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惩罚到强化的学理探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ao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惩罚是教育中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诞生的时候就伴有惩罚的出现。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惩罚的合法地位和作用受到质疑;然而在社会普遍声讨惩罚的时候,不少学者开始为惩罚正名,认为惩罚不可替代,强调正当惩罚的教育意义。但是无论惩罚支持者还是反对者,均无法证明对方的不合理或错误,因此,这场争议愈演愈烈,却永无休止。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学习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斯金纳区分了正强化和负强化的概念,提出通过控制行为后的刺激可以控制行为的产生、保持与消退。在我国,由于对斯金纳强化理论相关概念理解得并不到位,尤其是负强化,导致无论学术研究还是实际运用中均出现误解误用的现象。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个案访谈以及逻辑思辩,认为:惩罚的目的在于消除不良行为、维护既有秩序,而当今多元化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者目的相悖;而强化,作为一种行为改变技术,能更好的实现教育目的。对于惩罚形式、程度的改变,并不能改变其本质,因此,在教育中有必要从惩罚向强化转变。本研究具体结果可分为以下四点:1.惩罚的危机在于,惩罚不能满足教育目的:惩罚的功能在于使犯错者承受痛苦(报应主义的观点),并防止类似的行为再次发生(功利主义的观点),其本质在于通过痛苦来压制行为;而当代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种“压制”的方法不能实现“促进”的目的。2.对惩罚的争议在于,没有找到惩罚的替代。无论惩罚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尝试从教育的角度出发,探讨惩罚是否具有教育意义,即能否促进人的发展。许多反对惩罚的教育家重拾的惩罚,已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3.从惩罚到强化的转变,是教育内在的要求。惩罚在教育中不断发生着演变,从最初的绝对肯定,到质疑惩罚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不良行为,再到让行为的自然后果来纠正行为,最后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惩罚正逐步向强化演变。4.强化本身亦有所局限,需要更多的研究与探索。
其他文献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在当今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学习。亦即探讨侗族大歌的特点;调查侗族大歌在村寨、小学、中学、高校与地方政府联合举办的侗族大歌本科
“民以食为天”,食物支出是居民消费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外出就餐的频率越来越高,这些因素都促进了我国餐饮业的快速发展。然而,在面临着巨
注意是一种贯穿所有行为的基本认知能力,其发展与评估是儿童认知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注意能力与智力、学业成就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无论从理论研究或是现实应
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造成了信息的过载,用户在海量的产品信息中难以查找到所需要的产品。因此,如何在海量的产品信息中快速有效地查找到所需的商品成为当前电子
随着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深刻,发展低碳经济己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在此种背景下,作为百业之首的金融业,需要发挥积极的作用,将低碳、环保产业作为重点扶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一直长盛不衰,享誉甚隆。但现有研究多侧重点的深入,少有线的勾勒与爬梳。本文通过梳理、归纳《古诗十九首》在魏晋六朝隋唐五代时期的传播接受
根据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以1995~2009年中国省级数据为对象,运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考察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均表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
该文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以北京昌平沙河水库流域为典型区开展研究,通过对流域非点源污染的调查、监测和模拟,定量计算和分析了非点源污染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模型
<正>欧盟海关提前舱单规则将自2011年7月1日起严格执行。此规则规定,凡进入欧盟海关辖区的所有货物必须由承运人(通过海运的情况下)于欧盟海关当局规定的时限内在货物运抵前
本刊讯第120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于10月15日在广州开幕,预计将有来自全球的18万采购商到会,境内外24553家企业参展。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徐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