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氏凯伦藻相关论文
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是我国近海有害赤潮的主要原因种,这两种甲藻经常一起形成双相......
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 Hansen)引发的赤潮危害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研究了米氏凯伦藻在不同氮......
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 Hasen)为世界广布种,常见于温带和热带浅海水域,是一种典型的鱼毒性赤潮藻。作为主要的次生代谢物之......
浮游动物的摄食在赤潮的发生和消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赤潮生物的抗摄食机制对于了解和掌握赤潮的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
米氏凯伦藻为世界广布种,能分泌溶血毒素和细胞毒素,危害鱼类和海洋无脊椎动物,已成为我国主要赤潮优势藻种。为明确米氏凯伦藻溶......
从赤潮藻米氏凯伦藻藻液环境中分离得到一株对其宿主具有抑制作用的细菌.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对该细菌进行种属鉴定,菌株隶属......
有害藻华是一种海洋生态异常现象,是全球近海水域污染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近年来,世界范围沿海区域富营养化导致有害藻华频繁爆发......
大型海藻的规模化养殖能够缓解水体富营养化,为海洋生物提供庇护场所增加生物多样性,并通过化感作用抑制赤潮藻的生长从而降低赤潮......
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是一种常见的有毒有害甲藻,近年来频繁在我国沿海形成赤潮,严重影响生态系统,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和全球化的推进,水环境退化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制约因素。伴随水体富营养化,世界范围淡水和沿海区......
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是我国近海常见的一种有害甲藻,常形成大规模的有害藻华(HABs),不仅影响到到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也严......
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赤潮藻米氏凯伦藻藻际细菌群落组成,探究了原位营养刺激下藻际细菌对米氏凯伦藻生长的抑制作用.......
本文以近年来在我国频繁爆发的赤潮藻——米氏凯伦藻为研究对象,UV-B辐射作为胁迫因子,研究米氏凯伦藻在有无共栖异养细菌两种条件下......
化感作用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是生物在环境胁迫或种间竞争条件下产生的一种适应机制。浮游植物的化感作用具有较为复杂的生态学效......
近年来,有害赤潮在我国沿海和世界各地频繁发生,严重的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海洋水产系统稳定,甚至对海洋渔业和人类健康产生了巨......
赤潮藻类的鉴定是治理赤潮的关键步骤。目前,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微藻的方法日渐成熟,许多学者通过对核糖体rDNA序列分析成功进行......
进入21世纪以来,米氏凯伦藻已成为我国近海,特别是福建省近海域赤潮爆发的主要优势藻种,米氏凯伦藻溶血性毒素(hemolytictoxin)和细胞......
本文以米氏凯伦藻、小球藻两种海洋微藻为材料,优化了米氏凯伦藻多糖的制备工艺,经乙醇分级沉淀获得微藻多糖,并对微藻多糖进行抑......
运用实验生态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多环芳烃(PAHs)—蒽胁迫对米氏凯伦藻生长的影响及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的影响.结果......
研究了浒苔(Ulva prolifera)对赤潮微藻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的克生效应。结果表明,浒苔鲜组织对米氏凯伦藻的生长具有强......
近年来米氏凯伦藻赤潮引发的赤潮频率逐渐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其来源及扩散方式尚不明确。本研究在分析国内外文献......
为快速精确监测九龙江口小型有毒赤潮藻的分布,本工作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2009年春(5月)、夏(8月)、秋(11月)3个季节九......
从有毒赤潮藻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藻液中筛选分离获得一株对米氏凯伦藻具有高效抑制作用的抑藻菌,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
对赤潮多发藻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核糖体18SrDNA及其转录间隔(ITS)区序列PCR扩增并测序,获得18SrDNA和ITS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
采用实验室一次性培养,研究了尿素对我国东海赤潮优势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生长的影响......
以米氏凯伦藻和青岛大扁藻为实验材料,在实验室共培养条件下,采用生态毒理学方法研究了4个梯度uV—B辐射剂量(0.00,0.75,2.25,3.75J/m2)对米氏......
[目的]研究维生素B1、B12在米氏凯伦藻有毒赤潮爆发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设置7个不同浓度的维生素B1与B12的K培养基培养米氏凯......
为研究多环芳烃蒽(anthracene)和UV—B辐射对米氏凯伦藻(Kreniamikimotoi Hansen)的单独效应和联合毒性效应,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以米......
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共同影响下,我国近海的赤潮问题呈现出致灾危害加剧、致灾藻种增多的变化趋势。例如2012年,福建近海暴发有毒......
运用实验生态学和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研究了锰浓度(10-12-10-4mol/L)对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叶绿素荧光特性及生长的影......
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与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为有害赤潮生物,两者经常形成复合型赤潮。该文设置东海原甲藻......
设置不同浓度的重金属Cd^2+(0、0.2、0.4、0.6、0.8和1 mg·L^-1)和Pb^2+(0、0.1、0.2、0. 4、0.8和1.6 mg·L^-1)胁迫处......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方法,以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为生物材料,设置不同浓度梯度的重金属Zn^2+(0、1、5、10、15和20 mg·......
米氏凯伦藻引发的赤潮危害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研究其营养生理生态,对掌握该藻形成赤潮的规律有着重要......
从发现南极臭氧空洞以来,光生物学的研究领域便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即研究阳光紫外辐射(Ultraviolet radiation,UVR)对藻类的......
2005年5月底至6月中旬在东海赤潮高发区通过现场培养实验探讨了光照对赤潮藻优势种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期间,SZM站的优势种......
采用f/2培养基,NaNO3和NaH2PO4分别为氮源和磷源,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氮磷源(NaNO3:30、60、150、750、1275、3000mg/L,NaH2PO4:4.4、8.8、2......
米氏凯伦藻与环状异帽藻为日本海域流入我国的两种外来入侵赤潮藻。利用核糖体ITS区分别设计出针对该两种藻的特异性PCR引物。通过......
比较研究了红螺菌和副球菌对赤潮藻米氏凯伦藻的抑制效果、作用方式及抑藻物质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3%和5%浓度两株茵液对微藻抑制......
为了阐明营养盐水平下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的生长特性,研究了不同营养盐总体......
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 Hasen)是一种典型的鱼毒性赤潮藻,近年来在我国频繁爆发,给水产养殖业带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实验室......
通过对米氏凯伦藻实验室培养条件中初始pH值、接种量、培养温度、光照等因素进行研究,探讨米氏凯伦藻的适宜培养条件,并对培养的米......
相较于船舶走航监测,海洋水质浮标在线监测的优势在于能够获取目标海域长期、连续监测数据,能更好地反映环境状况的动态变化。为了......
米氏凯伦藻属于甲藻纲,凯伦藻属,是典型的有毒有害赤潮藻种,其分泌的鱼毒素和溶血藻毒素会严重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相较于物理法......
采用实验生态学和生物化学的方法,研究了UV-B辐射对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 Hansen)生长及其叶绿素a(Chl-a)、类胡萝卜素(CAR)、可......
1营养物质对米氏凯伦藻和前沟藻生长的影响对两种赤潮藻作了不同氮浓度(NaNO3:30、60、150、750、1275、3000 mg/L)、磷浓度(NaH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