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乡统筹的农业休闲园区规划研究——以重庆市綦江区太公山绿色农业休闲园区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ason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类型属于工程实践类。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居民收入、休假时间的增加以及交通条件的改善,城市居民对休闲观光的需求在逐渐增长,休闲农业发展潜力巨大;休闲农业以乡村风貌和农业体验为基础,与新农村建设关系密切;而未来农村的发展必须依靠城市反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因此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城乡统筹理论为指导,才能实现休闲农业园区经济、社会、设施、空间、环境的科学发展。  本次研究经过对现有“就园区论园区”的农业休闲园区规划体系与方法的反思,提出基于城乡统筹的园区规划体系与方法。在正确认识重庆市綦江区万兴太公山绿色农业休闲园区现状条件的基础上,将基于城乡统筹理论的农业休闲园区的产业、土地、设施、景观生态统筹规划的方法运用于实践。  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首先讨论了城乡统筹和休闲农业的发展背景即论文研究背景,提出了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范围和方法;并研究了当前国内外城乡统筹和休闲农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发展状况,以及城乡统筹和休闲农业的相关概念;归纳出农业休闲园区借鉴城乡统筹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主要对现有农业休闲园区“就园区论园区”的规划体系和方法进行了反思,并从城乡统筹理论的基本内容出发,对园区规划体系和方法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升级,强调产业必须融合发展、土地必须集约利用、设施必须均衡配置、景观生态必须保持结构完整性。  第三部分(包括第四章):主要根据城乡统筹的基本内容,全面地挖掘园区城乡统筹规划的方法:园区产业融合发展,体现在产业类型确定、产业链设计、产业布局模式等方面;土地集约利用,包括土地的流转与立体节约利用;设施均衡配置,体现在市政基础设施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设施的估算与布局、旅游与道路交通设施的均衡配置;景观生态保持结构完整性,包括控制园区产业门类、保护景观结构完整、保护园区景观风貌以及生态工程。  第四部分(包括第五章):根据基于城乡统筹的农业休闲园区规划体系要求,对重庆市綦江区太公山(万兴)农业休闲园区的现状进行解读,进而提出规划定位与目标,并根据基于城乡统筹的园区产业、土地、设施、景观生态规划方法进行规划实践。
其他文献
学位
本文从景观学视角出发,借鉴国内外旅游学、文化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分类归纳、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基于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城市公园绿地的景观规划与设
博物馆是建筑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的产物,是文化与社会交汇在一起而形成的智慧结晶。中国博物馆事业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有了长足发展。目前为止,全国已兴建了2000多座博物馆。其中
我国约有三分之二的面积为山地,随着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山地中学校园建设项目越来越多,然而,由于缺乏整体的设计思维,我国目前的山地中学校园建设往往面临着山地自然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城市空间向集约化、密集化演变,大量超高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群拔地而起。密集高层建筑群体的出现,改变着城市地面的粗糙度,不仅会阻碍自然风在城市中的走向,还会
随着教堂和教众的数量增加,教堂音质越来越受到关注。音质性能作为教堂承办各种宗教活动的基础条件,影响了各种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教众对教区教堂的归属感,因此教堂音质性能的研
街道“家具”是小城镇的一张艺术名片,反映了小城镇文化、居民、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街道空间景观被喻为城镇景观的“血管”,随着街道空间景观日益受到人们
重庆市范围内高校众多,教育氛围浓郁,是中国著名的文教城。教学建筑是高校中最重要的、也是与师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建筑类型。高校师生的主要教学实验活动都是在各类教学建筑中进
本论文隶属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传统农房建造关键技术改良与应用示范”(2015BAL03B03)。  民居建筑是人类最基本的建筑类型。传统民居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多样
当代中国,进入了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经济的发展、社会产业结构的转变、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过渡,成为时代的主题。这也催生了近年来行政中心建筑的建设浪潮。而会议空间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