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前对碎石桩复合地基的研究主要针对单桩和桩数很少的群桩,这和大场地、多桩数的工程实际相差较大。本文围绕碎石桩复合地基力学特性及其多尺度分析方法开展深入研究。进行了离心模型试验,从复合地基宏观响应、局部化特征和桩土相互作用等尺度上分析了复合地基的承载变形特性。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多尺度分析方法和实用参数等效方法并验证了有效性,为解决碎石桩复合地基工程问题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本文研究的主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对碎石桩复合地基的研究主要针对单桩和桩数很少的群桩,这和大场地、多桩数的工程实际相差较大。本文围绕碎石桩复合地基力学特性及其多尺度分析方法开展深入研究。进行了离心模型试验,从复合地基宏观响应、局部化特征和桩土相互作用等尺度上分析了复合地基的承载变形特性。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多尺度分析方法和实用参数等效方法并验证了有效性,为解决碎石桩复合地基工程问题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和新进展包括:(1)基于离心模型试验及相应有限元数值模拟成果对碎石桩复合地基进行分析。定量确定了群桩的鼓胀变形区范围,鼓胀变形主要发生在6倍桩径深度范围内。揭示了碎石桩变形发展与承载力的对应关系,以及桩土相互作用和碎石桩鼓胀变形的关联特性,复合地基承载力随着土体表面沉降增加而逐渐增大,承载曲线表现出非线性,但没有出现明显的峰值。碎石桩的承载能力和其上部发生的鼓胀变形密切相关。承载力随位移线性增加时,碎石桩变形局部化程度较小;当承载力非线性增加时,鼓胀变形的局部化程度也更明显。根据桩土应力比的分布,将复合地基分成鼓胀变形区和均匀变形区两个区域。(2)发展了碎石桩复合地基多尺度分析方法。在渐近展开法和有限元方法的理论基础上发展了碎石桩复合地基多尺度分析方法,在Abaqus软件平台上开发了方法的并行计算程序。通过与路堤载荷的离心模型试验及精细建模有限元分析结果对比,验证了所提多尺度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以有效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和复合地基的各向异性。(3)提出了一种碎石桩复合地基实用参数等效方法。采用多尺度方法分析了代表体积单元的等效模量和桩土模量比、面积置换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般形式和Duncan-Chang E-ν模型的碎石桩复合地基弹性模量等效方法,给出了桩土应力比近似表达式。通过与多尺度方法计算结果对比,验证了参数等效方法的有效性,能够合理考虑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各向异性,克服了规范中的传统设计方法只能得到一个各向同性的均匀化模量且容易高估的问题。(4)采用本文提出的多尺度方法和实用参数等效方法,分别针对箱型基础和高土石坝重要工程的碎石桩加固地基进行了计算,分析了碎石桩复合地基提高承载力、减小沉降变形等方面的效果。
其他文献
在极端情况下强相互作用物质的性质研究是高能核物理领域的主要课题。在相对重离子对撞机(RHIC)和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完成的实验项目的目标之一就是产生和观测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夸克胶子等离子体是由夸克和胶子组成的短暂存在的热力学体系。虽然已经有信号暗示在重离子碰撞中形成了物质的解禁闭态,但是要研究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性质还是非常困难。因为在实验上并不能直接探测到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只能通过分析末态强
负离子通常是通过复杂的电子-电子关联效应使得一个额外的电子束缚在一个中性的体系上而形成的。与中性或者正离子中电子被库仑势束缚不同,负离子中的额外电子是由短程势束缚的,其强度比库仑势衰减得更快。这种短程势的作用使得负离子只能形成很少的束缚态,典型的是只能形成基态或是几个能量最低的精细结构。由于这种新奇的结构,负离子在电子关联效应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中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电子亲和势(Electron Af
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控制着钠离子的跨膜内流,负责启动可兴奋细胞的动作电位。它在生物的心脏节律调节和神经信号传导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可能会引发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功能障碍。在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激活时,跨膜电压的变化会引发VSD的构象变化,它随后会引发孔道结构域的开放并因此允许钠离子的流入。这一过程的原子级别的细节信息是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本项工作中,我们分别在叠加力
移动粒子半隐式法是一种适用于不可压缩流体的无网格数值模拟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核工业领域、海洋工程领域、机械工程领域、生物工程领域等。移动粒子半隐式法从提出至今的二十多年里得到了长足地发展,并且在不同的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相比较于非常成熟和完善的网格法,移动粒子半隐式法中至今仍然存在不少缺陷,这也是导致其无法大规模商业推广的根本原因。本文针对移动粒子半隐式法目前存在压力振荡问题进行了系统地研
核糖体是一种存在于所有细胞中的核酸蛋白复合物,负责蛋白质的翻译。真核核糖体的成熟是一个极为复杂并且高度动态的过程,包括rRNAs的转录、修饰、折叠与加工以及核糖体蛋白的合成与组装。同时存在76种不同的snoRNAs与超过200种组装因子参与核糖体组装全过程的调控。这些组装因子包括作为支架或分子伴侣的结构蛋白以及含有广泛生化活性的蛋白例如GTP酶、AAA-ATP酶、ATP依赖的RNA解旋酶与激酶。此
钨(W)是未来核聚变堆托卡马克(Tokamak)装置中面对等离子体材料(PFMs)的主要候选。其服役环境苛刻,会受到高热流及高束流等离子体的辐照。氦(He)是氘(D)氚(T)核聚变反应的产物,广泛地存在于装置腔室中的等离子体之内。聚变堆偏滤器部分存在严重的He等离子与W的表面相互作用。本文利用He离子、He等离子体对W材料进行辐照,并通过自行搭建的微纳尺度热测试平台分析了He辐照条件下W材料的损伤
发展效果好且省时的初始化方法是年代际预测的重大挑战之一,目前大部分方法产生的初值与模式协调性差或者所采用的方法计算量很大。本文采用一种由我国科学家提出的四维集合变分混合同化方法(4DEnVar)——降维投影四维变分(DRP-4DVar)和我国自主发展的气候系统模式FGOALS-g2(Flexible Global Ocean-Atmosphere-Land System model,Grid-po
定向细胞迁移广泛地参与多细胞生物的个体发育、免疫监控以及肿瘤转移等生命过程。脊椎动物单次跨膜蛋白Lrp12/Mig13a被多次报道通过调控神经元的定向迁移参与大脑皮层的发育,其功能的缺失或损伤将导致大脑皮层发育紊乱、癫痫以及神经胶质细胞瘤等人类疾病。由于脊椎动物组织结构的复杂性,Lrp12/Mig13a发挥功能的分子细胞学机制一直未获得阐述。我们采用秀丽隐杆线虫Q神经前体细胞的发育模式为研究系统,
以超声速燃烧冲压发动机所应用的再生冷却技术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实验研究等方法,开展了超临界压力流体特别是超临界压力碳氢燃料的对流换热及热裂解研究,为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热防护系统设计及再生冷却技术的实现提供基础理论支持。利用直接数值模拟研究了超临界压力CO2在竖直圆管内的湍流对流换热机理。向上流动时,壁面附近强浮升力使得轴向速度的径向梯度在主流区变小,速度的径向分布变平坦进而变为M型。雷诺切应力由正
热电材料在固态制冷和废热回收领域具有重大潜力,其转化效率依赖高的材料热电优值ZT。Bi2Te3基热电材料具有长久的研究历史,在320 K左右展现出1的ZT值,主要用于制冷与控温技术。工业中约三分之二的能量以废热形式损失,而低于573 K的热量占到近一半。因此,如何提升Bi2Te3基材料的热电性能并将其推向低中温热电发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于传统的区熔制备方法,球磨/机械合金化(BM/MA)结合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