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中AKR1B1表达及机制的初步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l273518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细胞癌(HCC)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六位,是全球第四位肿瘤致死病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约有46.6万新发病例和42.2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HCC总发病率和死亡率的50%,患者五年生存率仅有10.1%。病毒感染是HCC发病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我国70~90%的HCC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HCC发生和进展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醛糖还原酶(AKR1B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异常,如结肠癌、乳腺癌和肾上腺皮质瘤等,是潜在的肿瘤标志物。多项研究提示,AKR1B1在HCC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过度表达或激活,但相关研究一直存在分歧:Cao等首次通过Northern Blot检测到29%的肝细胞癌组织中AKR1B1 m RNA水平高于癌旁组织;Scuric等研究也显示,肝细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AKR1B1 m RNA水平显著增加;Zeindl-Eberhart等通过蛋白质二维电泳分析表明,肝细胞癌组织中AKR1B1表达上调;但Goh对肝细胞癌蛋白质表达谱的分析显示,AKR1B1表达水平在癌与癌旁无明显差异。因此,需进一步确证AKR1B1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AKR1B1在人肝细胞癌组织和细胞中异常表达的诱因、机制、功能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肝细胞癌中AKR1B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目的:探究AKR1B1在人肝细胞癌(HCC)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在HCC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分析不同肝癌细胞系和正常胎肝细胞L-02中AKR1B1的表达差异。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肝癌组织以及对应癌旁组织中AKR1B1的表达水平,采用Bresalier半定量公式判断染色结果,统计分析其与HCC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AFP表达水平、是否肝硬化等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肝癌组织中HBV的感染,分析AKR1B1表达水平与HB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选择正常胎肝细胞L-02及不同肝癌细胞系Huh7,Hep G2,Hep G2.2.15,Bel-7402,Bel-7404,Bel-7405,SMMC-7721,MHCC-97H,MHCC-97L等,通过Western Blot比较分析各细胞系中AKR1B1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70例HCC患者肿瘤组织样本中有38例AKR1B1表达呈阳性(54.29%)。AKR1B1高表达与HCC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血清AFP表达水平、是否肝硬化等临床特征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其中50例HCC患者乙肝表面抗原(HBs Ag)表达水平,并分析AKR1B1表达水平与HBV感染的相关性,结果显示,HBV感染阳性HC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AKR1B1表达阳性率(75.75%)显著高于HBV感染阴性的HCC患者(47.06%)(P=0.009);肿瘤组织中AKR1B1表达水平与患者HBV感染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4663,P=0.002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所检测的9种肝癌细胞系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AKR1B1表达,转移潜能较高的细胞系MHCC-97H和MHCC-97L中AKR1B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细胞;且来源于HBV感染阳性患者的细胞系(MHCC-97L,MHCC-97H和Bel-7405)中AKR1B1表达水平较高,而来源于HBV感染阴性患者的细胞系(Hep G2和Huh7)中低表达,持续表达HBV基因组的Hep G2.2.15细胞中AKR1B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ep G2细胞。2.AKR1B1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目的:探究AKR1B1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体外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通过si RNA敲低Bel-7402细胞AKR1B1表达,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变化,通过Transwell及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变化,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变化。结果:敲低Bel-7402细胞中AKR1B1表达,并未降低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但能够引起细胞体外迁移及侵袭能力显著降低。3.氧化应激反应参与调控肝癌细胞AKR1B1表达的分子机制目的:探究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参与调控肝癌细胞AKR1B1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100μM H2O2诱导肝癌细胞系发生氧化应激反应,通过Western Blot及RT-q PCR检测肝癌细胞中AKR1B1表达改变;构建含有AKR1B1基因启动子区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转染至Huh7细胞中,100μM H2O2处理细胞,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H2O2对AKR1B1基因启动子区活性影响;构建系列截短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确定参与调控的关键启动子区片段;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其中的顺式作用元件及参与调控的转录因子,构建突变质粒进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寻找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参与调控肝癌细胞中AKR1B1基因表达的关键转录因子。结果:100μM 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能够引起肝癌细胞中AKR1B1 m RNA及蛋白质水平上调;H2O2处理能够显著增强AKR1B1基因启动子区活性。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参与调控AKR1B1基因表达的关键顺式作用元件位于其启动子区-1188~-688 bp之间;生物信息学分析其中的顺式作用元件有378个,其中包含已知的与氧化应激调控相关的转录因子AP-1及Nrf2结合位点,对这两种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进行缺失突变,并未影响氧化应激反应对AKR1B1基因启动子区活性调控。
其他文献
目的:银屑病(psoriasi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的皮肤病,临床中常见寻常型、关节病型、红皮病型、脓疱型,其中以寻常型最常见,占90%以上[1]。这种疾病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病理特征为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新生血管形成及表皮内中性粒细胞炎性浸润。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0.1%~2%,而在部分的欧洲国家可达3%[2-3]。本病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较大的身心负担。而目前其发病原因
据WHO报道,世界范围内患有听力损失的人数逐年上升,预计2050年听障人口将超9亿。而以内耳病变为主要特征的感音神经性聋占所有聋病的70%,因此寻找与内耳结构功能相关的基因并探究其在听觉功能中的作用机制就有着重要意义。有研究报道在巴西某个耳聋家族中,患者存在Dock4及其临近基因Immp2的转录异常,这暗示出Dock4在听觉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人们对Dock4的研究始于2003年,其最初被当做一种
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是位于睾丸曲细精管内部基底膜上的一类干细胞,它能通过自我更新来维持自身群体数量的稳定,同时又能够通过减数分裂分化产生精子,是雄性成年哺乳动物体内唯一能通过自然生殖过程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的成体干细胞。奶山羊精原干细胞(dairy goats 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GSSCs)是从青春期或者性成
当下,国内儿童体适能培训行业仍处于爆发期,中国政府十分重视少儿体能产业的发展。随着国家倡导的素质教育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家长们的认知不断加深,儿童体适能行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期,玩家不断入局。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行业问题,比如师资、获客、课程等。行业内的各大机构也正在逐步完善自身在儿童体适能领域的产业布局,同时更多的创业公司也不断加入其中,为这个行业不断注入更多的创新思维和活力。同时,由于省内儿童
随着数字人文的发展,历史、文学领域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不断进行跨界融合,借助数字技术解读历史文、学领域知识,改变传统的历史、文学领域的研究范式,给予历史、文学研究新视角。唐诗是唐一代文学的标志,而贬谪诗则是贬谪诗人血泪的凝聚。《全唐诗》包括了整个唐代以及五代时期的诗词,对了解唐代文化、历史等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贬谪诗人作为贬谪群体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研究价值,贬谪诗人所代表贬谪群体的特点及其中隐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从文化自尊到文化自信视觉认识武术文化发展困境。任务:传统与现代发展分割;武术文化的认同障碍;国际传播中武术形象的重构。建议:协同传统化与现代化发展,加强武术民族文化与精神的认同,重构国际传播中武术形象。
目的: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对于研究中药材的质量标准、优化制剂工艺、实现中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每种植物所含化学成分较复杂多样,传统的化学成分分离-活性筛选模式虽能够得到天然活性成分,但所需的分离分析时间较长,耗费的人力、物力较大,且可能会随着逐步的分离、纯化有效部位的活性越来越弱,最终导致得不到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尤其是结构不稳定的化合物。因此,建立一种能够快速筛选
信号的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作为阵列信号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其基本任务是对空间中的某一区域或多个区域内的目标信号到达阵列天线的方位角进行估计。DOA估计在无线电通信、导航、雷达和医学等领域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随着近些年来稀疏恢复理论与算法的发展与火热,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其运用到DOA估计问题。相比于基于特征空间的传统估计方法,DOA稀疏恢复估计方法具有更
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用于治疗糖尿病早有记载。现代药理学和临床研究表明,马齿苋的降糖作用与GLP-1相似,都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等。化学成分研究表明,马齿苋中主要含有多糖、多酚及生物碱三大类组分,其中生物碱粗提物的降糖活性优于多糖和多酚组分的粗提物。马齿苋中生物碱类成分显著的降糖活性已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但是目前都是以马齿苋生物碱的粗提物进行药效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