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杭罗是中国传统的丝织物,也是目前还在生产的一种传统罗织物。从结构上来说,杭罗属于有固定绞组罗织物中的横罗织物,是平纹组织和罗组织复合产生的结构。在明清时期,杭罗就凭借其独特的结构和良好的性能,作为地方名产上贡朝廷。然而在现代技术的冲撞下,传统杭罗织造技艺的发展面临挑战,甚至一度濒临失传,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和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和遗迹走访,并基于实物史实和织物结构特征的一致及变异,对杭罗织物及其组织结构的出现与演变、加工工具及织造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杭罗的织造工艺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就其历史节点及演变轨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对杭罗织物及组织结构特征的研究证明:绞编织物(至少距今6000年以上)是罗织物的起源点;而杭罗仅作为罗织物的一个分支,在明代已盛行,且与唐宋时期的越罗在地域和组织结构多处相近且时间顺序先后,故杭罗至少产生于唐代中期;杭罗与越罗为同一类罗结构和织物,或者说越罗就是其母本。由于唐宋时期的固定绞组罗在结构上比商汉时期的非固定绞组罗要简单,只要经纱定位就能够实现,且商周时期的四经绞罗中就已经出现了定绞的结构,故其出现可推至商周时期,说明固定绞组罗只是机械织造和快速生产的产物。加工工具及织造技术的发展是杭罗织物生产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对古代织机结构及原理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罗织机是在传统上下起降正交织机的基础上增加左右位移的绞经装置发展形成。因此,机械加工罗织物的织机前历史是正交直编织机,其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原始腰机,而绞经机构的出现可追溯到商周时期,也就是说罗织物机械加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手工加部分工具编织的历史则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新石器时代,纯手工编织可追溯到旧石器晚期。之后随着织造技术的发展和织物结构的多样化,织机的结构也由简单到复杂,演变形成了罗机子、提花罗织机、杭罗织机等。杭罗作为目前仍在生产的传统罗织物,是罗织物品种的传承代表。基于目前保存的杭罗织物及杭罗织机对现代杭罗的工艺设计、织造工艺流程和织造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并依据杭罗织物孔路的方向或是否有花纹,将杭罗分为横罗和直罗、素罗和花罗等品种。在对杭罗织物组织结构特征和织造技术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认识和直观的感受杭罗织物的结构特点,保护和传承早期的罗织物织造技术,文章选择了罗织物演变中非固定绞组罗织物最具代表性的四经绞罗和有固定绞组罗织物最具代表性的五梭杭罗进行仿制研究。从织物的组织结构入手,对古代织造杭罗时使用的材料、工具及织造方法进行了猜想和实践,完成两种罗织物的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