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束系统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与优化方法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haiyanps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际工程系统中普遍存在着诸如物理条件、制造工艺、温度湿度等约束限制。按照经典控制理论进行设计的控制器在实际工程应用时往往达不到期望的控制效果。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在控制器设计时充分考虑这些外部约束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使得按照标称系统模型进行设计的控制器无法达到最优的控制性能。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正是以其能够在线显式处理约束的能力而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但随着实际工程系统规模的日益增长,对于具有高维度、多子系统、多约束、多目标等特点的复杂大规模系统,采用传统集中式架构的模型预测控制存在优化求解难度大、通信带宽占用高、系统容错性差等问题。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Distributed Model Preditive Control,DMPC)通过将全局优化问题分解为若干子优化问题并分配给各子系统进行求解,以获得全局最优性能,从而达到降低优化求解难度、减轻通信负担、增强系统容错性的目的。近年来,虽然研究人员在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的稳定性分析和分布式优化求解等方面做出了一些成果,但是对于存在外部干扰和通信时延的复杂大规模系统,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策略的研究仍然值得关注。同时,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对于计算资源和通信资源的高占有率还有待进一步缩减。另一方面,从分布式优化角度对带有全局耦合约束的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依然存在很多难点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如何利用全局耦合约束可分离的假设进行分布式求解;如何在不依赖全局耦合约束可分离性假设的前提下进行分布式求解;以及如何保证算法的收敛速率等。本文针对约束系统,分别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和分布式优化两方面展开研究:针对复杂大规模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外部干扰以及通信时延等问题,利用最优性原理、不变集理论、吸引理论等工具,提出了两种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的设计方法;针对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优化问题中可能存在的全局耦合约束,利用吸引理论、凸优化理论等工具,从分布式优化的角度分别在有无全局耦合约束可分离性假设的条件下讨论了分布式求解的方法,提出了两种保证收敛速率的分布式优化算法。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一组有界加性干扰作用下的动力学解耦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基于自触发机制设计了一种集中式模型预测控制策略,解决了全局系统的鲁棒镇定问题。证明了事件触发策略对于降低模型预测控制策略优化问题求解次数是有效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事件触发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策略,通过在局部目标代价函数中引入邻居子系统信息进行协调控制。利用基于黎曼流形的吸引理论,通过在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的优化问题中增加一个约束来消除外部干扰带来的影响。为了减轻优化计算和通信传输负担,将事件触发机制引入控制器设计,通过判断实际状态轨迹和最优状态轨迹间的黎曼距离是否满足事件触发条件,以决定是否触发并重新求解优化问题。其中,事件触发条件的边界值是依据吸引域内的吸引速率得出的。从理论上分析了所提算法的迭代可行性,并利用吸引理论证明实际系统状态轨迹能够最终收敛到终端约束集附近的邻域内,从而保证了系统的闭环稳定性。(2)针对一组有界加性干扰作用下的线性离散时间多智能体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min-max方法的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策略,解决了该多智能体系统在网络通信时延有界且时变情况下的跟踪一致性问题。基于Lyapunov-Razumikhin泛函构造了终端约束集,并设计了该集合内的局部状态反馈控制律。利用鲁棒正不变集理论,以线性矩阵不等式形式给出了所设计的终端约束集应满足的充分条件,同时得出了局部状态反馈控制增益。从理论上证明了所提算法的迭代可行性以及闭环系统的输入到状态稳定性。(3)针对一组线性离散时间多智能体系统,考虑了全局耦合约束下的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问题。利用凸优化理论,将原问题转化为其对偶问题,并提出了一种原始对偶梯度算法用于求解所得的对偶问题。在全局耦合约束可分离的假设条件下,利用一致性理论实现算法的分布式迭代。为了减少避免不必要的计算,利用约束收缩技术使该算法能够在保证系统闭环稳定性的前提下提前终止。利用吸引理论,从局部分析任意两条更新迭代中产生的决策向量轨迹的收敛性,从而给出了所提原始对偶梯度优化算法具有全局几何收敛速率时的固定更新步长的设计条件。从理论上分析了在使用不精确解的情况下,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算法的迭代可行性以及闭环系统的稳定性。(4)针对一类带有全局耦合约束的多智能体系统分布式优化问题,其中全局目标代价函数为一组凸、可能非光滑的局部目标代价函数的和,而全局耦合约束为包含所有子系统决策量的等式约束。为了求解该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原始对偶梯度算法。该算法利用增广拉格朗日法将约束优化问题转化为无约束鞍点寻优问题,并利用有限时间一致性方法实现算法的分布式求解。在所提算法中引入了对拉格朗日乘子和全局耦合约束的局部估计,使得该算法能够在不依赖全局耦合约束可分离性假设的前提下进行求解。从理论上分析了所提算法的收敛性,证明采用该算法所得的目标代价函数残差在非遍历意义下具有O(1/k)的收敛速率,其中k代表算法的迭代次数。除此之外,还将所提算法推广到用于求解最小化受到凸约束的非凸目标函数的问题。在非凸优化分析的一些常见假设下,证明了所提算法能够收敛到该问题的一个KKT(Karush-Kuhn-Tucker)点。
其他文献
癌症的诊断可以通过对癌症标志物的检测实现,随着人们对癌症起因和发展的不断研究,越来越多的癌症标志物被发现,使得癌症早期诊断的可能性越来越高。癌症的早期诊断在癌症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越早确诊并开始治疗,癌症患者的生存率越高。针对这一目标,本文探究了癌症标志物mi RNA和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的检测方法,利用介孔二氧化硅膜、金纳米簇等材料以及链置换扩增和类催化发夹组装等扩增方法
目前,超过40%的临床药物是难溶于水的亲脂性化合物,水溶性差是新药开发中最具挑战性的科学、工业问题之一。提高药物溶解度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通过减小粒径开发纳米药物提高药物溶解度变得越来越重要,纳米药物的形成以及药物的释放、摄取本质上就是微纳界面的构筑和药物在主体相及微纳界面传质的过程。药物纳米化除了能通过微纳界面的构筑来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外,还能够通过增强的渗透滞留(Enhanced permeab
近几十年来,相控阵天线系统一直是天线及微波电路领域的研究热点,广泛应用于雷达、通信及射电天文等领域。伴随着电子元器件技术及工艺的进步,包括模拟阵列、数字阵列及混合阵列在内的多种架构的相控阵系统得到的迅速的发展,这些架构在性能、复杂度、灵活性、资源功率消耗和成本方面各有特点。本文研究了混合架构的相控阵天线接收系统及其校准方法,在实现与数字阵列接近的幅度相位控制精度的同时,使得计算资源与功耗开销又接近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明确教学目标方向,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比较关键。数学教学涉及的要点比较多,教学质量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为能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素质,需要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创新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充分发挥逻辑思维能力,才能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提高效率。教师要结合现阶段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突出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习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中心的
期刊
研究背景 卒中可引起脑局部及全身的各种病理生理改变,而Treg细胞和Th17细胞在卒中后的病理过程中扮演者重要角色。Th17/Treg平衡的改变对卒中后局部和全身的免疫环境均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体内约2%的基因编码蛋白,而90%以上的基因都存在转录活性但不具备翻译功能,被称为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 RNA)。目前,nc RNA研究比较多的有micro RNA(miRNA)和
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延缓我国老龄化、少子化问题刻不容缓。本文对生育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二胎虚拟、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对生育率的影响显著为正,女性劳动参与率、人均GDP、平均受教育年限对生育率的影响在不同模型中存在差异;继而以人均GDP、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门槛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经济发展对生育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说明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时生育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经济决
基于均匀金属微滴喷射的沉积成形技术是一种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加热熔化后的金属液施加外部激励扰动,使其在驱动压力作用下由喷嘴口处喷射出单颗且微小的金属熔滴,再精确控制沉积基板三维运动与微滴按需喷射间的协调匹配,按照预设扫描轨迹实现金属熔滴的逐点、逐线、逐层打印,最终成形出目标三维结构。该技术无需特制原材料和专用昂贵设备,在微小复杂件、功能器件、非均质件的快速制备以及电路打印和
中风或心脏病突发等急性心脑血管疾病通常与血管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增长和突然破裂密切相关。当前临床研究的主要困难之一在于难以利用在体影像手段准确判断和预测患者斑块的增长和易损性。力学环境与斑块的增长破裂行为息息相关。基于医学影像的斑块仿真模型可以对病人在体斑块进行力学分析,是当前结合斑块形态学和力学因素来研究斑块增长和评估斑块易损性的重要手段。然而,用在体医学影像构造的斑块力学模型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
1980年,我来到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工作。1987年,海淀法院成立了少年刑事审判合议庭,我成为北京市第一代从事少年审判的法官。当时,少年犯罪形势十分严峻,没有现成的工作模式和经验,甚至还缺少人们的理解和认同。面对一个个误入歧途的花季少年和痛苦心碎的家长,我强烈地感受到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少年法庭法官的职责。
期刊
中国的传媒集团化历程从1996年开始,作为"党的喉舌",传媒集团化与普通企事业单位的集团化路程大相径庭,实行的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内容与广告、宣传与经营"两分开"的管理模式。但这种模式大大制约了媒体集团的发展,要真正解决"两分开"管理造成的这些弊端,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制播长期分开的问题,实行制播分离整体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