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温度信号互相关法测量吸热型碳氢燃料密度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i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超声速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表面会产生巨大的气动热负荷,对材料承受能力和飞行器结构造成不利影响,为保证飞行器结构的稳定性和持久性,需对飞行器进行有效冷却。再生式主动冷却技术利用飞行器自身携带的燃料作为冷却剂,无需增加飞行器额外重量,在近些年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吸热型碳氢燃料在高温下易裂解成小分子,既会增加燃料的吸热量,又有利于燃烧,已成为用于高超声速飞行器推进和冷却的最佳燃料。热物性是安全使用这类燃料和进行冷却结构设计与优化的先决条件,其中密度作为基本的热物性参数之一,其超临界压力下的准确测量对流动换热特性的研究和其它物理量的计算有重要影响。由于传统密度测量方法很难满足超临界压力下密度测量精度和实时性的要求,本文以相关测量技术为基础,设计搭建了一套新型密度在线测量系统。该系统在管道上、下游分别安装具有相同热电特性的热电偶作为传感器,其间距为148 mm。温度信号由随机信号发生器给出,对热电偶检测到的信号进行互相关计算得出延迟时间,进一步得出管道横截面流体的平均流速,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已知质量流量和管道横截面积可求得流体密度。采用密度已知物对实验测量系统的精度进行标定,标定物选用正庚烷、正十烷及质量比1:1正辛烷正庚烷二元混合物,将实验测得的密度值与文献密度值对比,分析得出最大误差在±1.2%以内,平均相对误差小于0.7%,测量方法的不确定度为1.83%。该密度测量方法存在限制条件,主要为雷诺数对流速校正因子K的影响,实验中在常温层流状态下对流速校正因子进行多次独立等精度的测量,求平均后可得K=0.677,该值适用于Re<2300的层流状态,温度低于拟临界温度。在此基础上,对吸热型碳氢燃料EHF和851-2密度进行测量,压力P=(3.0、4.0、5.0)MPa,温度T=(302.0~529.6)K,在该温度压力下,二者密度皆随温度增加而减小,随压力增加而增加,且压力对密度的变化影响并不明显。常温下,851-2密度略高于EHF,该方法的应用为超临界压力下吸热型碳氢燃料密度的准确测量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参加各种大型聚会和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这些大型聚会和活动往往聚集了大量的人群,一旦发生突发情况,发生人群拥挤踩踏事故的概率很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在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有着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负担。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Aβ)沉积是公认可能导致AD的病理因素,而淀粉样前体蛋白β位点裂解酶1(β-site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 1,BACE1)是淀粉样前体蛋白(am
为在存储运输过程中最大程度的节省空间,很多飞行器都采用了折叠舵面结构。间隙非线性是飞行器折叠舵面中最常见的集中式结构非线性,其存在势必会改变舵面的刚度特性,进而对
[目的]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研究心梗不同时期、不同组织中microRNA21及细胞骨架蛋白的定量表达情况,分析心梗前后microRNA 21及细胞骨架蛋白的分布情况及动态变化过程,探讨
在基于生理信号的情感识别领域,多通道生理数据集通常是非线性可分的。部分研究者在特征降维和分类中采用了线性或部分非线性处理,效果并不理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
在中古漢語向近代漢語發展變化的過程當中,入聲字的消失以及入派三聲在北方方言當中的具體走向一直是音韻學界研究的熱點問題,全濁入聲與次濁入聲字的演變都有規律可循,惟有
由于个体在遭受创伤后的数天乃至6个月内都有可能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而如果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则可以预防这种疾病的生成,因此最首要的工作应该是识别易患这种疾病的高危病人
背景与目的勃起功能障碍(ED),即为阴茎不可以达到和不能足以得到满意度性交的勃起。由于服用抗精神病的药物所导致的ED较为常见;关于ED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AAP)的关系说法不一。本论文主要是针对处于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的男性患者进行研究,对比较常见的影响勃起功能的八种AAP进行探讨分析,同时对其血催乳素(PRL)水平和临床特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研究方法以第十版的《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所列的
随着LNG作为船用燃料的推广,LNG燃料加注技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应用和发展空间十分广阔。LNG加注船工况复杂,易引起温度分布不合理,导致内外温差大,对船体结构的强度
研究背景及目的 脂肪肉瘤(LPS)是成人软组织肉瘤(STS)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体积较大,一般为深在性、无痛性、逐渐长大的肿物,最常发生于四肢、腹膜后、肾周、肠系膜区。病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