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改进是一种目标明确的学校变革,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强大动力。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不断推进,薄弱学校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之一。虽然我国针对薄弱学校改造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但在、经费投入、学校领导、教师专业发展、生源质量、学校文化等方面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学校改进资助计划”是美国半个多世纪学校改进经验总结与进步发展的结晶。通过适当的鉴定标准划分和改进模式的选择,详细的改进策略以及分工明确的组织管理,经过全美各州各级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学校改进,特别是最薄弱学校的改进己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研究以“学校改进资助计划”出台的背景为切入点,深入考察“学校改进资助计划”的主要内容,组织结构,并选取加利福尼亚州的“学校改进资助计划”为实施案例加以分析思考,继而探析“学校改进资助计划”的实施效果和特点,最后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存在的问题提出借鉴与启示。美国“学校改进资助计划”的出台,有其特定的历史和现实背景。其历史发展历程主要分为萌芽、发展、成熟三个时期。《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推动教育经费投入成倍增加;公平与效率的政策价值取向;美国薄弱学校改进进入瓶颈期是“学校改进资助计划”出台的现实背景。美国“学校改进资助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其政策目标是帮助最薄弱的学校进行学校改进,并将资助对象分为三种(即第一、第二、第三)等级,通过四种学校改进模式(即扭转模式、重办模式、关闭模式、转型模式)对薄弱学校进行具体改进。此外,美国教育创新与改进中心还提出学校领导管理的革新,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和教学改革,学习计划与时间安排五大改进策略来帮助薄弱学校更好的实施改进。为保证该计划的顺利实施,美国教育部对资助对象提出了三个等级的确认标准,并通过建立组织结构对计划进行监督和管理。在美国“学校改进资助计划”的实施中,选取加利福尼亚州作为案例,对该州“学校改进资助计划”的实施概况,实施模式和实施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美国“学校改进资助计划”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和不足两个方面总结其实施效果,进一步分析总结美国“学校改进资助计划"的特点。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一是文献分析法。通过不同途径查阅,整理,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对美国“学校改进资助计划”的主要内容,组织管理和实施进行分析总结。二是历史分析法。通过比较分析,总结出美国“学校改进资助计划”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三是案例分析法。选取加利福尼亚州“学校改进资助计划"的实施作为案例研究,分析总结其具体实施模式及经验。四是比较分析法。将美国学校改进与中国的学校改进在问题产生的本质、具体问题及相关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找到二者的差异性与相似性,并联系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际情况,正确理解并合理借鉴美国学校改进政策,从而为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改进政策提出建议。研究发现:美国“学校改进资助计划"的特点表现为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服务对象具有针对性和多样性,强调学校改进的外部支持,实施全方位的绩效责任机制,科学的数据分析贯穿始终。基于我国实际,认为应从转变政府办学思路,建立阶段性改造目标;科学管理学校领导团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学校文化,鼓励特色办学;增强外部条件保障,推广外部合作有益经验;建立问责制度体系,完善教育评价机制五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政策。