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罗织造技艺的起源和演变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linz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杭罗是中国传统的丝织物,也是目前还在生产的一种传统罗织物。从结构上来说,杭罗属于有固定绞组罗织物中的横罗织物,是平纹组织和罗组织复合产生的结构。在明清时期,杭罗就凭借其独特的结构和良好的性能,作为地方名产上贡朝廷。然而在现代技术的冲撞下,传统杭罗织造技艺的发展面临挑战,甚至一度濒临失传,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和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遗迹走访,并基于实物史实和织物结构特征的一致及变异,对杭罗织物及其组织结构的出现与演变、加工工具及织造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杭罗的织造工艺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就其历史节点及演变轨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对杭罗织物及组织结构特征的研究证明:绞编织物(至少距今6000年以上)是罗织物的起源点;而杭罗仅作为罗织物的一个分支,在明代已盛行,且与唐宋时期的越罗在地域和组织结构多处相近且时间顺序先后,故杭罗至少产生于唐代中期;杭罗与越罗为同一类罗结构和织物,或者说越罗就是其母本。由于唐宋时期的固定绞组罗在结构上比商汉时期的非固定绞组罗要简单,只要经纱定位就能够实现,且商周时期的四经绞罗中就已经出现了定绞的结构,故其出现可推至商周时期,说明固定绞组罗只是机械织造和快速生产的产物。加工工具及织造技术的发展是杭罗织物生产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对古代织机结构及原理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罗织机是在传统上下起降正交织机的基础上增加左右位移的绞经装置发展形成。因此,机械加工罗织物的织机前历史是正交直编织机,其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原始腰机,而绞经机构的出现可追溯到商周时期,也就是说罗织物机械加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手工加部分工具编织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新石器时代,纯手工编织可追溯到旧石器晚期。之后随着织造技术的发展和织物结构的多样化,织机的结构也由简单到复杂,演变形成了罗机子、提花罗织机、杭罗织机等。杭罗作为目前仍在生产的传统罗织物,是罗织物品种的传承代表。基于目前保存的杭罗织物及杭罗织机对现代杭罗的工艺设计、织造工艺流程和织造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并依据杭罗织物孔路的方向或是否有花纹,将杭罗分为横罗和直罗、素罗和花罗等品种。在对杭罗织物组织结构特征和织造技术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认识和直观的感受杭罗织物的结构特点,保护和传承早期的罗织物织造技术,文章选择了罗织物演变中非固定绞组罗织物最具代表性的四经绞罗和有固定绞组罗织物最具代表性的五梭杭罗进行仿制研究。从织物的组织结构入手,对古代织造杭罗时使用的材料、工具及织造方法进行了猜想和实践,完成两种罗织物的仿制。
其他文献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CLA)是一组位置和几何异构体的十八碳共轭二烯酸的统称。作为一种新型的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脂肪酸而备受关注,添加到食物中,它在抗动
采用PCR-SSCP技术对110只巴美肉羊进行CAST(第六外显子和3’非翻译区)和MyoD基因(第一外显子和5’侧翼区)SNP检测,并对其中26只12月龄母羊进行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
本研究探索了影响知识分子工作动机和工作满意感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影响知识分子工作动机的主要因素有工作结果、集体工作意识、工作难度和价值、工作潜力知觉、工作条件
该论文选取了《战争与和平》中最有代表性的两个人物—海伦和娜塔莎,一个被塑造成浪荡、追求感官刺激的堕落形象,一个则是贤妻良母、热衷于生儿育女、相夫教子的理想女性形象
本文分析了企业人性化管理是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阐述了要正确把握企业人性化管理与科学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了实现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人性化管理,应当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
零售行业是一个与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有着重要关系的一个行业,零售行业的发展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我国的经济已经增长了有20年之久,在这些年中,我国的零售产业每年
1992年我国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中已明确把“活动”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并指出“活动在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我国小学
脑瘫儿童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导致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研究表明90%的脑瘫儿童有粗大动作发展迟缓。运动障碍极大地影响了患儿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
本文介绍数字电视营业厅触摸屏查询系统的功能、软硬件结构及其应用效果,供其他单位借鉴。
世界人口结构正发生着转型变化。从年龄结构看,2010年世界60岁以上的人口达7.59亿,占总人口11%;发达国家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为21.8%,15岁以下人口比例为10.9%;发展中国家(不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