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泥-粉煤灰地聚合物的强度形成机制及最优配比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101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拜耳法赤泥是一种有毒的工业废渣,其强碱性已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以赤泥的综合利用为导向,选用山东信发制铝厂的赤泥工业废渣(RM)为原料、辅以富含活性物质的粉煤灰(FC、FA1、FA2),在碱激发剂的作用下制备地聚合物。探究了地聚合物制备的最佳原料配比、液固比、养护条件以及适宜的碱激发剂类型及选用浓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地聚合物的强度形成机制。论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原料配比、液固比对地聚合物的强度影响:地聚合物中RM:FC=8:2时赤泥颗粒过多阻碍了地聚合物反应的进行,强度发展缓慢导致终值强度不高,但地聚合物具有较好韧性;地聚合物中RM:FC=2:8时粉煤灰中的活性物质在碱性环境中快速反应,地聚合物强度发展较快但脆性较大;地聚合物中RM:FC=5:5时强度、应变率介于另外两种配比之间,但能在保证强度的基础上有效提高赤泥利用率,选为原料最佳配比。地聚合物液固较低会导致净浆和易性差,适当提高液固比有利于地聚合物强度发展。但当以FA1、FA2为原料时,较大液固比会使净浆流动性过大。为了保证地聚合物能够脱模养护,选择液固比为0.5。养护温度及湿度对地聚合物的强度影响:常温养护的RM-FA1-Na OH和RM-FA2-Na OH类型地聚合物大部分不能实现脱模,RM-FC-Na OH类型地聚合物由于碱性物质过多阻碍强度发展,故强度随着Na OH溶液浓度的提高而降低。养护温度提高至60℃,试样固化24h可实现脱模,且强度发展迅速。干燥养护的试验组开裂严重,RM-FC-Na OH类型地聚合物表现为收缩开裂,裂纹细长但不贯穿;RM-FA1-Na OH和RM-FA2-Na OH类型地聚合物表现为膨胀开裂,裂纹短宽。保湿养护的对照组养护结束后未出现开裂现象。地聚合物养护要保证在一定湿度下进行。不同碱激发剂对地聚合物的强度影响:以单一Na OH溶液作为碱激发剂的地聚合物中,RM-FC-Na OH类型地聚合物的强度随着Na OH溶液浓度的提高而提高,而RM-FA1-Na OH和RM-FA2-Na OH类型地聚合物的强度随着Na OH溶液浓度提高先增大后减小,在Na OH溶液浓度为7.5mol/L时达到最大值,浓度进一步提高会引起严重的泛碱现象;以混合溶液作为碱激发剂的地聚合物,RM-FC-WG、RM-FA1-WG、RM-FA2-WG三类地聚合物的强度都是随着混合溶液浓度的提高而提高,且强度RM-FC-WG>RM-FA1-WG>RM-FA2-WG;另外,RM-FA-WG类型地聚合物的整体上强度是要高于RM-FA-Na OH类型地聚合物。地聚合物的强度形成机制:地聚合物结构骨架形成分为两步:(1)粉煤灰颗粒在碱性溶液中溶解生成地聚合物前驱物;(2)地聚合物前驱物在碱性溶液中结合游离金属阳离子发生聚合反应得到聚硅铝酸盐凝胶。对于富含Ca O的RM-FC类型地聚合物除了上述反应外,还有Ca O在碱性溶液中溶解生成Ca(OH)2并与Si O2结合生成水化硅酸钙凝胶C-S-H的过程。另外,赤泥在地聚合物中的是以惰性填充料的形式存在,参与地聚合物反应的程度很低。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已成为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作为地铁列车行车的基础,轨道的平顺性严重影响着列车的运行安全和乘客舒适性。研究地铁轨道不平顺状态预测及维修决策优化技术,对准确掌握轨道不平顺状态及其变化规律,优化编制维修计划,实现轨道线路设备安全与维修成本的双重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实现地铁轨道不平顺的“状态修”、“预防修”,对轨道不平顺的状态预测和维修决策优化两个方面的问题
学位
随着“十四五”规划开始全面推进,在交通强国方面,我国将进行交通运输结构的优化调整,进一步推动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的“公转铁”“公转水”,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发展高铁快运等新型铁路快捷货运产品。铁路货物运输一直以来在我国的货物运输方面占据着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中长距离货物运输方面和大宗货物运输方面。在此背景下,提升铁路货物运输效率和优化铁路货物运输组织模式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空车产生,提
铁尾矿是铁矿石经过选矿后排放的固体废弃物,其主要危害有占用土地、引发地质灾害、污染土壤等,目前除了部分粗颗粒铁尾矿应用于建筑材料及回收元素等,含有大量黏土矿物的泥状细颗粒铁尾矿仍无法利用。本文以泥状细颗粒高硅铁尾矿和石墨粉为原料,采用碳热还原反应烧结工艺,制备了导热性能优良的铁尾矿多孔陶瓷,系统研究了烧结温度、保温时间、石墨含量对其成分、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将其作为相变储能材料的载体,能够有效提高相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道路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由于城市道路网络是一个连通的整体,即使是小范围的拥堵也可能会通过道路传播而大范围蔓延。研究城市道路网络上的交通拥堵传播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城市道路网络的结构与功能,制定拥堵治理策略,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应对道路网络突发事件、保障城市交通系统正常运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使用微观、宏观交通流模型及复杂网络动力学
学位
交通运输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一直是科研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复杂网络恰好为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建模工具。诸多学者虽然已经运用复杂网络分别对公交、铁路和海运等交通系统的网络结构与功能特性进行过研究,但多数只是研究某一种交通运输方式自身的特性。本文则利用复杂网络探讨多种交通运输网络结构的共性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基于上述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利用L空间复杂网络建模方法,描画城市公交系统、高速铁路客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