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替考试罪及其延伸探讨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lh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场舞弊使公平公正的正常考试秩序受到了极大的破坏,社会诚信体系也遭受侵害。针对这样的现实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九)》)第二十五条增加了组织考试作弊、为组织考试作弊提供帮助,为考试作弊提供试题、答案以及代替他人或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罪名。笔者认为,在设置了这些罪名后,刑法关于考试作弊的罪名已经列举得十分全面,涵盖了绝大多数可以想见的犯罪手段和形式,且能够规范绝大部分与考试作弊相关的犯罪行为。刑法增设个罪条文是否合理、必要,需要经过渊源的探究和法律的解释及适用。《刑法修正案(九)》对代替考试罪进行了立法增设,也是回应了司法实践和社会的需要,保障了考生群体的合法权益。增设代替考试罪是否合理、必要是本文论述的内容之一。尽管《刑法修正案(九)》已经生效并且确定了罪名及法律适用的具体内容,笔者将对代替考试罪的来龙去脉进行全面详细的论述。除却罪名本身的研究讨论,笔者还会探讨和阐述在现代文明的科技社会中代替考试行为受到来自社会环境、个体、网络等多方面的影响。现行刑法已将代替考试罪中的考试限定为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本文中也是如此——必须是依据法律设立的国家考试。依据部门规章、文件设立的考试,不在此罪范围之内。本文中“代替考试行为”一词的语义范围为代替他人参加考试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两种行为。本文第一部分是代替考试罪的渊源与特性。首先,代替考试行为产生的外部原因,有三方面:社会、网络和考试制度;内部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利益和道德。其次,是代替考试罪的立法沿革以及其他国家如何规制该行为,是如何惩治替考行为的法律沿革,笔者写有古代、近代、现代和国外的不同做法,既有时间维度上的纵向比较,也有空间上的横向比较。最后,是本罪的特征。第二部分只讨论这个罪名本身的问题。首先,设立代替考试罪的过程、社会危害性的阐述,笔者罗列了学者的观点,包括赞成、反对和中立的观点。笔者赞同代替考试罪的设立。其次,笔者受到自编案例的启发,论述了“代替”二字的含义。同时论述代替考试罪的特殊问题,包含有网络服务提供者在传播代替考试信息中成立共同犯罪的论证、本罪量刑幅度适当的阐述等。第三部分是就代替考试罪在刑法与行政法中关系的阐述,并且回应了上文中的反对观点。结语是再次申明本文的立场——代替考试行为进入到刑法层面评价应该有严格的限制。这四部分组成了本篇论文,围绕代替考试行为以及代替考试罪进行研究,表达笔者的观点。
其他文献
一、对媒体舆论监督的再认识1.舆论监督不仅是批评报道。2.舆论监督具有时代性。3.舆论监督具有区域性。4.舆论监督具有现实性。
当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迅猛发展,普通高等院校的连年扩招,特别是普通高校二级学院招生的扩大,严重地冲击着中等专业学校,使之陷入招生难、就业难、办学效益低的困境。在省委、省
<正> 浦东新区的开发目标,是“面向世界,面向21世纪,面向现代化”,将新区建设成世界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因而,浦东新区的环境保护,也应以这一目标为基础,在发展经济的
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如何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就显得格外迫切。在此背景下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彰显。而幼儿期是培养青少年一代科学素养的
一、培养数学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数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能接近数学。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我们
本文以鼠肝质膜为研究对象,旨在优化提取、纯化以及鉴定质膜蛋白质的方法。主要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实验:(1)纯化鼠肝质膜蛋白质方法学研究;(2)肝质膜蛋白质组研究中染色方法比较及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开发也面临着新的问题:用户通常希望开发团队能够更快的响应用户需求,更高效的提交软件产品,更主动的应对用户需求的变更。为了迎
近年来,互联网蓬勃发展,手机、ipad等便携式移动终端已经普及,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广泛应用,使得传统媒体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台网联动”视频异军突起;
Machine tool manufacturers both from domestic and aboard have shown great interest in CIMT2005 since application work began in the end of last year. Large dome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