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中各项表现的相关性及尿酸水平变化与冠心病发生的关系。大量研究表明代谢综合征中各组分为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主要的后果为冠心病、脑血管意外和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发生,此结论已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而冠心病又是当今社会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具有“头号杀手”之称。有效地预防MS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众所周知,中心型肥胖、糖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及高血压是MS的传统危险组分。近年来,随着人们对MS的深入研究,国内外学者发现既往认为痛风的生化特征—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m)也与MS及其危险组分密切相关。高尿酸血症也有可能是代谢综合征的组成成分之一。但是,国内对于探讨不同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水平对MS的预警作用鲜有报道,并且SUA水平诊断MS的敏感性、特异性尚不明确,需进一步探求。基于此,本论文通过收集不同血尿酸水平的住院病人资料,通过与代谢综合征的各项表现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索在不同血尿酸水平人群中发生代谢综合征情况。同时近年来有些研究结果认为,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 SUA)水平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亦有研究结果认为,SUA与肥胖、高血压、糖脂代谢紊乱均有关,而不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故本文同时研究血尿酸与冠心病关系,为临床及时筛选CHD高危人群及CHD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对象与方法:1.随机抽取2010.8-2011.12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科的住院病人180人(男性100人,女性80人)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有冠心病、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肌苷>l.2mg/dl)以及血液病、恶性肿瘤、药物导致的肾损伤者。同时有器官移植(包括骨髓移植)病史、长期口服免疫抑制剂、HIV感染、各种原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者,均需排除。年龄在19岁-89岁,平均年龄为53岁。同时随机抽取此期间明确为冠心病的患者(通过冠脉造影确诊)100人,作为阳性对照。2.记录收集指标,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家族史,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等。同时按常规方法测量血压、身高、体重,并检验血尿酸、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记录心电图、心脏彩超图。3.诊断标准:3.1MS的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4月国际糖尿病联盟(IDF)达成全球共识,我国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常用MS诊断标准[5]:基本条件,即中心性肥胖(以不同种族腰围标准判断,我国男性腰围90cm或BMI≥30kg/m2,女性腰围80cm或BMI≥30kg/m2)。合并以下4项指标中任意2项:(1)TG水平升高,或已接受相应治疗;(2)HDL-C水平降低,或已接受相应治疗;(3)血压升高,或已接受相应治疗或此前已诊断高血压;(4)空腹血糖(FPG)升高,或此前已诊断为2型糖尿病(T2DM)。3.2冠心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至少1支冠状动脉狭窄≥50%(QCA法)者诊断为冠心病。3.3高尿酸血症:临床上将正常男性空腹血清尿酸(SUA)>420mmol/L、女性>357mmol/L称为高尿酸血症。4.研究方法:(1)病例的分组原则:先将收集的病例分为非冠心病组和冠心病组。再在非冠心病组中,按性别、BMI等进行二次分组,比较SUA与MS患病率,及SUA与MS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在冠心病组中,按不稳定型心绞痛(UA)、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AMI)、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AMI)、陈旧性心肌梗死(OMI)进行分组,与非冠心病组进行比较SUA值,明确各组之间尿酸值是否有差异,明确SUA与冠心病是否有独立相关性。(2)不同血尿酸水平的划分标准:男性尿酸的五分位分组血尿酸值<260μmol/L、血尿酸值在260-300μmol/L、血尿酸值为300-357μmol/L、血尿酸值357-420μmol/L和血尿酸值≥420μmol/L。女性血尿酸的四分位分组-血尿酸值<260μmol/L、血尿酸值在260-300μmol/L、血尿酸值为300-357μmol/L、血尿酸值≥357μmol/L。(3)BMI值的四分位原则:BMI<25,BMI在25-26之间,BMI在27-29之间,BMI≥30。结果:1. SUA与MS患病率之间的关系:患者患高尿酸血症后,MS患病率明显升高,在本次研究人群中尿酸水平正常组,MS患病率为3.6%,随着尿酸值的增高,MS患病率逐渐升高。高尿酸血症组,MS患病率为17.5%。2.在女性组中,SUA水平与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BMI、血肌酐(CRE)之间的关系:(1)CHO在不同水平的尿酸组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2)TG在不同水平的尿酸组之间显示出明显的差别,四组比较统计学差异为P<0.05。(3)HDL-C在不同水平的尿酸组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4)LDL-C1.SUA与MS患病率之间的关系:患者患高尿酸血症后,MS患病率明显升高,在本次研究人群中尿酸水平正常组,MS患病率为3.6%,随着尿酸值的增高,在不同水平的尿酸组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P>0.05)。(5)血肌酐与不同尿酸水平组的比较,P=0.783,无统计学差异。(6)按尿酸进行四分位分组,比较BMI,P=0.167,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尿酸<260与尿酸>357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3.在男性组中,SUA与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BMI、血肌酐(CRE)之间的关系:其中TG、BMI和CRE与不同水平的尿酸组相比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CHO、HDL-C、LDL-C与不同水平的尿酸组相比变化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4.血尿酸与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在尿酸五分位组中,随着尿酸值增高,患高血压的病人数呈增高趋势。糖尿病与尿酸值变化无明确关联性。尿酸值<260组中,患病率较其他各组明显低。5.BMI与SUA及CRE关系:随着BMI增高,血尿酸值呈升高趋势,呈正相关,(P<0.01)。CRE与不同BMI组比较,变化有差异,P<0.05,即BMI升高CRE也明显升高。6.血尿酸与不同程度冠心病之间的关系:在UA(不稳定型心绞痛)、NSTAMI、STAMI、OM及非冠心病组之间进行比较,各组之间尿酸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1.高尿酸血症与MS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2.血尿酸浓度的变化与甘油三酯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3.血尿酸浓度的变化与高血压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4.血尿酸浓度的变化与糖尿病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5.血尿酸浓度的变化与BMI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6.血尿酸对男性群体的CRE有影响,且血尿酸浓度的变化与CRE呈正相关的关系,对女性群体无明显影响。7.女性血尿酸浓度的变化与年龄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男性血尿酸与年龄之间无关系。8.血尿酸浓度的变化与冠心病之间无明显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