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的文化传承与学习:贵州省黎平县九龙寨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5205205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是探讨在当今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学习。亦即探讨侗族大歌的特点;调查侗族大歌在村寨、小学、中学、高校与地方政府联合举办的侗族大歌本科班中的传承,以及村寨的歌师、村民、学校的校长、教师对侗族大歌现存传承与学习方式、发展趋势的看法和建议,并深入分析村寨传承和学校传承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变化,及其对民族音乐传承的影响;最后归纳分析上述研究结果,作为侗族大歌及其它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发展的参考。本论文采取质性研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探讨、田野调查和访谈。研究对象采“立意取样”,民间部分以贵州省黎平县三龙地区的九龙寨为主要观察村寨,以当地歌班和歌师为研究对象;学校部分以黎平县三所省级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的小学、中学和贵州师范大学在黎平的侗族大歌本科班为研究对象。资料收集时间为两个月,收集的方式包括田野调查、访谈、观察记录。资料收集具体包括:1.文本资料,如文献、访谈、观察的记录;2.音像资料,如照片、录像、录音。所有研究资料通过记录、编码、分类、比较等程序进行资料分析。基于以上的调查和分析,本研究形成以下见解:1.侗族大歌传习的特点:侗族大歌的产生和传习与村寨文化密切相关:村寨建筑中预留的公共空间是大歌传习的场所:节日习俗、宗教崇拜为大歌展演提供广阔的舞台;婚嫁联谊是侗族大歌演唱的重要目的。在其传承体系中,歌师教歌、歌班唱歌、民俗习歌,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2.当今民间传承所遇到的问题:由于外出人口增多,歌班数量减少;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教育的普及导致人们思想观念变化和大歌的教育功能淡化,歌师的地位受到挑战,教歌的积极性受损:在文化交融过程中,休闲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导致民俗活动衰减。三者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了侗族大歌的传承。3.当今学校传承所遇到的问题学校如今是侗族大歌传承的一个重要阵地,但目前学校缺乏师资和有效实用的教材,影响了教学效果;由于学校环境脱离了原生语境,致使侗族大歌的本原功能和意义缺失,音乐性和艺术性凸显,并逐渐走向舞台化。在如此现况下,建议政府和民间加强对民俗活动的宣传、保护和推广让侗族大歌有生存的空间;对歌师的经济状况进行调查,对生活困难者进行帮扶,保证歌师队伍的存在;发展侗族大歌主题的旅游项目,扩大就业,吸引外出者回乡,重新组建歌班;舞台表演中加入文化展示的内容,尽可能让舞台上的侗族大歌“神”、“形”兼备。
其他文献
通过写作可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初中作文教学就是要让中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把自我认知能力和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完美统一,要让学生爱上写作,不要把它当成一项任务,在强
我国近年来发生了多起因为医疗器械缺陷而引起的医疗事故,不管是法学理论界还是司法实践中,人们普遍的做法是将医疗机构作为医疗器械的销售者、将医疗机构供给患者医疗器械的
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证券投资基金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开放式基金更是步入了爆炸性的飞速发展时代。资本市场的成熟发展也推动了基金业的繁荣,随着基金产品的持续大量发行,特别
魏晋,是人的自觉的时代;诫子书,是长辈对子辈的训诫,两者似乎没什么关系,但魏晋时期也是诫子书迅速发展的时期,这期间出现了不少内容多样的诫子书,涵盖修身、治学、持家等各个
为了探索提高丘区套作小麦机播质量的农艺措施,本试验分别在翻耕和免耕条件下,设置了播深(2,5,8cm)、覆土(不覆土为对照)处理对麦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措施中播深对麦
为了给黄瓜工厂化穴盘育苗适宜灌溉下限指标提供参考,该文采用醋糟基质为穴盘育苗基质,以‘津优1号’黄瓜为材料,研究了以基部供水为灌水方式,不同灌水下限处理对黄瓜穴盘苗
为研究温室内主要环境因子变化规律和黄瓜叶片光合日变化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在华北平原日光温室内设置了习惯和减量2个灌水处理,每个灌水处理下设3个施氮水平,共6个处理组
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空间观念形成的规律,尝试了以下策略:重视将学生的生活经验再现课堂,帮助学生建立形象具体的空
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SSA)是全球受艾滋病侵害最严重的地区,但同时也是接受国际援助最多、拥有与国际合作项目最多的地区。然而自1981年以来近30年的艾滋病防治国际合作并没有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数学教育也在飞速发展,数学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数学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它已经成为人们参与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进行经济活动、学习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