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摆线铣加工技术是一种可以在切削过程中减小刀具磨损,提高加工效率的加工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难切削材料的加工上。本文首先对摆线铣的加工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摆线铣加工过程中切削力的变化情况,再将摆线铣应用到整体叶盘的粗加工上,完成整体叶盘摆线铣开粗的刀位轨迹规划。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摆线铣开槽刀具-工件接触角建模。针对立铣刀摆线铣平面开槽加工,结合摆线铣的轨迹方程,通过解析和数值相结合的方法,求解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摆线铣加工技术是一种可以在切削过程中减小刀具磨损,提高加工效率的加工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难切削材料的加工上。本文首先对摆线铣的加工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摆线铣加工过程中切削力的变化情况,再将摆线铣应用到整体叶盘的粗加工上,完成整体叶盘摆线铣开粗的刀位轨迹规划。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摆线铣开槽刀具-工件接触角建模。针对立铣刀摆线铣平面开槽加工,结合摆线铣的轨迹方程,通过解析和数值相结合的方法,求解摆线铣开槽过程中刀具的切入切出角以及与工件的接触角,并根据建立的模型比较摆线铣和行切法加工过程中接触角的变化情况。(2)摆线铣开槽切削力建模。基于所建立的摆线铣开槽刀具-工件接触角模型,利用微元法建立摆线铣开槽立铣刀的切削力模型,通过切削力系数识别实验获得切削力系数。最后通过理论分析,比较摆线铣和行切法在开槽过程中切削力的变化情况。(3)整体叶盘摆线铣开粗刀位轨迹规划。将摆线铣加工技术应用到整体叶盘的粗加工上,首先根据整体叶盘的结构特点建立待加工区域模型,然后在每个切削层底面上进行刀位点的规划,刀位点的规划主要利用弗格森曲线进行摆线刀轨的拟合。然后以刀具不发生干涉且刀轴光顺为原则进行刀轴矢量的规划。(4)整体叶盘摆线铣开粗模块的开发。根据本文所提出的摆线铣开粗刀位轨迹规划算法,利用NX提供的二次开发接口,在VS2015+NX10.0的环境下搭建平台,开发出针对整体叶盘的摆线铣开粗模块,该模块嵌入到NX的加工模块中,和其他加工模块一样仅需进行简单的交互操作就可以完成刀位轨迹的生成,通过后处理便可以生成用于机床加工的数控程序。(5)进行整体叶盘开粗实验。针对一具体的整体叶盘,利用开发的整体叶盘摆线铣开粗模块,编制开粗的数控加工程序,并对加工程序进行仿真验证以及实际的加工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摆线铣开粗方法满足实际加工需要,而且效率要高于行切法。
其他文献
道岔在铁路线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于道岔区存在结构不平顺,轨道状态相比普通直线线路较差。轨道不平顺和钢轨磨耗是道岔区钢轨的两种主要伤损表现形式,二者互有影响,但研究方法却有所不同。轨道不平顺体现了钢轨沿着线路延伸方向的几何偏差,不平顺波长一般从几米到上百米,常采用车轨耦合的宏观方法分析其影响规律;而钢轨磨耗体现了钢轨垂直于线路延伸方向的廓面磨损情况,磨耗范围和磨耗深度按毫米计,一般基于轮轨局部接
在高峰时段大客流常态化的背景下,降低运营安全风险和提高乘客服务水平对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列车运行调整和客流控制是两种有效的手段。首先,分析城市轨道交通高峰时段客流与运力的时空特征。随后,以减少并均衡各站乘客等待时间为目标,构建多车站协调的客流控制优化模型。最后,进一步结合列车运行调整,从安全性和服务水平角度对列车能力和客流协同控制策略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
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条件下,运营者在进行动态运输组织决策时,需要及时准确地预测乘客的出行需求及变化。本文面向常态化运营场景下实时客流OD的预测需求,利用自动售检票(AFC)数据,分析客流变化规律,结合历史客流规律与运营中的实时客流状况对客流OD进行实时预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客流特性分析及研究方案的提出。基于AFC数据,从车站进站客流量和客流去向结构两个维度分析了客流变化规律,总结了
航空旅客机票预定量预测问题本质是一个时序数据预测问题,准确地预测机票预定量,可以帮助航空公司及时调控航班产品价格,为航班产品投放提供决策支持,同时也可以提前感知机场的客流量,帮助航空公司及机场做好客运安排。通过研究机票预定量数据发现,预定量数据具有一定程度的周期性变化。另外,通过数据统计不难发现,尽管机票预定量与查询量之间存在量级上的差异,但是两者之间仍然具备密切的关联性。同时,通过调研发现,双休
重载铁路具有运量大,运输效率高的特点,因此在大宗货物的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货运量的增加,我国单列重载列车的运载量已经从一万吨增加到了两万吨,复杂运行环境条件下带有传统空气制动的长编组重载列车驾驶控制迎来了新的挑战,为进一步减少司机的劳动强度,提升重载铁路的运输能力,研究重载列车的自动驾驶控制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重载铁路及列车运行的以下几个特点使得实现重载列车的自动驾驶十分困难。首先,重载
可变形复合翼无人机集成了各类无人机的优点,包括固定翼的高速飞行和长航时、多旋翼的垂直起降、扑翼的隐蔽性强等,可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实际场景,如地图测绘、安全巡检、边境巡逻、森林防火、军事侦察等。因此,对可变形复合翼飞行器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课题综合现有的研究成果,针对可变形复合翼机器人的实际应用场景,完成了可变形复合翼飞行器的数学建模,算法仿真及实验测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通过分析可
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逐渐占据全球航空航天领域研究的战略制高点。长时间、高马赫数飞行以及气动加热带来的极度严酷热环境直接影响到飞行器的服役安全。这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热防护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超声速热防护领域,多孔陶瓷材料因其高熔点、低热导率及高比强度等特性脱颖而出。高熵陶瓷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材料,其中萤石结构高熵陶瓷同时具有低热导率和优异的力学性能,是良好的多孔陶瓷基体选择。因此,本着开发优
随着我国铁路的不断发展,铁路信号设备的应用大幅增加,信号设备工作的频段不断加宽,信号设备也变得更加敏感,由此带来的电磁兼容问题日益增多。电缆作为设备间最常用的信号传输通道之一,在铁路现场中存在着广泛的应用。由于信号电缆的铺设空间往往十分有限,加上铁路现场的电磁环境十分复杂,导致信号电缆频繁受到干扰。为保证信号设备的正常工作,对信号电缆串扰问题的研究十分必要。首先,本文针对多条屏蔽电缆平行分布的复杂
随着近年来电子器件集成度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飞跃,飞行器发射控制系统得以突飞猛进地迭代升级,对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整个发射控制系统是飞行器系统的关键和核心,它的高可靠性决定整个飞行器发射任务的成败,因而飞行器发射控制系统的高可靠性设计是系统设计的首要目标。本文通过对系统可靠性进行研究,提出一个合理的可靠性系统设计过程,采用可靠的算法进行设计分析,最后通过搭建实验系统完成系统的测试。本文以飞行器发射
绿色、高效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缓解道路交通拥堵、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同时,也因庞大的客流需求面临着系统内部的客流拥堵问题,客流拥堵正成为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高效运营、高质量服务的绊脚石。只有准确、全面地识别网络中的客流瓶颈,才能为行车组织与需求控制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防止客流拥堵的加剧与传播。估计客流的时空分布状态是识别网络客流瓶颈的基础,既有研究多通过分析乘客路径选择影响因素并采用集计分配方法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