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加重犯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mej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结果加重犯,我国立法层面上在刑法总则部分并没有设立一般性规定,也仅仅是在分则里规定了对结果加重犯的实际应用并对结果加重犯规定了更为严厉的法定刑。同时理论界关于结果加重犯也是众说纷纭,分歧很大,以致于对结果加重犯的本质、基本结构以及有无未遂等问题也是争议颇多,而且在现实生活中,结果加重犯的案件也是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大有越来越多、愈演愈烈之趋势,所以加强对结果加重犯的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不仅因为这对行为人定什么罪、怎样量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更因为这关系到犯罪嫌疑人的人身自由甚至是生命。本文通过对国内及国外学者们关于结果加重犯之各种观点进行研究,并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就结果加重犯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适当的分析与论述,希冀得出一个完整清晰且合理的结论,进而更好地指导司法实践。本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结果加重犯的基本问题。介绍了结果加重犯的概念界定、本质解读、基本结构及结果加重犯的处罚依据四个部分。(1)结果加重犯的概念界定。理论界存在着狭义说、最狭义说以及广义说三种学说。笔者在分析各种学说的观点之后,亮出自己的态度即支持广义说,并阐明理由。(2)结果加重犯的本质解读。存在三种理论:单一形态论将加重结果排除在成立条件之外,认为它只是国家加重刑罚权启动的原因。复合形态论将结果加重犯视为结合犯的一种。危险性理论认为其本质是基本行为自身所具有的可能引发重结果出现的高度危险性。笔者分析并评判后阐述了自己的观点。(3)结果加重犯的基本结构。首先,实施了基本犯罪行为但造成了基本构成结果以外的重结果。其次,行为人的基本犯罪行为与加重结果之间具有直接因果关系。再次,行为人对基本犯罪要具有可归责的主观过错,而且对加重结果至少有过失。最后,刑法对其规定了加重的法定刑。(4)结果加重犯的处罚依据:首先分析结果加重犯的立法原由,其次笔者认为在有可能预见到更重结果发生的情况下,行为人依旧选择实施这样一种具有高度危险性的行为,主观恶性较大,所以要加重处罚。第二,结果加重犯的未遂问题。笔者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首先分析加重结果未发生时结果加重犯的未遂问题。肯定说认为,只要未发生加重结果就未遂。否定说则认为,加重结果未发生则不成立结果加重犯,更谈不上结果加重犯的未遂。笔者认为否定说是较有说服力的,进而剖析原因。其次分析基本犯未遂时结果加重犯的未遂问题。肯定说认为,哪怕加重结果出现,只要基本犯未遂,结果加重犯就未遂。否定说认为,基本犯罪未遂时,只要加重结果出现就既遂。对两种理论进行研究剖析后,本文作者亮出自己支持肯定说的观点。第三,结果加重犯的立法问题。(1)立法状况,关于结果加重犯的总则规定:我国和其他国家一样,也仅仅是在分则规定了结果加重犯的实际应用,并没有在总则部分设立一般性规定;关于结果加重犯的分则规定:笔者认为分则中可能运用结果加重犯进行处罚的表述大致有两种,“致人重伤或死亡”和“致使……重伤或死亡”。(2)立法建议。尽管前辈们针对结果加重犯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笔者还是要班门弄斧、斗胆提出些许建议:第一,效仿其他国家的做法在总则中设立专门条款。第二,配备更细致的法定刑。第三,在分则中设立专门条款强调结果加重犯,更好地指导人们运用条文。
其他文献
相机抉择型(Discresion)和规则型(Rule)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两种主要方式。相机抉择型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依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为达成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
媒介政策研究一直是国际传播学研究中的重要分支,近年在中国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然而由于特殊的传播体制,中国的媒介政策不论是发展轨迹,还是其作用于媒介的方式,都迥异于
朱熹撰写的14篇女性墓志铭,反映了他视野中的官宦家族女性的日常生活以及他对女性的理想期待。在朱熹看来,理想的女性应该具备孝顺、贤惠和严慈等品格,同时还应该有一定的学
商务成本的增长具有内生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务成本也有不断提高的趋势。传统理论认为中国要降低商务成本,发挥比较优势的观点有一定片面性。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对商务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医疗行业发展迅速,医疗体制改革也在逐步的深入。在医院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固定资产管理,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在固定资
<正>构筑宁波"港口经济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我们提出的希望和要求,也是我市"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内容。我们提的"港口经济圈"概念很清楚,即以港口为依托,以临港
<正>鉴于航运业的全球性特点及行业的发展需求,制定综合性的海事劳工公约,建立统一的海事劳工标准是为世界船东营造平等竞争环境,帮助海员获取体面工作的必由之路。《2006年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十多年,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备受关注。在这期间兴发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给语文阅读教学注入了新元素,学案导学便是
中国古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叠字,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在对这样的作品进行翻译时,既要体现意、字、声、形、韵的重叠,又要体现叠字在原诗中的特殊作用,
本文采取思想史研究策略,通过考察关键人物的言论语境,考察其核心意图,试图弄清楚西方语言哲学家约翰·塞尔的基本思想及其与文学理论的关系。以奥斯汀与塞尔为主的牛津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