疗提供一定的证据。方法:共纳入109例就诊我院明确病理诊断且具有EGFR突变检测结果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收集上述患者EGFR突变状态、流行病学、病理类型、临床表现、CT影像
目的:研究胰肠吻合口旁引流管预防性持续冲洗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后临床相关术后胰瘘(clinically relevant pancreatic fistula,CR-POPF)发生率的影响,观察该术后引流管管理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于本中心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共107例,并将其随机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筛选肿瘤侵犯喉返神经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术前预测模型,为个体化的术前喉镜及CT检查、术中神经监测(IONM)等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774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筛选喉返神经侵犯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采用SPSS 25.0版(IBM Corp,Armonk,NY)统计学
目的: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是一种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与癌症相关的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和随之而来的肿瘤转移是导致ESCC死亡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明确参与ESCC进展的更敏感和特异性的生物分子标记物,并揭示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以及提高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改善不良预后。方法:1.通过mRNA高通量测序检测4对食管鳞癌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筛选出的差异基因进行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