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编解码架构的航空旅客机票预定量预测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aix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航空旅客机票预定量预测问题本质是一个时序数据预测问题,准确地预测机票预定量,可以帮助航空公司及时调控航班产品价格,为航班产品投放提供决策支持,同时也可以提前感知机场的客流量,帮助航空公司及机场做好客运安排。通过研究机票预定量数据发现,预定量数据具有一定程度的周期性变化。另外,通过数据统计不难发现,尽管机票预定量与查询量之间存在量级上的差异,但是两者之间仍然具备密切的关联性。同时,通过调研发现,双休日、节假日等外部因素也会对机票预定量产生影响。因此如何利用好机票预定量自身特征、机票查询量信息以及外部信息以提高机票预定量预测的准确性是本文的主要研究重点与难点。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经过调研和研究,本文主要从模型整体框架和外部因素的利用两个方面开展了研究。首先,本文采用基于编码器-解码器的编解码架构搭建预测模型。本文在选用编解码器时采用了循环神经网络作为基本单元,因为循环神经网络往往能够很好得学习到没有明确解析形式的时序数据特征。本文采用了循环神经网络中的LSTM长短期记忆网络作为基本的编解码器,用于学习预定量数据以及查询量数据自身的相关性,同时基于编解码的架构设计预测模型,在编码阶段引入输入注意力机制,以学习查询量数据在查票时间分布上的注意力权重,在解码阶段也引入时间维度上的注意力机制,以学习预定量数据在时间维度上的注意力权重。这样做的优势在于,一方面能够捕捉预定量数据的自回归特性,另一方面能够捕获到查询量对于预定量的影响。其次,本文在构建的编解码架构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外部信息融合模块来提高预测准确率。即在解码器注意力网络的计算中引入与预定量强关联的外部信息数据,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为了将影响机票预定量的外部因素充分地利用起来,本文的外部因素模块引入了节假日以及双休日信息,同时引入注意力机制来提高外部信息的利用效果。最终采用解码器将预定量与查询量、节假日、双休日结合注意力机制进行合理地关联,来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最后,本文选取了一条热门航线,抽取该航线的预定量数据以及查询量数据,对数据进行初步解析处理后,得到最终的实验数据集。通过在真实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后,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编码器-解码器架构设计,并同时结合查询量数据和外部信息的航空旅客机票预定量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相比较于其他相关预测方法都有显著的提升。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迅速攀升,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大城市均铺设了大量地铁线路以缓解地面的交通压力。随着地铁列车运用里程的不断增加,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线路跟踪试验,构架关键部位损伤演变规律已初步探明,但是不同线路工况与列车运行状态对构架关键部位损伤的影响仍需要深入研究。本文以某B型地铁转向架构架为研究对象,在北京地铁开展了构架动应力跟踪测试工作,依托大量的实测数据,搭建了集数据管理与数据处理于一体的
枢纽站以其联通市内外交通的功能,担任着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重要角色。在铁路枢纽站,由于高速铁路列车的到达具有离散性,因此乘坐铁路列车到达枢纽站的换乘客流同样具有短时高聚集的特点。在所有可供选择的城市公共交通中,城市轨道交通因其准时、快捷等特点,在枢纽站客流换乘集散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枢纽站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组织问题,优化枢纽站接续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时刻表,可快速疏散高速铁路
超大规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承载了量级庞大的客流,乘客的出行路径选择行为也呈现多样化和非常规的趋势。在线网负荷较大的时段,乘客可能会选择特殊的出行路径来提高出行体验,反向绕行行为是其中一种典型现象。反向绕行行为是指在部分客流负载较大的车站,乘客为避免在站台留乘,缩短候车时间或者上车后获得座位,在出发车站先乘坐反方向列车,然后在不拥挤的车站折返,去往目的车站。本文针对存在反向绕行情况下的城市轨道交通乘客
铁路信号电缆是列车指挥系统与列车运行的信息传输通道,信号电缆的检测是列车安全运行的保障之一。铁路信号电缆的故障检测与故障定位关系到铁路运输的安全。本文以行波法为基础就铁路信号电缆的故障检测模型、检测方法等进行研究,对铁路列车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对时域反射法(TDR)、扩展频谱时域反射法(SSTDR)在信号电缆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本文结合电缆的传播特性,建立了信号电缆的故障检测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飞快,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出行,随着列车运营速度不断增加,高速列车车内噪声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高速列车地板与车下转向架相连,振动产生的噪声较大,为解决高速列车地板隔声问题,本文设计了一款准零刚度隔振器,将其置于高速列车两层地板中间,起到声桥连接的作用,旨在提升地板的整体隔声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利用具有负刚度的碟形弹簧与两个具有正刚度的螺旋弹簧并联,构成
受甲板移动、跑道狭小、海况复杂等因素的影响,舰载机着舰一直被认为是一项高风险任务,因此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难度很大,要掌握这种飞行技能需要长期的训练。在现有的飞行员模拟训练体系中,存在模拟训练装备功能单一且智能性不足、优秀教员不足、教员经验传承困难和培训效率不高等问题。提高舰载航空领域飞行员培训的效率和成才率,对于降低培训成本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众多学者将深度强化学习应用在自动驾驶,其中,深
重载铁路具有运量大、效率高、成本低、污染小等优点,已成为铁路发展重要方向,混凝土宽轨枕枕底接触面积大、自重重,在保持道床几何形位、降低道砟破碎概率、减少养护维修工作方面优势明显,成为重载铁路隧道内一种重要轨道结构形式。但宽轨枕线路轨枕间距小,难以采用大型养路机械对道砟进行清筛作业,导致道砟孔隙间存在大量煤灰等脏污颗粒,在与水的共同作用下,道床易发生板结。道床发生板结后,道床弹性降低,支承刚度增大,
道岔在铁路线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于道岔区存在结构不平顺,轨道状态相比普通直线线路较差。轨道不平顺和钢轨磨耗是道岔区钢轨的两种主要伤损表现形式,二者互有影响,但研究方法却有所不同。轨道不平顺体现了钢轨沿着线路延伸方向的几何偏差,不平顺波长一般从几米到上百米,常采用车轨耦合的宏观方法分析其影响规律;而钢轨磨耗体现了钢轨垂直于线路延伸方向的廓面磨损情况,磨耗范围和磨耗深度按毫米计,一般基于轮轨局部接
在高峰时段大客流常态化的背景下,降低运营安全风险和提高乘客服务水平对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列车运行调整和客流控制是两种有效的手段。首先,分析城市轨道交通高峰时段客流与运力的时空特征。随后,以减少并均衡各站乘客等待时间为目标,构建多车站协调的客流控制优化模型。最后,进一步结合列车运行调整,从安全性和服务水平角度对列车能力和客流协同控制策略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
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条件下,运营者在进行动态运输组织决策时,需要及时准确地预测乘客的出行需求及变化。本文面向常态化运营场景下实时客流OD的预测需求,利用自动售检票(AFC)数据,分析客流变化规律,结合历史客流规律与运营中的实时客流状况对客流OD进行实时预测。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客流特性分析及研究方案的提出。基于AFC数据,从车站进站客流量和客流去向结构两个维度分析了客流变化规律,总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