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对于胰头部及壶腹部周围恶性肿瘤的唯一根治方法是手术切除,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是根治这一类恶性肿瘤的标准术式,大宗资料显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死亡率已经降低到5%以下[1-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有多种术式,目前临床常用的有传统的Whipple手术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ylorus-preserving Pancreaticoduodenectomy,PPPD),但对这两种术式的利弊一直存有许多争议[4],如PPPD保留了胃幽门,其手术根治性是否受影响?两种术式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恢复情况上是否有差异?早期研究显示PPPD术后胃排空延迟(DGE)的发生率较高,PPPD是否是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的绝对因素?PPPD对远期生存率是否有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研究传统Whipple术与保留幽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的术中情况、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情况,探讨二者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胰头或壶腹部周围区恶性肿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30例,其中,Whipple术20例,PPPD术10例。数值变量统计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x±s)。分类变量统计描述采用率。计量资料行t检验及方差分析,计数资料行x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术中情况:PPPD组手术时间298.5±43.47分,术中失血量300.5±110.12ml,术中输血量1.45±0.44u;Whipple术组手术时间375.25±42.40分,术中失血量350.25±135.63ml,术中输血量1.53±0.55u。经t检验,手术时间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PPD组胰瘘、胆瘘、术后感染、术后出血、腹腔积液和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依次为10%,10%,10%,0,10%,30%;Whipple术组胰瘘、胆瘘、术后感染、术后出血、腹腔积液和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依次为15%,10%,20%,0,15%,15%。对两种术式并发症发生率行x2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恢复情况:PPPD平均住院天数15.8±1.03天,平均留置胃管时间3.9±0.74天,术后3天,胆汁平均引流量529.9±48.24ml,胃液平均引流量611.4±178.77ml;Whipple术平均术后住院天数18.9±1.41天,术后3天,胆汁平均引流量为585.9±37.35ml,胃液平均引流量321.7±87.29ml。两种术式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前3天胆汁引流量,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术式留置胃管时间、全流食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和术后前3天胃液引流量,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胃排空延迟发生相关因素:合并其他术后并发症者2例(6.7%),未合并其他术后并发症者4例(13.3%),行x2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腹部手术史2例(6.7%),无腹部手术史4例(13.3%),行x2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糖尿病史6例(20%),无糖尿病史0例(0%),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PPD缩短了手术时间,使手术简化,同时由于保留了幽门和迷走神经丛,减少了术后倾倒综合症发生,保留了胃的消化和存贮功能,使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得以保障,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改善了术后生存质量,且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Whipple术并无明显差异。相较于Whipple术,虽然PPPD在术后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上略高,但研究表明PPPD并非导致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的绝对因素,胃排空延迟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保证手术根治性的基础上,PPPD仍是一种可以大力推广应用的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