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应用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yg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4.0的到来以及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机械设备运行时所产生的状态数据愈发增多。滚动轴承作为机械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滚动轴承平稳正常的运行对于提升设备稳定性、保证工业生产的安全进行至关重要。滚动轴承失效具有形式多样、故障特征难以判别等问题,使用有效的故障诊断方法来保障滚动轴承安全稳定工作,在目前工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显得十分重要。本学位论文针对滚动轴承的故障状态识别问题,在深度学习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CNN的滚动轴承故障状态识别方法,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和内容如下:(1)基于SPWVD特征提取与CNN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针对轴承的振动信号与其故障类型存在对应关系复杂度高、难解耦的问题。利用CNN识别二维数据的优势,提出一种SPWVD和CNN相结合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模型。对轴承振动信号进行SPWVD变换提取出时频特征,提取的特征使用CNN进行进一步特征识别与故障模式分类,建立起SPWVD-CNN故障诊断模型,利用CWRU轴承数据集验证了该诊断模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2)基于ESMD特征提取与MIL-1DCNN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在提取信号二维时频特征提取结合CNN诊断的基本方法框架上,针对轴承振动信号具有一维时序性的特点,使用ESMD分解提取出信号中含有不同频率成分的IMF分量。选择对一维数据具有高效处理能力的一维卷积层,搭建具有多输入层的MIL-1DCNN的故障诊断模型。通过CWRU轴承数据集进行验证,证明了ESMD提取特征的有效性,MIL-1DCNN进行故障模式分类可行性。(3)基于1d-MCNN的端对端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在一维卷积层的基础上,提出一种1d-MCL层,使用其构建出了1d-MCNN的端对端诊断模型。利用PSO算法和ABC算法进行超参数优化后,1d-MCNN模型能对不同负载工况轴承进行准确的故障模式识别,为端对端的诊断流程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4)基于1d-MCL-DANN的无标签跨工况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为解决实际工程设备采集的数据缺少标签的问题,以及实验室环境下轴承运行工况与实际存在差异的问题。引入迁移学习领域中的DANN网络,使用1d-MCL层构建DANN的特征提取器部分,构建了1d-MCL-DANN网络。模型使用有标签的源域数据和处于另一工况下无标签的目标域数据,实现了对无标签跨工况的迁移诊断,给无标签变工况环境下滚动轴承诊断提供了一种可行和具有研究意义的新方法。
其他文献
目前制备银纳米粒子/聚合物纳米纤维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纳米纤维进行表面后处理,让纳米粒子吸附在纤维表面,另一种是把银纳米粒子或前驱体银盐与聚合物基体混合后进行纺丝。纤维上纳米粒子的尺寸、形状、组成、结构和排列决定了复合材料的内在特性,但以上方法制备得到的纳米复合纤维使粒子在纤维中的均匀分布很难实现其功能化,而目前对于在纳米纤维上原位生长具有特定排列结构的纳米银的研究还很少,大多都是通过物理模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并且还在迅速发展,建设体量日益庞大,相关技术渐趋成熟。针对国内地铁线路实际盈利率低和系统能耗较高的问题,地铁再生制动能量回收利用已经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再生制动能量回收利用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电阻式、逆变回馈式和储能式三种,储能装置将列车制动过程的电能储存于储能介质中,并在列车牵引时释放储存的能量,对中压电网影响较小,同时储能装置响应时间较快,可以降低牵
单晶硅因其优异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被广泛用作微机电系统(MEMS)、集成电路(IC)和光电子元器件的结构功能材料。本文借助原子力显微镜(AFM)首先研究了不同温度对疏水单晶硅表面微观摩擦化学材料去除的影响规律,发现温度升高会同时改变界面吸附水膜体积和摩擦化学反应速率,进而影响微观磨损。在此基础上,通过控制环境相对湿度解析了温度单一因素对疏水硅表面摩擦化学材料去除的影响机理,证实了单晶硅摩擦化学磨损随温
螺杆钻具试验台是一种用于检测螺杆钻具实际工作特性的试验系统,承担着对螺杆钻具工作可靠性及使用寿命进行评估的重要任务。随着螺杆钻具输出扭矩、输出功率需求的逐渐增大,对其性能检测系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回转扭矩加载装置作为螺杆钻具性能检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输出特性及工作稳定性直接决定了螺杆钻具性能检测的可行性及准确性;目前,常用的扭矩加载装置在钻具检测过程中,常因部件温升过高而导致扭矩加载失准甚至
山区公路边坡受降雨、地震等作用,边坡浅表面遭受侵蚀风化,随着大量工程建设的开展,边坡滚落石、危岩崩塌以及局部溜塌灾害极易发生,对路上行人及行车构成极大安全隐患。破碎岩质边坡加固包括对边坡整体以及浅表层的加固,论文分析了破碎岩质边坡浅表层灾害特征并给出灾害防治建议;分析常用锚固边坡的计算方法,提出了绿色主动网锚喷生态混凝土防护锚固边坡锚杆设计计算方法,推导了锚固边坡最佳锚杆倾角计算公式;基于数值模拟
传统燃油载客公交车作为公共交通领域的主流交通运输设备,在频繁启停及低速重载等行驶环境下燃油利用率不高且排放严重,难以满足时代背景下的节能及环保要求。此外,由于满载质量极大,车辆仅通过机械制动装置完成制动,制动安全难以保障且制动能量无法回收利用。蓄电池城市公交车主要行驶场景为市区公共道路,运营零污染且可实现能量回收,是解决传统燃油载客车辆能耗及环境污染难题的重要交通设备。然而,由于起步及强加速时牵引
基于乘客对列车的运行速度和运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列车在高速行驶时必须提高自身的减振性能。结合我国铁路现状,采用半主动悬挂控制系统是目前我国高速列车横向振动抑制的最佳方法。为实现对列车运行品质的优化目的,基于半主动悬挂系统,还应该采取更加有效的的半主动控制策略。本文出于改善列车运行平稳性的目的,通过对列车车辆悬挂系统、减振控制策略理论和整车模型建立方法进行研究,开展了以下几个工作:(1)基于
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可以分为有锚筋结合面和无锚筋结合面两种形式,现有新老混凝土无锚筋结合面抗剪强度计算方法分为考虑正应力和不考虑正应力两类。这些方法不仅存在理论依据不充分、计算精度也有待提高的问题,且能够考虑正应力以及正应力为零的统一计算公式还鲜有报道。关于新老混凝土有锚筋结合面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大都是基于剪切摩擦理论或者是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的,不同国家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也给出了各自的抗剪强度计
激光淬火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新型表面处理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钢轨材料的耐磨性能,然而激光淬火对钢轨滚动接触疲劳损伤的影响尚未充分研究。近场动力学(Peridynamics,PD)作为一种新颖的非局部理论,在跨尺度模拟材料损伤演变问题中有明显优势。因此,开展基于PD理论的激光淬火钢轨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研究对提高钢轨服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建立激光淬火钢轨滚动接触疲劳PD模型,仿真模拟了轮轨滚动接
在新一代的柔性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MMC)凭借其模块化设计、灵活的可扩展性、良好的谐波特性、系统效率高等特点已成为工程中首选的换流器拓扑。在实际工程中,MMC通常包含成百上千个子模块,其控制系统需管理所有子模块的运行。针对多模块MMC的管理,分布式控制策略作为一个有前景的解决方案,目前逐渐吸引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为研究对象,开展其分布式控制系统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