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储能装置的交流牵引供电系统负荷过程仿真及优化设计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t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日益剧增的运输需求,铁路系统对能源的消耗不断增加。研究电气化铁路节能运行的方法对降低牵引供电系统运营成本、促进铁路系统低碳化发展、提升铁路在交通运输行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优化列车驾驶策略可以降低列车牵引能耗,储能装置的接入可以实现再生制动能量利用和牵引负荷削峰填谷,这两种措施都可降低既有线路牵引供电系统的能耗。此外,线路新建或改造时,采用组合式同相牵引供电技术将进一步提高列车间的再生制动能量利用率。如何进行含储能装置的交流牵引供电系统的负荷过程仿真,以及优化列车驾驶策略和储能装置配置参数,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文针对该问题进行了以下研究:(1)分析了由超级电容和电池组成的混合储能装置的拓扑结构以及工作状态,对于既有供电系统,给出了混合储能轨旁接入方案,制定了混合储能的控制策略;对于组合式同相供电系统,研究了混合储能潮流控制器直流环节接入方案,考虑了电网侧三相电压不平衡度的约束,提出了潮流控制器和混合储能的能量控制策略。(2)通过列车速度-距离曲线描述驾驶策略,建立了基于空间状态转换的列车牵引计算模型,分析了电力机车、牵引网以及牵引变电所的数学模型,基于混合储能的接入方案及控制策略,建立了含储能装置的交流牵引供电系统负荷过程仿真模型,为交流牵引供电系统综合优化提供了依据。(3)分析了两部制电价下牵引供电系统的电费成本以及混合储能装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以这两项成本组成的系统综合成本最低为目标,以离散的列车速度-距离曲线和混合储能的功率、容量及位置为优化变量,考虑了列车运行时间和牵引网电压的约束,建立了含储能装置的交流牵引供电系统综合优化模型,采用了一种遗传-粒子群混合算法优化进行求解。(4)以典型线路为例,对其分别进行了既有供电方式和同相供电方式下牵引供电系统的综合优化分析。由四种方案组成的算例分析表明,与初始方案(方案1)对比,既有和同相供电系统的综合成本在单独进行列车驾驶策略优化(方案2)时,分别可降低12.95%和15.97%;单独接入优化配置的混合储能装置(方案3)时,分别可降低12.76%和8.86%;综合优化(方案4)时,分别可降低18.27%和25.62%。与既有供电系统相比,四种方案中同相供电系统综合成本分别可降低7.95%、11.158%、3.83%和16.23%。上述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模型的正确性,表明了同相供电系统具备良好的经济性和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并且还在迅速发展,建设体量日益庞大,相关技术渐趋成熟。针对国内地铁线路实际盈利率低和系统能耗较高的问题,地铁再生制动能量回收利用已经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再生制动能量回收利用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电阻式、逆变回馈式和储能式三种,储能装置将列车制动过程的电能储存于储能介质中,并在列车牵引时释放储存的能量,对中压电网影响较小,同时储能装置响应时间较快,可以降低牵
单晶硅因其优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被广泛用作微机电系统(MEMS)、集成电路(IC)和光电子元器件的结构功能材料。本文借助原子力显微镜(AFM)首先研究了不同温度对疏水单晶硅表面微观摩擦化学材料去除的影响规律,发现温度升高会同时改变界面吸附水膜体积和摩擦化学反应速率,进而影响微观磨损。在此基础上,通过控制环境相对湿度解析了温度单一因素对疏水硅表面摩擦化学材料去除的影响机理,证实了单晶硅摩擦化学磨损随温
螺杆钻具试验台是一种用于检测螺杆钻具实际工作特性的试验系统,承担着对螺杆钻具工作可靠性及使用寿命进行评估的重要任务。随着螺杆钻具输出扭矩、输出功率需求的逐渐增大,对其性能检测系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回转扭矩加载装置作为螺杆钻具性能检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输出特性及工作稳定性直接决定了螺杆钻具性能检测的可行性及准确性;目前,常用的扭矩加载装置在钻具检测过程中,常因部件温升过高而导致扭矩加载失准甚至
山区公路边坡受降雨、地震等作用,边坡浅表面遭受侵蚀风化,随着大量工程建设的开展,边坡滚落石、危岩崩塌以及局部溜塌灾害极易发生,对路上行人及行车构成极大安全隐患。破碎岩质边坡加固包括对边坡整体以及浅表层的加固,论文分析了破碎岩质边坡浅表层灾害特征并给出灾害防治建议;分析常用锚固边坡的计算方法,提出了绿色主动网锚喷生态混凝土防护锚固边坡锚杆设计计算方法,推导了锚固边坡最佳锚杆倾角计算公式;基于数值模拟
传统燃油载客公交车作为公共交通领域的主流交通运输设备,在频繁启停及低速重载等行驶环境下燃油利用率不高且排放严重,难以满足时代背景下的节能及环保要求。此外,由于满载质量极大,车辆仅通过机械制动装置完成制动,制动安全难以保障且制动能量无法回收利用。蓄电池城市公交车主要行驶场景为市区公共道路,运营零污染且可实现能量回收,是解决传统燃油载客车辆能耗及环境污染难题的重要交通设备。然而,由于起步及强加速时牵引
基于乘客对列车的运行速度和运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列车在高速行驶时必须提高自身的减振性能。结合我国铁路现状,采用半主动悬挂控制系统是目前我国高速列车横向振动抑制的最佳方法。为实现对列车运行品质的优化目的,基于半主动悬挂系统,还应该采取更加有效的的半主动控制策略。本文出于改善列车运行平稳性的目的,通过对列车车辆悬挂系统、减振控制策略理论和整车模型建立方法进行研究,开展了以下几个工作:(1)基于
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可以分为有锚筋结合面和无锚筋结合面两种形式,现有新老混凝土无锚筋结合面抗剪强度计算方法分为考虑正应力和不考虑正应力两类。这些方法不仅存在理论依据不充分、计算精度也有待提高的问题,且能够考虑正应力以及正应力为零的统一计算公式还鲜有报道。关于新老混凝土有锚筋结合面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大都是基于剪切摩擦理论或者是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的,不同国家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也给出了各自的抗剪强度计
激光淬火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新型表面处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钢轨材料的耐磨性能,然而激光淬火对钢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的影响尚未充分研究。近场动力学(Peridynamics,PD)作为一种新颖的非局部理论,在跨尺度模拟材料损伤演变问题中有明显优势。因此,开展基于PD理论的激光淬火钢轨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研究对提高钢轨服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建立激光淬火钢轨滚动接触疲劳PD模型,仿真模拟了轮轨滚动接
在新一代的柔性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MMC)凭借其模块化设计、灵活的可扩展性、良好的谐波特性、系统效率高等特点已成为工程中首选的换流器拓扑。在实际工程中,MMC通常包含成百上千个子模块,其控制系统需管理所有子模块的运行。针对多模块MMC的管理,分布式控制策略作为一个有前景的解决方案,目前逐渐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为研究对象,开展其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控制
随着工业4.0的到来以及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机械设备运行时所产生的状态数据愈发增多。滚动轴承作为机械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滚动轴承平稳正常的运行对于提升设备稳定性、保证工业生产的安全进行至关重要。滚动轴承失效具有形式多样、故障特征难以判别等问题,使用有效的故障诊断方法来保障滚动轴承安全稳定工作,在目前工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显得十分重要。本学位论文针对滚动轴承的故障状态识别问题,在深度学习的相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