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川藏铁路天全段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与区划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pyc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川藏铁路天全段地势险要、构造复杂、岩层破碎,研究区内有较多地质灾害的发生,严重威胁着川藏铁路的修建和日后的运行。本文通过对研究区进行地质勘察,并对实际发生的灾害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相应的诱发灾害的条件,拟定了研究区地质灾害发生的影响因子,运用数学模型和ARCGIS平台对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评估,主要内容如下:(1)在研究区域进行了地质调查,获取了区内的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的类型等数据。根据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现场调查材料,对研究区地质灾害的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获取。(2)将地质勘察的结果和历史地质灾害资料相结合,构建川藏铁路天全段地质灾害数据库,运用ARCGIS平台,对研究区的地质数据进行处理,结合数据经分析后拟定了研究区内高程、坡度、坡向、岩性、距断层距离、距水系距离等6种评价因子,以ARCGIS平台空间分析功能为依托,处理后得到每个因子的量化结果,由此建立了研究区的灾害评估模型。(3)基于信息量模型,对研究区中每个因子的信息量进行计算,得出其值,运用ARCGIS平台将每个因子赋上其对应的信息量值,以ARCGIS的栅格计算器和重分类功能为基础,导出研究区信息量模型的易发性分布图。(4)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在ARCGIS中提取一定数量的非地质灾害点位作为地质灾害点的对照组,得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数据,将数据导入SPSS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基于Logistic回归原理导出易发性方程后,将此方程导入ARCGIS平台中,得出研究区Logistic回归模型下的易发性分布图。(5)将信息量法与Logistic模型相结合,基于I+LR模型,再次对研究区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得出易发性分布图。最后,拟合出各模型的ROC曲线,并对其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对比,得到最优方案。
其他文献
建设生态文明是现在国家所强调的重点之一,生态环境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同时随着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个体也逐渐将关注点放在了精神层面的需求上,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而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显现出来并仍在扩大中,企业污染物泄露、房地产公司的建筑噪声和个体经营户排污等等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这给居住在周边的人们带来了身体和精神上的影响,那么如何对这种环境侵权行为进行救济,其中一种方式就是申
农村商业银行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农村商业银行通过发放各类涉农贷款的方式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它的贷款业务也日益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A农村商业银行是在原A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制后设立的商业银行。改制设立后的A农村商业银行奋力发展,竞争力不断得到增强,各项贷款业务都获得了很大发展,但因贷款业务的创新能力较
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我国群众体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3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推动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作为全民健身的宣传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场地器材维护者,对农村体育的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设和全民健身战略的施行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发展数量和服务质量将直接影响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等科研方法,以襄阳市农村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情感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被提上了日程。这种教学方法应用历史教学中,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丰富其内心的情感体验,做一名有情怀的中学生。本文就情感教学在八年级历史课堂的实施情况,通过对青海师大附中八年级学生和教师发放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并结合历史课堂案例,深入分析了该中学历史课堂中情感教学的实施现状,具体包括教师、学生和师生双向互动三个层面的情感教学实施和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提出核心素养是每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8年1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的颁布,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有了新的定位和认识,从双基目标到三维目标,再到五维核心素养的确定,更加明确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证据推理作为化学核心素养的一部分,与其他素养之间相互联系,紧密配合。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乡村兴则国家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协调推进农村建设、促进乡村全面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纪录片《迁》聚焦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易地扶贫搬迁重点工程——海坪千户彝寨,真实记录搬迁农户的生产与生活状态,并通过新家和原居住地的新旧对比,从几家农户的生活巨变,反映了易地扶
经济发展产生的替代效应使许多物质的重要性逐渐消减。然而,土地资源为人类的相关活动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支持,它的作用却日益彰显。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使得土地的集约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地理位置的固定性、质量的差异性和面积的有限性,导致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集约程度有所差异。土地作为支持经济提升的自然资源,在经济越发达的地区,持续投入的生产要素越多,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越高;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提高又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构建学生良好的“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认知结构是响应新时代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必然结果、是实现区域地理课堂高效教学的必然要求,更是地理学科关注环境保护与发展的重要诉求。“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认知结构是与其相关的知识内化在学习者头脑中的产物,主要包括学习者脑海中的知识内容和知识组织两个方面,学生学习“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过程实质就是其认知结构不断构建和完善的过程。但目前,结合认知结构理论进行中
明万历年间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复苏期,尤以文人居士群体的积极参与为标志,他们的助力为佛教进一步本土化、中心化作出极为重要的贡献。文人士大夫阶层是护佛持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社会地位不仅能在政治上给予佛教有力庇护,也能在经济与文化上大力支持佛教的发展。本文将以明末著名佛教居士冯梦祯的《快雪堂日记》为研究对象,借用西方视域下的宗教“神圣空间”理论范式来重构晚明文人居士的佛教信仰生活。首先,《快雪堂日记》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精准扶贫背景下针对扶贫工作所探索出来的重要举措,使移民在安置地的脱贫致富成为了可能。但同时移民群体由于空间位置的变化导致移民群体产生了较多的不适应问题,尤其是对于学龄期的移民子女而言,还面临着学校环境的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学校适应问题。学校是移民子女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移民子女的学校适属于当前时代背景下不容忽视的现实议题,致力于推动学校适应的改善及支持本身可被视为移民子女群体长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