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非均匀场作用下原子分子的高次谐波发射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emon2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激光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一直是人们研究的前沿和重点。在人们的不断探索和研究中,发现了一系列新奇的强场现象。在这些强场现象中,原子分子的高次谐波发射受到了人们广泛且持续的关注。高次谐波发射谱存在一个平台结构,随着频率增加该平台的发射效率几乎不变,该现象是一种高阶的非线性效应。高次谐波具有的平台结构特点使其成为产生超短阿秒光脉冲和极紫外相干辐射光源的绝佳途径。利用阿秒光脉冲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可以在阿秒的时间尺度和埃的空间尺度实现对物质结构和动力学过程的探测和操控。阿秒光脉冲的实现打开了原子分子内部电子超快动力学研究的大门,具有重大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目前由于高次谐波强度较低,使得由此产生的阿秒光脉冲也较弱,限制了其在泵浦探测实验中探测电子超快运动过程的应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人们正在努力提出新的改进方案提高高次谐波发射的转换效率,缩短产生的超短光脉冲的脉宽。人们在实验上发现使用强激光与金属纳米材料作用可以产生局域化的表面等离激元。该方法可以有效地使局域空间中的电场强度得到增强,从而形成空间非均匀场。通过实验和理论的研究,人们发现利用这种空间非均匀场分布特性会对电离电子的运动轨迹进行非常强烈的调制,进而影响高次谐波的发射。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产生高次谐波所需要的初始入射激光脉冲的强度,还可以大幅度的展宽高次谐波的频谱平台,并提高高次谐波的发射效率。而且,空间非均匀场方案可以进一步提高人们对高次谐波发射机制的认知,从而激发人们发展新的方案来调控高次谐波发射强度和实现超短孤立阿秒脉冲。本论文从理论上对等离激元产生的空间非均匀场下氢原子和氢分子离子的高次谐波产生进行了研究。由于谐波的发射是由电离电子返回母体离子产生,对电离电子运动的准确刻画尤为重要,而电离电子的运动是由空间非均匀电场决定,因此在理论计算中首先需要给出和实验结果相一致的电场分布。根据实验的测量和时域有限差分法数值计算的结果,我们提出一个新的指数衰减模型势函数,并将该势函数和人们普遍使用的线性模型势函数相比较,发现在靠近金属纳米结构位置二者相差较大,在远离金属纳米结构位置处二者的势函数很接近。通过对两种势函数作用下的原子的高次谐波进行系统的研究,发现当靶原子的位置远离金属纳米结构和入射激光电场较弱的条件下,两种模型势函数给出的计算结果一致。而对于靶原子的位置靠近纳米结构和较强入射激光强度时,由于空间电场的差别导致电子运动行为的不同,二者的谐波发射强度差别较大。利用这一新的模型势,同时考虑到金属纳米材料的损伤阈值对入射激光光强的限制,将通常使用的与纳米材料相互作用的激光波长从近红外替换为中红外,从而延长了单个光学周期内激光与纳米材料的作用时间,降低了对金属纳米材料的损伤阈值,这样使得入射激光的强度可以从1011W/cm2提高到1012W/cm2。我们进一步研究了中红外激光脉冲辐照纳米材料产生的空间非均匀电场与原子相互作用及谐波发射过程,发现在空间非均匀电场作用下电离电子的运动轨迹明显发生了改变,使得从不同时刻电离的电子可以在相同的时间返回到母离子,进而极大地减小了高次谐波发射的固有啁啾,有利于产生阿秒光脉冲。通过对靶原子位置的优化,得到无啁啾的宽频带连续谐波光谱,并利用这一谐波发射得到接近傅立叶变换极限的宽度为127阿秒的孤立阿秒脉冲。该方案为实验上减小谐波发射啁啾获得更短的孤立阿秒脉冲提供一条新的有效途径。此外,我们分别利用空间均匀和非均匀的中红外脉冲电场辐照固定核间距的氢分子离子,数值模拟了两种情况下高次谐波发射过程。对于空间均匀电场条件下,发现在谐波发射谱中存在一个高效率的谐波发射平台,其转化效率远高于通常的电离复合产生的谐波效率。该谐波发射平台的截止能量等于入射激光电场峰值振幅和分子中两个原子核间距的乘积。利用分区的小波变换分析发现这部分谐波产生的机制是:一个原子势阱的束缚态波包隧穿两阱间的势垒,与相邻的原子复合发射出高能光子。由于该高效谐波发射的截止位置由激光电场的峰值强度决定,我们将该谐波发射用于表征空间非均匀电场的强度。通过改变分子离子靶在空间非均匀场的不同位置模拟其谐波发射过程,发现随着靶离子的位置远离纳米结构,高强度谐波发射谱的截止位置逐渐减小。通过定量的比较,可以利用高效谐波发射谱的截止位置准确确定出空间非均匀场在各个空间位置的电场增强幅值。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在流函数具有弱间断点的条件下单个守恒律初边值问题整体弱熵解的结构和波的行为.分别在流函数除两个弱间断点外为凸,初始值为具有有限个间断点的分段光滑函数和边界值为常数以及流函数除两个弱间断点外为非凸,初始值为具有有限个间断点的分段常数函数和边界值为常数的条件下,构造单个守恒律初边值问题的整体弱熵解,描述初等波与边界的相互作用情况,澄清整体弱熵解在边界附近的性态.与具有光滑流函数的单个守恒律的初
众所周知n维空间中的代数簇可以表示成n个超曲面的交,很自然的就会问n是不是表示此代数簇的最小同。完全交就是指描述代数簇的最少方程数。也就是说:n维空间中的一条曲线如果是集合论完全交的,那么这条曲线可表示成n-1个曲面的交。所有单项式曲线是不是集合论完全交的?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本文的主要结果是:定理A.设Char(K)=0.PKn中单项式曲线C是二项式集合论完全交的充分必要条件为C是理想论完全交的
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属于绿藻门(Chlorophyta),绿藻纲(Chlorophyceae),绿球藻目(Chlorococcales),卵囊藻科(Oocystaceae),小球藻属。雨生血球藻(Haematococcuspluvialis)属于绿藻门(Chlorophyta),绿藻纲(Chlorophyceae),团藻目(Volvocales),红球藻科(Haema
鱼类去除、沉水植被重建等生态修复措施对湖泊水质改善有显著的作用。惠州西湖于2007年6月8日至6月28日对其子湖之一南湖进行了鱼类的全面清除,于2007年6月末至8月末对大型水生植被进行重建。本文主要研究了生态修复前后浮游植物群落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捕鱼前后,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变化显著。鱼类去除开始后,蓝藻门、硅藻门、绿藻门等显著升高,虽然结束后有所降低,但仍明显高于捕鱼前。说明在热带浅水
PageRank算法是Google搜索引擎开发的用于评价网页重要性的一种网页级别排序算法。它用有向图描述网页及其超链接,把用户浏览行为看成为一个Markov随机冲浪模型,并定义极限状态下各网页被访问的概率分布为PageRank值,此PageRank值给出了网页重要性的排序。本文首先介绍了经典的PageRank算法,然后对另一种基于转移概率矩阵的PageRank算法进行了介绍、分析和改进。最后基于对
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 Hasen)为世界广布种,常见于温带和热带浅海水域,是一种典型的鱼毒性赤潮藻。作为主要的次生代谢物之一,溶血毒素被认为是造成鱼类大范围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采用薄层层析对米氏凯伦藻溶血毒素的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了温度、pH值、二价阳离子、脂类等对米氏凯伦藻溶血毒素溶血活性的影响,分析米氏凯伦藻溶血毒素的溶血特性;考查了东海原甲藻(Prorocent
图的控制集理论是图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在编码理论、计算机科学、通信网络、监视系统和社会网络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图的控制集理论的研究内容越来越丰富。Dunbar最早引入图的符号控制数的概念。1998年Haynes等出版了两部专著,较为系统地综述了控制集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图的符号控制数、图的减控制数等,这些研究都是针对图的顶点的研究。徐保根等研究图的边控制问题,获得了重要成果。图的边控制
与单模外场相耦合的二能级系统一直是物理学基础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其广泛出现在量子光学和凝聚态物理等不同领域。近年来,随着量子信息的发展,该系统被更加广泛和深入地研究,特别是通过实验来实现该模型的方案不断被丰富。在这个发展中,我们注意到,外场与二能级系统的耦合强度越来越大。在量子光学的范围内,耦合强度非常弱,做了旋转波近似(rotating wave approximation)的J-C模型(
自旋—玻色子模型(spin-boson model)是研究量子耗散的理想模型,其由一个两能级系统与频率连续分布的声子库组成,而两能级系统与不同频率的声子模之间分别存在相互作用。由于变分法等解析近似方法和数值重整化群之间对自旋—玻色子模型在sub-Ohmic耗散时的性质有不同的解读,我们于是使用别一种数值方法,即密度矩阵重整化群,对自旋—玻色子模型进行研究,目的在于验证自旋—玻色子模型在sub-Oh
本文在一维半空间中研究具有一般边界条件的单个粘性守恒律的解渐近收敛到稀疏波的收敛率及广义BBM-Byrgers方程解的渐近性态.对一维半空间中具有一般边界条件的单个粘性守恒律,用L~2能量方法和L~1估计导出了在流函数为凸的条件下,其解渐近收敛到稀疏波的一个L~2模收敛率,从而澄清了一般边界条件对收敛率的影响.对一维半空间中具有一般边界条件的广义BBM-Burgers方程,用L~2加权能量方法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