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分散与有效集中——行政中心会议空间的设计实践与探索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3e45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中国,进入了社会发展的转型期。经济的发展、社会产业结构的转变、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过渡,成为时代的主题。这也催生了近年来行政中心建筑的建设浪潮。而会议空间作为行政中心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产生决策的场所,对其研究具有特别的意义。事实上,尽管行政中心的建设热潮已经持续了十多年,但专门针对行政中心会议空间的研究却鲜有见闻。主要原因是行政机构的会议现状比较复杂,类型多样,设计者对其缺乏了解;而使用者自身由于职能、部门的限定,无法对其他机构有全面的了解,因此,造成了现在行政中心主要机构各自为阵,根据自身使用状况提设计要求的尴尬现实。毫无疑问,这对建筑空间和会务资源都是巨大的浪费。  基于此,本文以对当前我国行政机构的主体——“四大班子”的会议现状的研究为出发点,根据会议特征进行归纳分类,在对其会议频率、参会人数和空间规模等方面进行总结比较,分析出当前行政中心会议空间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再通过行政中心的总图分析、会议的功能空间及使用要求的分析、会议中心这一高度集中的会议空间的特征分析,得出宜运用合理分散和有效集中的思路以应对行政中心会议空间的设计。其后,具体阐述合理分散与有效集中的设计策略。并最终将设计策略应用于工程实践,验证设计思路的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本文提出的合理分散与有效集中的设计思路,不仅有利于指导行政中心会议空间的设计实践,以达到会议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的目的,同时,更是一种设计观,旨在倡导一种更系统的、可持续的观念,通过整合资源、高效利用的设计方法,以实现建筑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共生。
其他文献
本文以我国近30年城镇化进程为大背景,通过分析绵阳市安县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的关系,研究以产业规划为导向的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然性,为我国城镇健康、良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学位
本文从景观学视角出发,借鉴国内外旅游学、文化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分类归纳、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基于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城市公园绿地的景观规划与设
博物馆是建筑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的产物,是文化与社会交汇在一起而形成的智慧结晶。中国博物馆事业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有了长足发展。目前为止,全国已兴建了2000多座博物馆。其中
我国约有三分之二的面积为山地,随着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山地中学校园建设项目越来越多,然而,由于缺乏整体的设计思维,我国目前的山地中学校园建设往往面临着山地自然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城市空间向集约化、密集化演变,大量超高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群拔地而起。密集高层建筑群体的出现,改变着城市地面的粗糙度,不仅会阻碍自然风在城市中的走向,还会
随着教堂和教众的数量增加,教堂音质越来越受到关注。音质性能作为教堂承办各种宗教活动的基础条件,影响了各种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教众对教区教堂的归属感,因此教堂音质性能的研
街道“家具”是小城镇的一张艺术名片,反映了小城镇文化、居民、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街道空间景观被喻为城镇景观的“血管”,随着街道空间景观日益受到人们
重庆市范围内高校众多,教育氛围浓郁,是中国著名的文教城。教学建筑是高校中最重要的、也是与师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建筑类型。高校师生的主要教学实验活动都是在各类教学建筑中进
本论文隶属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传统农房建造关键技术改良与应用示范”(2015BAL03B03)。  民居建筑是人类最基本的建筑类型。传统民居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